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教材中的一首唐詩,被後人改出來的佳作,更接地氣了

收入教材中的一首唐詩,被後人改出來的佳作,更接地氣了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本詩是唐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絕句,版本出自明代,是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也就是說,這並非全是李白的原創,後人的修改,讓本詩更加的流傳深遠,更加的接地氣了。

靜夜思,宋明兩個版本最為常見

在宋代版本中,第一句為“床前看月光”第三句為“抬頭望山月”。宋代的版本離李白的生活年代更近,極有可能接近詩的原貌。但仍有人認為或許還有更早的版本。後人就以《全唐詩》中的版本多做參考,中華書局出版時也沿用這一說法。

收入教材中的一首唐詩,被後人改出來的佳作,更接地氣了

修改過的靜夜思,更接地氣

對照詩文的全文,修改的地方雖只有兩處,但是卻讓是個更加的受歡迎了。尤其是對“山月”的修改,更加的接地氣。文人的詩文中,有山月、海月之分,改為明月,不管在意境,還是流傳上更記得朗朗上口。也有人持反對意見。認為李白用詞不會用錯。本處確實該用山月更為恰當。

收入教材中的一首唐詩,被後人改出來的佳作,更接地氣了

詩中山月一詞更為恰當

本詩作於公元726年九月十五日,有說地點作於揚州旅舍,《秋夕旅懷》就是靜夜詩的續篇。更有人認為是作於湖北安陸。本人更願意相信這個跟愛情相關的故事。有人就認為本詩作於公元727年,湖北安陸(也有說是作於公元728年,作於湖北壽山)。不管怎麼說,是作於新婚時期的,這一點可以達成共識。此時李白新婚不久,娶得是故相許圉(yǔ)師的孫女。山月更加接近作者描繪的地理環境。古人對月亮的情感是很濃情的。由安陸的山月聯想到峨眉的山月,進而引發了思鄉之情。

收入教材中的一首唐詩,被後人改出來的佳作,更接地氣了

關於床的理解也是眾說不一

在教材譯文中,“床前明月光”一般會翻譯為“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的窗戶之上”。也就是說,月光並沒有直接照到床上。在意思的理解上,顯得有些贅餘。可見,如果直接說是月光照在床上,是不準確的。那麼床字到底表達的是什麼呢?

床的理解有五種理解,有說法說是指井臺、或者井臺,一種類似床的臥具,還有一種能解釋的通的是通假字“窗”。至於能不能通假這裡不做考證了,也沒有考證的必要(沒有考證的能力)。根據情境應該是在室內,隨便的一個舉動而看到了月光。通過窗是可能看到月光的,也有可能看到原詩中提到的“山月”。

結束語

我們現在對於詩人的具體處境已在不再那麼注重了。在小學生咿咿呀呀的朗誦聲中,我們只保留了那份最單純的祝願。也許這才是詩歌帶給我們的最內涵的意義。能表達我們的心意,這才是詩歌最本質的作用。倘若古人有知,我想,古人一定會很倍感欣慰,作品的修改也會得到贊同,至少會獲得原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