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政廳發布全省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情況

四川省民政廳發佈全省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情況

由四川省民政廳會同省統計局牽頭,聯合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計生委、省老齡辦等單位於2018年9月19日上午10:00舉行了全省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新聞發佈會,介紹了全省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省民政廳副廳長劉家鵬出席發佈會並介紹四川省2017年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相關情況。省統計局副局長陳智,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二級巡視員、省醫保局局長曾宏,省衛生計生委二級巡視員劉捷,省老齡辦常務副主任趙汝鵬出席發佈會並回答記者提問。民政廳副廳長廖永康主持新聞發佈會。

四川省民政廳副廳長劉家鵬通報了四川省2017年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相關情況。

四川省老年人口信息。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省60週歲及以上人口為1751萬人,佔常住人口的21.09%,較全國平均水平高3.79個百分點,較2016年提高0.04個百分點,較2010年提高4.79個百分點。65週歲及以上人口為1157萬人,佔常住人口的13.94%,較全國平均水平高2.55個百分點,較2016年提高0.17個百分點。80週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數量為215萬人,佔常住人口的2.59%,比2016年提高0.13個百分點。

四川省人口老齡化趨勢。從2015年開始,四川省已連續3年6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超過20%。2010年—2017年,全省80週歲及以上人口共增加63.7萬人,年均淨增9.1萬人,年均增速5.14%,高於全省6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口4.22%的年均增速。

老年撫養比上升。2017年四川省老年撫養比已達到33.88%,比2016年增長0.27個百分點,比2010年增長9.45個百分點,7年來年均增長1.35個百分點,預計到2037年老年撫養比將上升到62.96%,比2017年增長約1倍。

人口老齡化呈現區域差異。經統計分析,自貢、德陽、綿陽、內江、樂山、南充、眉山、資陽8市60週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超過20%。甘孜和涼山州60週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分別為10.09%、10.87%,老齡化程度相對較輕。

長壽老人較多。四川省80週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常年保持在200萬人以上,約佔老年人口的12%,並且呈增長態勢;百歲老人持續穩定上升,2017年底達到5499人,佔老年人口的0.03%,其中,成都、自貢、遂寧、內江、樂山、眉山、資陽7市百歲老人佔老年人口的比例超過0.04%,資陽市最高,達到0.07%,其次為內江市和眉山市,達到0.05%。

老齡政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把養老健康業作為全省五大新興先導型服務業之一全力推進。2017年省政府制定出臺了《四川省“十三五”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涉老政策文件20餘個。結合四川實際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公佈了《四川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相關部門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積極構建和完善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

養老保障。連續十三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2017年底全省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由上年的1871.12元增至1991.00元,增幅為6.41%,惠及全省約687萬名企業退休人員。

完成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與企業退休人員第2次同步調整基本養老金水平,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由4223.1元增至4400元,增幅為4.19%,惠及全省約93萬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

自2018年1月1日起,全省領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老年人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93元,即在原每人每月75元的基礎上增加18元。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2016年的420元提高到2017年的450元。符合醫保政策規定範圍的住院費用城鎮職工醫保報銷比例超過81%,城鄉居民報銷比例超過76%。

在全省183個縣(市、區)全面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提升老年人健康意識和行為能力。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全覆蓋,人均補助經費增加至50元/年。免費為全省65週歲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老年人健康管理、中醫藥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對轄區內65週歲及以上老年人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每年提供1次健康評估、檢查和指導。

各地全面建立8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制度,目前全省80-89週歲老年人高齡津一般不低於25元/人·月,90-99週歲老年人高齡津貼一般不低於100元/人·月,10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一般不低於200元/人·月。

全面建立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制度,每年為200餘萬名符合條件的困難老年人提供了居家養老服務支持。

成都市啟動老年人長期照護保險制度試點。

養老服務。2017年底,新增民辦公辦養老機構床位5.3萬張,全省共有養老機構3270個、床位50.7萬張,其中民辦養老機構859個、床位16.1萬張。

新建城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2508個,全省共有日間照料中心9524個,農村互助養老幸福院5070個,城鄉居家養老服務覆蓋率分別達90%、50%。

105家公辦養老機構實行公建民營。第一批20家國家級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已完成,第二批6家試點單位正在推進。

全面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大檢查,建成全省養老院數據庫。對不合格養老院下達整改通知,全省養老院基礎指標不合格整改率達100%。關停不合格養老院222所。

開展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範,居家服務信息平臺覆蓋全省15個市(州)、70個縣(市、區),線下加盟服務商1萬餘家,為120餘萬名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信息諮詢、精神慰藉、健康管理、緊急救援等服務。

實施養老人才隊伍建設工程。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和中職學校開設養老服務業相關專業。全省9所本科院校舉辦養老服務相關專業點25個,在校生1.6萬人。33所院校舉辦高職高專養老服務專業點67個,在校生3.8萬人。全省教育系統47所中職學校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7個(專業點76個),在校生8.3萬人。

農村養老。農村特困老人46.7萬人全部納入特困救助供養,佔農村老人4.3%。全省集中供養基本生活標準低限為500元/月·人、分散供養基本生活標準低限為400元/月·人。農村公辦養老機構(敬老院)2600所,床位26.6萬張。

建成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405個。加強對現有5070個農村幸福院建設管理,推動老年活動中心、託老所、日間照料中心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推行農村互助養老。推進農村中心敬老院實現發展定位向區域養老服務綜合體轉變,運營方式向公建民營、合作經營、購買服務等轉變,服務對象向農村所有老年人全覆蓋轉變,服務內容向生活照顧、醫療護理、文體娛樂、精神慰藉等全方位發展轉變。在全省22個縣(市、區)啟動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

醫養結合。全省醫養結合機構900家,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建立合作關係255家。483家養老機構內設門診、醫務室,2537家養老機構與鄰近醫療機構建立協作機制,護理型床位達10.17萬張。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病科比例為25.3%。

老齡產業

。建立完善省養老健康服務業重大項目庫儲備制度,儲備項目100餘個。推進國家康復輔助器具西南區域中心和西部現代康復輔助器具研發製造基地建設。

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四川)老齡事業暨養老服務業博覽會。

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全省現有各級老年大學(學校)2500餘所,較2010年增加了近600所,增幅約31.6%;在校學員62萬餘人,較2010年增加了約17萬人,增幅約37.8%。

四川省共出版面向老年人圖書1252種、音像電子製品68種,約佔全省出版物品種數量的9.6%。

全年播發和刊載涉老公益宣傳相關新聞稿件12189件,其中廣播電(視)臺播發578件,各類廣播網及互聯網站轉載和刊發3119件。

老年人權益保障。全省法院審結涉老案件2000餘件。2017年全省接受普法教育老年人達900多萬人次。全省各級法律援助機構為老年人提供各類法律援助服務5萬餘人次,其中辦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7633人次。

加大老年用品體驗店監管執法力度,現場勸退老年人3萬餘人,依法處理20家經營者,罰款80餘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