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治水,美麗莆田譜新篇:莆田接力治理木蘭溪的生動實踐(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從洪水肆虐、談洪色變到人與自然共生,因木蘭溪全流域治理而發生的滄桑鉅變,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親自擘畫、全程推動的結果,也是習近平總書記“變害為利、造福人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治水理念在莆田的生動實踐。

生態治水,美麗莆田譜新篇:莆田接力治理木蘭溪的生動實踐(下)

圖為夕陽下,木蘭溪像一條綬帶穿城而過,兩岸山清水秀景美 蔡昊 攝

  從防洪治水到生態治水,從生態治水到依水興市,20年來,歷屆莆田市委、市政府牢記囑託,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份規劃用到底”的精神,在一任接著一任做好木蘭溪四期治理工程的同時,提出了“堅持綠色發展、打造宜居港城、建設美麗莆田,創建美麗中國示範區”的發展思路,揭開了“美麗莆田”建設的新篇章。

生態治水,人水和諧繪新景

  生態治水,要從源頭抓起。

  木蘭溪發源於戴雲山脈,流經仙遊縣西苑鄉進入莆田境內。仙遊地處山區,海拔高、地域廣,是眾多河流的起始點,也是重要飲用水源的所在地,擁有1個國家級水功能區,即木蘭溪源頭保護區,另有6個省級水功能區和4個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地。

生態治水,美麗莆田譜新篇:莆田接力治理木蘭溪的生動實踐(下)

木蘭溪仙遊段 張力 攝

  “仙遊現有56家生豬養殖場和16家禽類養殖場,都屬於規模化經營,所有汙水都實現無害化處理。”仙遊縣畜牧獸醫局局長李景輝介紹說,全縣有325個村居,畜禽可養區已減少到53個村居,都遠離水功能區和飲用水源地。

  2009年,莆田率全省之先,在水源地保護區周邊禁止新建畜禽養殖場,將木蘭溪幹流兩岸1公里和匯水支流兩岸500米劃為禁養區,原有的養殖場全部取締,對騰出的土地進行復墾,或者發展林下經濟和第三產業。

  隨著生態補償等地方性政策出臺實施,“上游汙水直排,下游淘米做飯”的景象徹底得到改觀。過去兩年,僅仙遊縣就下撥5000多萬元生態補償資金,其中2000多萬元用於綜合整治。

  “經過政府驗收合格後,一次性拿到了補助金和獎勵金。”鄭金輝在仙遊縣大濟鎮烏石村經營一家機磚廠,有了補償獎勵,他按時拆除了廠房以及配套設施。

  生態治水,沿溪生活汙水處理是關鍵。木蘭溪周邊有大大小小360條支流,主要分佈在下游南北洋地區,當地群眾沿河而居,人口稠密,生活汙水歷來是治理難題。

生態治水,美麗莆田譜新篇:莆田接力治理木蘭溪的生動實踐(下)

木蘭溪夕照 蔡昊

  “髒水臭水都往溪中排的老慣例得改啦。”位於木蘭溪中游的城廂區華亭鎮園頭村村民說,因為村裡也像城裡那樣修建了汙水管網。今年初以來,該鎮汙水收集主幹管網已完成20公里,其中,澗口、雲峰、隆興、園頭等4個新建區試點村已完成汙水收集設施約15公里。

  近年來,莆田市在推進“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建設中,以整治農村衛生環境為重點,通過垃圾“收、轉、處”集中處理和汙水管網鋪設,讓農村衛生面貌煥然一新。

  農村汙水處理需要大量的資金,怎麼辦?“創新市場運作和投融資模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治理。”莆田市市長李建輝說,各縣區都引進了PPP模式,採用工程化方式,破解農村汙水處理難題。今年初以來,莆田市擴大城市汙水處理廠覆蓋範圍,並大力推進河道截汙、灌溉補水、清淤綠化等配套工程。

  與此同時,工業廢水在園區內也得到集中處理。“一期建設規模日處理汙水3.5萬噸,出水水質達到一級A標準,是目前國內汙水行業最高排放標準。”在涵江區三江口鎮濱海新城工業汙水處理廠,福能水務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曉生說。

  如今,生態治水全面推開。“今年木蘭溪流域水質功能達標率要確保實現100%,幹流水質優良比例不低於83.3%,力爭達到100%。”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對此信心滿滿。

依水興業,激活發展新動能

  “在防洪工程建好之前,村裡經常受災,落地企業不多,發展速度和規模一直受限。”華林經濟開發區是莆田市五大經濟開發區之一。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蔡國賢介紹說,告別水患後,企業紛紛入駐,如今,這裡已經成為省級開發區,形成鞋服、食品、電子、工藝美術等主導產業,總產值達200億元。

  莆田工藝美術城所在地,過去也是常年受洪澇侵擾的地方。現在,這裡匯聚了一大批能工巧匠。據不完全統計,莆田工藝美術城內現有入駐企業840家,各類從業人員2萬多人,2008年開業至今,累計實現銷售收入近200億元。

  隨著木蘭溪防洪工程的建成,興化平原的可耕之地也更加豐饒。

  涵江區有個白塘湖,溝渠縱橫,可灌溉四周3800畝農田,即俗稱的三八片,是興化灣南北洋地區的一片膏腴之地,但這裡處在木蘭溪下游,一到雨季,農作物幾乎顆粒無收。

生態治水,美麗莆田譜新篇:莆田接力治理木蘭溪的生動實踐(下)

白塘湖 王敏 攝

  “有了木蘭溪防洪工程,白塘湖的灌溉功效充分顯現出來。”涵江區白塘鎮顯應村原村支書姚俊仁說,這幾年三八片的規模農業、生態農業壯大起來,其中華林蔬菜基地通過公司+基地、基地帶農戶的模式,發展了1.35萬多個訂單農戶,增加了農民就業和收入。

  木蘭溪下游的南北洋平原有425平方公里,是莆田的“糧倉”。木蘭溪治理以後,莆田全市糧食產量每年穩定在70萬噸以上,旱地變良田,每畝耕地效益從2000元升至7000元。

生態治水,美麗莆田譜新篇:莆田接力治理木蘭溪的生動實踐(下)

白塘湖 王敏 攝

  木蘭溪綜合治理後,莆田城市發展空間拓寬。仙港工業園、黃石工業園等一批園區橫空出世。堅持生態優先,按照產業佈局和經濟結構向綠色低碳轉型的要求,莆田重點打造了電子信息、鞋業、食品加工、工藝美術、化工新材料、建築等6個千億產業和高端裝備、醫療健康、海洋、能源等4個500億元產業。HDT高效太陽能電池、華佳彩高新技術面板、上海電氣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相繼落地建設、竣工投產。

  數據顯示,2017年,莆田GDP突破2000億元,比1999年增長7倍多;財政總收入突破200億元,比1999年增長15倍多。

繞水築城,宜居港城正崛起

  置身木蘭溪沿岸公園,滿眼皆綠色,移步見景觀。

  綜合治理後的木蘭溪既是重要的城市生態屏障,更是居民美好家園的組成部分。

  “經常到這裡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家住綬溪公園附近的周金海說。延壽溪是木蘭溪最大的一條支流,沿河生長著許多荔枝林。利用得天獨厚的生態圈,莆田在延壽溪流經的市區位置塑造了綬溪公園,這裡有溪流景色、水岸長廊,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寫照。

生態治水,美麗莆田譜新篇:莆田接力治理木蘭溪的生動實踐(下)

木蘭溪兩岸環境宜人 蔡昊 攝

  在木蘭溪上游,景觀公園業已成為仙遊人氣最為爆棚的休閒好去處。仙遊縣城防洪試驗段,岸邊遍植柳樹、花木,鋪設了橡膠跑道。每天夜晚,兩岸的休閒大道上,這廂唱響莆仙戲,那頭跳起廣場舞、健身操,木蘭溪防洪、景觀、文化多位一體的治水成效讓群眾有了幸福感。

  利用當年木蘭溪截彎取直留下的舊河道,莆田開挖了一個水域面積達1200畝的人工湖,兼具城市防洪排澇和景觀休閒功能,在湖畔建起了玉湖新城。清晨,玉湖之上,微風拂過,水波盪漾,鷗鷺翔鳴。玉湖邊上,青少年宮、科技館、圖書館,從西到東一字排開。玉湖公園裡,隨處可見三三兩兩的人,或休憩,或玩樂。這裡,已經成為莆田宜居、宜業、宜遊的新樂土。

  “木蘭溪流域上游構築保護、治理、修復、法治四道防線,下游則是連通河湖水系,保護生態溼地,建設生態綠心。”莆田市副市長吳健明說,莆田市堅持“山水林田湖草共生”理念,努力鍛造“一泓清水惠民生”。如今,位於木蘭溪北洋的總面積65平方公里的生態綠心延續了水脈、綠脈和文脈,以天然形成的水系和特色人文為基底,均衡中心城區生態空間佈局,把生態效益變成廣大市民看得見、摸得著的福利。

  莆田市還積極探索全民治水新模式、新思路,創新建立了“行政河長、企業河長、民間河長”多元管理體系,把河長制這張網覆蓋得更寬更廣更全更密。

生態治水,美麗莆田譜新篇:莆田接力治理木蘭溪的生動實踐(下)

木蘭溪入海口風光 許武 攝

  堅持生態優先,大力推進水環境治理,不僅再現了“水清、岸綠、景美”的“荔林水鄉”風貌,也因為“因河築路、因水造園”而推進了城鄉一體化進程。如今,全市建成涵蓋都市型、生態型、郊野型等各類綠道總長度達323公里;遇水而建的土海溼地公園、綬溪公園等十大公園正在加緊保護提升,一大批大型的生態公園和家門口的“口袋公園”正在規劃建設中;尤為引人關注的是,在木蘭溪南岸,被譽為“黃金大道”、通往仙遊的木蘭大道正在推進……

  “木蘭溪治理後,開啟了城市沿溪跨溪、東拓南進的新時代,大幅拓寬了城市發展空間。”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介紹說,如今,莆田建成區面積已從1999年的28平方公里擴展至現在的93.5平方公里;到去年底,莆田城鎮化率已由1999年的12%提升至59.6%。

生態治水,美麗莆田譜新篇:莆田接力治理木蘭溪的生動實踐(下)

變害為利 造福人民

生態治水,美麗莆田譜新篇:莆田接力治理木蘭溪的生動實踐(下)

俯瞰壯麗的木蘭溪

  木蘭溪發源於德化縣戴雲山脈,自西北向東南流經大半個莆田,然後注入興化灣。歷史上,木蘭溪洪水頻發,下游地區經常氾濫成災。

生態治水,美麗莆田譜新篇:莆田接力治理木蘭溪的生動實踐(下)

木蘭溪仙遊段防洪工程融入仙遊地域特色文化元素,延續著千年古城的文脈。圖為仙遊城關居民在防洪堤景觀帶上晨練。

  宋代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福州長樂女子錢四娘傾其家資,率先在將軍崖下圍堰築堤,因陂址選擇不當,陂剛築成即被洪水沖垮,錢四娘悲憤投水自盡。在四娘精神的感召下,續建者福州人林從世築堤於溫泉口,費錢10萬緡亦歸失敗。20年後,福州閩侯人李宏在高僧馮智日的幫助下,博採眾長鑄就木蘭陂,樹起了莆田治水史上的第一座豐碑。

生態治水,美麗莆田譜新篇:莆田接力治理木蘭溪的生動實踐(下)

  1999年12月27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習近平將當年全省冬春修水利建設的義務勞動現場安排在木蘭溪,並與當地幹部群眾、駐軍官兵6000多人一道參加義務勞動,拉開了木蘭溪防洪工程建設的序幕。圖為義務勞動點。

  木蘭陂是配套完整的大型水利工程,具有“排、蓄、引、擋、灌”等水利綜合功能,兼有工農業生產及生活用水、航運交通、水產養殖等社會效益,使得莆田人民“水利無遺,海波不興,人受其益,將及千年”。2013年,木蘭陂被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2014年被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

生態治水,美麗莆田譜新篇:莆田接力治理木蘭溪的生動實踐(下)

  莆田市荔城區新度鎮蒲坂村在1999年第14號超強颱風中受災嚴重。災情發生後,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習近平走訪慰問了蒲坂村受災群眾,並允諾:“等你們在春節前能建好一層新居的時候,我再來看望。”在安置區房屋一層基本實現封頂之際,當年12月18日,習近平再次來到蒲坂村檢查重建工作推進情況,慰問受災群眾,並親手在蒲坂小學種下了一棵榕樹。

  然而,木蘭陂並未完全消除木蘭溪水患。據統計,1952年至1990年,木蘭溪平均每10年發生一次大洪水,每4年發生一次中洪水,小災幾乎年年有,給沿岸工農業生產及群眾生活帶來巨大損失。

生態治水,美麗莆田譜新篇:莆田接力治理木蘭溪的生動實踐(下)

  莆田工藝美術城所在地,過去也是頻受洪水襲擾的地方,現在這裡匯聚了一大批能工巧匠。據不完全統計,莆田工藝美術城內現有入駐企業840家,各類從業人員2萬多人。2008年開業至今,累計實現銷售收入近200億元。

  習近平在閩工作期間,曾4次來到木蘭溪現場調研,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共同推進木蘭溪全流域系統治理。1999年10月17日,莆田遭受第14號超強颱風重創,倒塌房屋近6萬間,被淹農田45萬畝,直接經濟損失達31億元。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習近平視察災情後,鄭重地指出:“是考慮徹底根治木蘭溪水患的時候了。”

生態治水,美麗莆田譜新篇:莆田接力治理木蘭溪的生動實踐(下)

千年古陂木蘭陂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國家水利風景區。

  在習近平主導擘畫、推動建設下,木蘭溪已煥然一新,不僅使莆田徹底結束了“福建全省唯一一座洪水不設防的設區市”的歷史,而且還成為全國首條全流域系統治理水系,全面實現了習近平當年提出的“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目標,成為350萬莆田人民的生命之水、安全之水、生態之水。2017年,木蘭溪被評為全國“十大最美家鄉河”。

生態治水,美麗莆田譜新篇:莆田接力治理木蘭溪的生動實踐(下)

新溪小學舊址位於木蘭溪河道拐彎處,在木蘭溪治理前被洪水沖毀兩次。2000年9月10日,在距離原址300米處,新溪小學新校區僅用11個月就建成。

  如今,木蘭溪兩岸生機勃勃,人民安居樂業,農、工、商百業興旺。曾經蒲草叢生的下游地區,變成了良田萬畝;曾經深受水患之害的沿岸農村,變成了城市社區和美麗鄉村;曾經的易澇窪地,崛起了一個個經濟體……

生態治水,美麗莆田譜新篇:莆田接力治理木蘭溪的生動實踐(下)

  三八片農田地處木蘭溪下游,耕地面積3800多畝,木蘭溪水經此入海。木蘭溪治理前,農田年年被淹,經常顆粒無收。治理後,附近的白塘湖調蓄水平提高,旱時灌溉,汛時洩洪,水稻畝產量由以前的350多公斤提高到了現在的550多公斤。

編後

生態治水,美麗莆田譜新篇:莆田接力治理木蘭溪的生動實踐(下)

  隨著木蘭溪一、二期治理工程實施完畢,木蘭溪實現洪水歸槽,留下的舊水道變成了人工湖,起名為“玉湖”,湖畔建起了一座具備文化娛樂、公共藝術、商業休閒等多功能的都市文化活力城,成為傍水觀山、面溪濱湖的水景生態宜居區。

  莆田木蘭溪,這條曾經的水患之溪,變成了一條澆灌和滋養莆田人民的美麗之溪、幸福之溪,讓人為之讚歎。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省治水史上的一段佳話和新時代治水領域的一座豐碑。

生態治水,美麗莆田譜新篇:莆田接力治理木蘭溪的生動實踐(下)

  華林經濟開發區是莆田五大經濟開發區之一,在木蘭溪治理前經常受災。告別水患後,企業紛紛入駐,如今已成為省級開發區,形成鞋服、食品、電子、工藝美術等主導產業,總產值達200億元。

  我們不禁要問,驅動木蘭溪實現完美“嬗變”、造福一方群眾的動力來自哪裡?我們的回答無疑是堅定而又有力的——來自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提出的“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目標!來自省、莆田市歷屆黨委、政府不懈的投入與努力!來自350萬莆田兒女的傾情付出與熱情支持!溯古望今,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條壯美的木蘭溪,必將繼續造福兩岸的莆田人民;而圍繞木蘭溪成功的治水經驗,也將為全省,乃至全國的治水提供先進模本。(福建日報 陳榮富 林劍波 林愛玲 歐碧仙 許武 文/圖)

生態治水,美麗莆田譜新篇:莆田接力治理木蘭溪的生動實踐(下)

莆田市城廂區霞林街道下黃村位於木蘭溪中游北岸,每年洪水來臨,房屋、農田總是受淹,如今地處城區,人均年收入6萬多元。

值班主任:林雙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