「底部區域」就一定會有持續性反彈麼?

“底部區域”就一定會有持續性反彈麼?

近期兩市經過短暫反彈後,進入震盪整理格局,個股跌多漲少,市場成交量再度萎縮,整體表現清淡,這讓企盼持續性反彈的各方參與者也逐步迴歸冷靜。我們不否認,從長期角度看,目前無論點位,還是A股的整體估值已經處於歷史底部區域,但A股立即會迎來持續反彈麼?對此我們目前仍然持懷疑態度,雖然指數層面看,近期調整空間有限,但個股的局部風險仍在釋放,個股的操作性依然較差,因此我們延續謹慎的態度和觀點。

兩市成交量再度開始萎縮,市場交投清淡,究其原因,是市場仍然在等待不確定因素的出清,而出清的過程我們認為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同時市場信心的恢復、套牢盤的消化、增量資金的持續進場等條件都需要等待,目前持續性反彈的基礎和條件尚不具備。

從國內層面來看,首先,由7月經濟數據看到,經濟下行拐點進一步確認,在出口保持穩健的情況下,工業增加值低速增長,說明內需放緩可能高於預期,加之7月社融增速繼續回落,下半年經濟尋底之路仍漫漫;其次,政策調整力度有待觀察,當下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處於“預調、微調”的階段。下半年國內資金相對寬鬆,但資金遲遲不進入權益類市場或實體經濟,四季度將召開的聚焦經濟改革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市場觀察政策的時間窗口。第三,信用風險不斷積聚,信用違約事件不斷,前期爆出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城投債”首例違約;去槓桿並沒有出現拐點,非金融企業部門槓桿率160%明顯偏高,地方城投有息負債佔GDP比重從2008年的12.9%持續升至2017年的40.3%,

如果地方融資平臺風險得到妥善解決,資金面將迎來真正拐點

從國際層面來看,首先中美貿易爭端短期進入相對平靜階段,但數據顯示美國7月商品貿易逆差創三年多最大增幅,這很有可能刺激特朗普政府提出更極端的貿易磋商要求,後續仍需提防美國針對中國 “非理性提高貿易關稅措施”,時間點或貫穿整個四季度。11月,美國國會中期選舉是川普當前最重要的政治利益所在,還可能會採取所謂“極限施壓”的老套路進行各種恐嚇,製造各種不確定言論施加影響。其次,美聯儲加息預期仍在。外界普遍預期美聯儲將在今年9月進行年內的第三次加息,並傾向於在今年12月進行第四次加息。

此外,儘管從數據上看各指數估值水平毫無疑問已處於歷史較低水平,但估值進入歷史低位區間,並不意味著立刻就能均值迴歸,在2011年也出現過A股估值屢創新低的情況,當時估值先後跌破了2008年甚至2005年的估值低點,歷史上底部真正的企穩還在於盈利趨勢和流動性有新的變化。

綜上所述,由於市場可持續的熱點板塊的持續缺失,導致資金進場做多的情緒衰減,這直接體現到交易量再度萎縮。目前市場仍處於震盪探底階段,在市場熱點無法形成及交易量無法明顯放大的情況下,反彈的空間及時間都將有限,當前市場環境下並不是重倉進場的最佳時機,穩健投資者耐心等待仍是目前比較不錯的策略,而激進投資者參與反彈建議遵循三原則:輕倉、快進快出、及時止盈止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