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日報》關注臨泉扶貧工作:凝聚社會合力,決勝脫貧攻堅!

《阜阳日报》关注临泉扶贫工作:凝聚社会合力,决胜脱贫攻坚!

近日

《阜陽日報》頭版大篇幅報道

臨泉扶貧工作

當下的臨泉大地

社會合力正加速

向脫貧攻堅領域匯聚

人人參與扶貧、人人助力扶貧

良好格局

正推進著這個貧困大縣

深刻改變

《阜阳日报》关注临泉扶贫工作:凝聚社会合力,决胜脱贫攻坚!

“結個窮親戚、當個好心人。”縣委書記為脫貧攻堅發微博,籲請社會力量積極匯入;“百企幫百村”,藉助企業的力量,讓不少偏遠貧困村迅速改變模樣;開發公益崗,大家齊動手,實現環境整治和貧困戶增收等多贏效果;鄉村大講堂,上下齊宣講,拉近了幹群距離,倡導了文明新風……

一條微博引爆社會正能量

市委常委、臨泉縣委書記鄧真曉於7月21日發的一條微博:“結個窮親戚、當個好心人”。他在微博中說,臨泉目前還有7.7萬人沒有脫貧……希望社會成功人士伸出溫暖雙手,結個窮親戚,幫助他們渡難關。

《阜阳日报》关注临泉扶贫工作:凝聚社会合力,决胜脱贫攻坚!

僅一個多月時間,博文引發網民大量轉發、點贊和留言,關注人數超過200萬。與網上火熱關注相呼應的,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打來的諮詢電話,瞭解結對幫扶有關事宜。據臨泉縣文明辦主任張少山介紹,每天都有上百個電話,還有從國外打來的。

《阜阳日报》关注临泉扶贫工作:凝聚社会合力,决胜脱贫攻坚!

臨泉縣委因勢利導,搭建“結窮親”平臺,組織縣文明辦、工商聯、團縣委、婦聯等有關部門積極對接,發出《開展“結個窮親戚、當個好心人”主題志願服務活動倡議書》,成立專門組織負責結對幫扶具體工作,引導廣大愛心人士通過捐款捐物、產業帶動、就業幫扶、農副產品銷售、資助就學就醫等結對幫扶脫貧

《阜阳日报》关注临泉扶贫工作:凝聚社会合力,决胜脱贫攻坚!《阜阳日报》关注临泉扶贫工作:凝聚社会合力,决胜脱贫攻坚!

截至目前,臨泉已發出倡議書2萬餘份,對接愛心人士8300多人,“結窮親”6432對,捐款908.8萬元,向上向善的社會風氣愈發濃厚。

一則倡議引來“百企幫百村”

為發揮愛心企業在社會幫扶中的作用,7月下旬,臨泉縣工商聯發出倡議,號召愛心企業積極參與村莊環境衛生整治,為鄉村振興夯實基礎。短短一週時間,已有近百家企業踴躍報名參與,縣扶貧辦和工商聯搭建村企對接平臺,組織參與企業外出參觀考察,實地測量勘察,與幫扶村共同制定幫扶方案。

《阜阳日报》关注临泉扶贫工作:凝聚社会合力,决胜脱贫攻坚!
《阜阳日报》关注临泉扶贫工作:凝聚社会合力,决胜脱贫攻坚!

目前,已有102家企業與臨泉縣交通偏遠、位置偏僻、設施偏差的72個貧困村、28個非貧困村結成幫扶對子。一時間,村裡來了義務施工隊,幫助清溝塘、清垃圾、清柴垛,拆廢建、拆旱廁,建廣場、修巷道,被幫扶的村莊一天一個樣。

《阜阳日报》关注临泉扶贫工作:凝聚社会合力,决胜脱贫攻坚!
《阜阳日报》关注临泉扶贫工作:凝聚社会合力,决胜脱贫攻坚!

一個崗位引發農村“破四舊”

為激發貧困戶自主脫貧的動能,實現脫貧和公益事業的有機結合,今年以來,臨泉縣面向貧困戶開發扶貧互助崗位3000個、扶貧公益崗位9000個,每人每月給予崗位補貼300至400元,並設立一定績效獎勵。在發動“貧困群眾互幫互助”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扶貧公益崗位在農村環境整治、文明新風倡導等村級公益事業中的帶頭作用。

《阜阳日报》关注临泉扶贫工作:凝聚社会合力,决胜脱贫攻坚!

當下,臨泉依託扶貧互助和公益性崗位,以村級黨組織為引領,實現鎮村幹部“自我革命”,在村級公益事業中帶著群眾幹,做給群眾看;以扶貧公益崗位人員為主力軍,發動農村黨員積極參與,動員廣大群眾一起動手,全面開展破除“舊觀念、舊習慣、舊風俗、舊環境”,樹立“新思想、新作為、新風尚、新形象”的“破四舊”“立四新”活動。

《阜阳日报》关注临泉扶贫工作:凝聚社会合力,决胜脱贫攻坚!《阜阳日报》关注临泉扶贫工作:凝聚社会合力,决胜脱贫攻坚!

整治“髒亂差”,拆除“破危建”。在扶貧公益崗位的帶動下,臨泉縣每天出工2萬人以上,激活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全縣村莊環境、文明鄉風顯著改觀、持續向好。

一堂宣講引領鄉村新風尚

今年以來,臨泉縣組織縣、鄉、村各級幹部及駐村工作隊員860人,到田間地頭、鄉村樹下、農家屋院、文化廣場開辦“鄉村大講堂”。縣委書記、縣長帶頭,緊緊圍繞脫貧攻堅政策措施、貧困人口進退標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社會文明和諧新風、孝老愛親互幫互助等開展宣講,以樸素的語言、流傳的故事、身邊的事例等,向廣大村民面對面講政策、談感情、說變化、解疑惑、憶鄉愁,讓村民感受到脫貧攻堅政策帶來的共享紅利,體會到黨和政府的關心溫暖,感悟到身邊的發展變化。

《阜阳日报》关注临泉扶贫工作:凝聚社会合力,决胜脱贫攻坚!

目前,臨泉縣已開辦鄉村大講堂4548場次,覆蓋全縣4426個自然村,受講群眾36萬多人,大大提高了群眾的滿意度、知曉度,對於轉變群眾觀念、疏導群眾情緒、激發內生動力、弘揚孝老愛親、倡導文明新風,起到了積極的正向作用。廣大群眾紛紛稱讚:七八十年代的幹部作風又回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