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現場會

「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现场会

點擊上方“網信紅橋” 可以訂閱哦!

9月19日~9月21日,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現場會。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司長郭蘭峰在會上表示,4年多來,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效顯著,下一步將以“五個新突破”為抓手,高質量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重點任務。

這“五個新突破”是:

一是推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突破在制定完成相關政策意見和實施方案基礎上,逐步推動形成協同發展的內生動力機制,推動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向外疏解,切實解決好“搬哪些、怎麼搬、誰來搬”等一系列深層次問題。

二是推動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取得新突破。保持歷史耐心,圍繞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做深做細雄安新區總體規劃、起步區控制性規劃、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容東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等,推動新區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創造“雄安質量”。

三是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取得新突破。在深化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基礎上,加快行政辦公區和公共服務、軌道交通、生態治理等配套工程建設,為北京市級機關搬遷工作做好準備。同時,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政策、統一管控的要求,做好通州區與“北三縣”的規劃建設管理工作。

四是推動以打贏藍天保衛戰為重點的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突破。進一步完善聯防聯控機制,著力抓好清潔能源供應、化解過剩產能、交通運輸結構優化等重點工作。

五是推動以交通一體化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突破。把跨區域重大軌道交通項目建設作為當前推進交通一體化的重中之重,加快推進骨幹線路和重要站點建設,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

談及4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成效時,郭蘭峰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有力有序有效推進,並形成了一批好的經驗做法。

首先,推動實施一批標誌性項目。河北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按高標準、高質量要求穩步推進,京津城際延長線、石濟客專、津保鐵路、張唐鐵路等建成通車,累計打通擴容“斷頭路”“瓶頸路”800多公里,北京新機場航站樓主體結構全面封頂,雄安新區市民服務中心建成運營,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加快建設,北京·滄州生物醫藥園吸引80多家北京醫藥企業落戶。

其次,推動一批重要改革事項落地。京津冀三省市與中國鐵路總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公司,通過投資一體化帶動區域軌道交通一體化;京津冀率先實行通關一體化改革,通關時間平均縮短41天;天津自貿試驗區設立對外投資合作一站式服務平臺,率先實現企業設立“一照一碼一章一票一備案”一天辦結,“金改30條”政策措施80%已落地;京津冀手機長途及漫遊費2015年8月1日起全面取消,比全國其他地區提前兩年多時間實施;北京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總體方案任務基本完成。

再次,形成一批好的經驗與做法。

創新合作模式推動非首都功能疏解,比如,河北高碑店新發地市場通過與北京新發地建立股權合作關係(北京新發地佔高碑店新發地30%的股權),有效吸引北京新發地商戶入駐;騰籠換鳥促進產業優化提升,比如,動物園批發市場騰退後,引進了無人機制造、智能機器人、現代支付等一批創新型企業,騰退前5個市場年稅收收入為 6000萬元,騰退後1個市場年稅收收入就達到了6000萬元,效益大幅提升,促進了北京高精尖產業體系的構建;突出規劃引領作用,堅持規劃科學是最大效益,統籌推進河北雄安新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各類規劃編制,並做好相互之間的銜接;加強幹部交流,2014年~2017年,京津冀三省市互派400多名幹部掛職工作,對加強三省市工作銜接起到了很好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