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被人民日報點讚的重慶企業,究竟「牛」在哪

昨日,不少人朋友圈都轉發了人民日報為重慶點讚的一篇報道。這篇報道刊發於昨日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題為《重慶 智能化助推高質量發展》。

報道表示,重慶智能化產業企業達3000多家,收入超過了3500億元。為助推智能化發展,今年重慶重點研發項目等資金投入,八成以上用於大數據智能化領域。在報道中,點到了5家重慶企業,在大數據智能化發展方面,成效突出,包括盼達用車、重慶中科雲叢(即雲從科技)、重慶海雲數據、重慶盟訊電子、重慶渝豐電線電纜。

這些企業,在大數據智能化發展方面,究竟“牛”在哪裡?昨日,記者分別採訪了這些企業,為讀者揭秘他們的智能化發展的“秘密”。

盼達豐富的智能應用

讓運營成本持續降低

在人民日報《重慶 智能化助推高質量發展》報道中,盼達用車是第一個被點讚的重慶企業:“盼達用車智能出行平臺的共享汽車,成為國內領先的分時租賃項目。”

“盼達用車的各項運營數據都領跑共享汽車行業。”重慶盼達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總經理高鈺說,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盼達用車擁有的註冊用戶數量已超過350萬,規模全國第一。

盼達用車領跑全國的秘訣是什麼?

高鈺的答案是:大數據智能化發展。

這些被人民日報點讚的重慶企業,究竟“牛”在哪

盼達汽車。 盼達用車供圖

大數據分析用戶“個性”

用戶數量持續增加

前不久,隨著盼達用車在南京、昆明、蘇州正式運營,盼達用車的運營城市數量達到了10個。

“我們有近2萬輛的重慶造新能源汽車在這些城市運營。”高鈺說,盼達用車還將繼續拓展國內市場,運營範圍將覆蓋更多城市。

目前,盼達用車多款全新定製版的新能源汽車已經上路開跑,這些新能源汽車不僅駕乘更舒適,續航里程也更長。

隨著運營城市的增多,盼達用車的用戶數量也在持續增加。截至目前,盼達用車的註冊用戶數量已超過350萬,規模全國第一。

如何更好地瞭解這些用戶的用車需求?高鈺說,大數據智能化發展讓盼達更瞭解每個用戶的“個性”。通過大數據分析,盼達用車有超過90%的用戶是80後、90後。高鈺預測,盼達的用戶還會越來越年輕。

盼達用車將充分運用好大數據,不斷創新運營模式,讓用戶用車更方便,不斷提升用戶的用車興趣。

智能調度實現“增車不增人”

運營成本持續降低

在很多人看來,運營的車輛增多了,管理的人也會隨之增多。然而,在高鈺眼中,只用人來管車,管理效率不僅會隨著車的增多而降低,運營成本也會隨之上升。

“10個人也許可以管好100輛車,但是不代表100個人能管理好1000輛車。”高鈺說,這是不同的概念。車輛的管理調度不是憑個人經驗,而是要靠人工智能。

因此,盼達用車的整體運營和車輛管控都有豐富的智能應用。依託盼達自主研發的智能調度平臺、AI車聯網平臺、互聯網用車平臺。“我們要用盡量少的人力,來解決用戶用車的所有擔心。”高鈺說,盼達用車的智能調度平臺包括了清潔、事故處理、故障維修、調度、充電等7個維度。可以實時監控每輛車的工作狀態,並根據實際情況給工作人員合理安排工作。

盼達用車的智能調度平臺實現了“增車不增人”,運營更加高效。在AI賦能的智能調度平臺上,盼達用車每個季度的運營成本都在持續降低。

智博會展示“黑科技”

現場體驗“一鍵召喚”

今年5月,盼達用車與百度在兩江新區啟動“自動駕駛示範園區”,雙方在開放式園區落地共享汽車“一鍵召喚”功能,成為國內首個實現“車找人”的自動駕駛商業試運營項目。

在智博會上,盼達用車將公佈自動駕駛商業試運營的階段性成效。同時,智博會也將成為盼達用車的“秀場”。

高鈺透露,盼達用車將在智博會內場和外場分別展示自己的“黑科技”。

內場將以聲光電效果,呈現盼達的AI技術在智能交通中的應用,讓參觀者直觀地認識盼達用車的智能化發展亮點。

在外場,盼達用車將以自動駕駛的體驗為主。用戶在現場可以體驗盼達用車的自動駕駛技術,“一鍵召喚”盼達自動駕駛汽車,並上車感受“解放雙手”的駕駛樂趣。

人臉識別市場份額

雲從科技全球第一

近日,國際權威調研機構Gen Market Insights發佈了《全球人臉識別設備市場研究報告2018》(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研究了全球人臉識別技術的市場狀況,報告指出,中國是人臉識別最大的市場,中國AI獨角獸雲從科技目前市場份額排名全球第一。

報告稱,2017年,全球人臉識別設備市場價值為10.7億美元,到2025年底將達到71.7億美元,在2018年至2025年期間將以26.8%的速度增長。

而我國是人臉識別技術最大的市場,2017年佔全球比例29.29%,預計2023年將達到44.59%,在2018-2023年複合年增長率為29.53%,這主要得益於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計劃》等政策的出臺。

報告稱,排名前三的製造商,在2017年的收入市場份額佔全球所有制造商收入的20.37%。其中,雲從科技(即重慶中科雲叢科技有限公司)在2017年的市場份額是12.88%,是人臉識別技術及設備研究製造的領頭羊。

這些被人民日報點讚的重慶企業,究竟“牛”在哪

雲從科技。 受訪者 供圖

短短三年時間

雲從科技成為全球“十大”

報告顯示,雲從科技的市場份額主要來自於體量龐大的金融、安防、民航等領域。截至2018年7月,包括農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總行等全國400多家銀行已採用雲從科技的產品,是中國銀行業第一大AI供應商,同時在安防、民航領域也有不俗的戰績。

“29個省級行政區能夠看到我們的產品,截至今年3月已協助各地警方抓獲2605名嫌疑人。在民航領域,已有54家機場選擇公司產品,覆蓋75%的樞紐機場……”雲從科技相關負責人稱。

作為重慶的高科技企業,雲從科技是一家2015年才成立的高科技企業,短短3年間,已成為引領人工智能行業發展的佼佼者。不僅入選人工智能“國家隊”,參與制定國家人工智能標準及人臉識別行業標準,承擔國家人工智能重大工程項目,還在跨鏡追蹤(ReID)技術上刷新三項世界紀錄,並登上全球十大初創AI公司榜單。

協助巴南試點

建設智能庭院化小區

作為人工智能“國家隊”,雲從科技也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和農業銀行合作,在重慶設立了刷臉取卡,還在巴南區試點,建設智能庭院化小區。”該負責人稱。

據介紹,智能庭院化小區,通過單元智能人臉門禁、庭院化人員管控、智能大數據人員管控,可確認每個居民每天回哪裡了,入住哪裡,藉助人臉門禁,可實現一次轄區所有人員普查,同時方便社區居民進出。而庭院化人員管控,可對陌生人員進入時進行有效提示,並核查陌生人員身份。“當然,對於進出門的人員,通過大數據分析,可達到有效管控每棟單元樓入住情況,是否有陌生人員入住,是否有常住人員已經搬離等。”該負責人說,目前已經在巴南部分小區試點,“已安裝了100多個單元樓的人臉識別門禁。”

加快發展

正佈局兩個平臺一個園區

雲從科技透露,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人機視覺交互創新平臺,“從技術創新到產品落地,希望能夠打通整個產業鏈。”該負責人透露,這一創新平臺將研發一個更加專業化的芯片解決方案,集成化程度更高,並優化適配軟硬件,讓人機視覺交互技術能夠推廣到更多行業;其次,將進行類腦神經網絡等配套軟件開發;再次,還將與銀行、機場、移動通信等單位合作,以構建聯合實驗室等方式開展協同創新,真正實現從技術創新到產品落地。

此外,雲從科技還計劃佈局一個創新園區,將產業鏈上的企業都聚合到重慶。同時,聯合其他社會資本共同設立產業基金,讓更多人機視覺交互領域的項目能夠快速孵化,3-5年時間達到成熟,形成集群效應。

三大領域產品

將亮相智博會

在首屆智博會上,雲從科技的金融、安防、機場3大領域產品將齊亮相。

智慧金融將展示炬眼智能識別相機、紅外雙目攝像頭、刷臉雙屏收銀機等。其中刷臉雙屏收銀機是通過讀取身份證照片與現場抓拍持證人員的人臉進行識別驗證,判斷是否為本人持證。

智能安防將展示火眼人臉大數據平臺、公安人臉識別服務平臺、御眼人臉衛士等。其中,火眼人臉大數據平臺是基於人臉識別及大數據分析技術,在深入理解公安業務實戰需求基礎上,全新架構的一套高度整合的實戰操作系統。集實時監控、掛圖作戰、人像檢索、布控預警、權限管理於一體,實時掌握目標人物行蹤,為圖偵、治安、情報等警種提供線索與支持,協助公安快速破案;紅外雙目人臉識別門禁是應用業界領先的人臉識別技術與紅外活體檢測技術,自主研發的人臉識別門禁管理終端,適用於寫字樓、機關單位、商業區、居民區、來訪身份核查、銀行、醫院、院校等門禁考勤場景及人員出入管理場所。

智慧交通將展示智慧航顯,智慧航顯是通過人臉識別系統和AI等技術,與旅客所乘坐的航班緊密相連;通過人臉、身份證、登機牌等多種方式查詢個人航班信息、機場服務查詢、功能區導航、遠程服務求助。

海雲數據發佈唇語識別

對中文唇語識別已達70%

看嘴型就知道你在說什麼,這就是重慶海雲數據的“唇語識別”技術。目前,海雲數據對英文的識別準確率在80%左右,中文準確率為70%。

這些被人民日報點讚的重慶企業,究竟“牛”在哪

海雲數據。受訪者供圖

打破技術侷限

不僅能識別英文還能識別中文

落戶兩江新區的海雲數據,在去年就發佈了唇語識別技術,而利用這一技術開發的系統,可使機器準確識別唇語。

“自2016年12月以來,海雲研究院經過多項技術攻關,結合海雲數據業務形態、唇語識別的核心技術及應用進行了深度探索,打破了原先只能識別英文的技術侷限,開了中文唇語識別模型的研究先河,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經過實踐評估,中文識別模型準確率已達到70%。”重慶海雲數據相關負責人稱。

除公共安全領域外,唇語識別還可應用到移動支付、軍事情報、殘疾人教育等領域。比如在公共安全領域,遍佈街頭的攝像頭為安全部門提供了大量的無聲視頻資料,利用唇語識別技術可以對拍攝到的違法分子的口型進行識別,進而獲取有價值的偵查信息。這將是一個巨大的2B市場。

再比如以2C為主的移動支付領域,唇語識別技術也可為支付安全提供更大的保障。尤其是在軍事情報領域,隨著技術的發展,遠距離獲取情報或將成為可能。

佈局海外

助推印尼首都打造智慧城市

據海雲數據透露,在今年,公司與印尼美加達公司簽署諒解備忘錄。按照協議,海雲數據未來將入駐美加達新城,同時雙方將在智慧安防、人工智能產業聚合及孵化領域展開合作,助推印尼首都雅加達打造智慧城市。美加達新城位於印尼首都雅加達東部,是一個正在崛起的經濟中心。

根據此次雙方簽署的諒解備忘錄,在印尼美加達新城全新業態建設中,海雲數據將通過自身產品技術優勢,就當地生活區、學校、醫院、購物中心、銀行等不同場景提供針對性的公共安全系統解決方案。在進一步提升城市公共安全大數據綜合應急指揮的實戰決策能力的同時,海雲數據也將通過自身產業資源、資本優勢,引入大量合作伙伴以及供應商,包括國內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最先進科技和技術的廠商,為當地打造產業聚集和產業生態鏈。

依託當地政策和環境,海雲數據將結合此前運營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創業創新孵化器的成功經驗,與地方政府聯手打造以技術孵化為特色,以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為主要方向,以科技資本為支撐的嶄新平臺。

近兩年,海雲數據積極佈局海外市場,目前在硅谷已設有海外研發中心,今年在美國、歐洲等地佈局大數據及人工智能領域的相關項目,行業覆蓋交通、智慧城市、智能製造、醫療、安保、物流等。

新系統亮相智博會

車上傳感器就能完成日常指揮任務

除了唇語識別,海雲數據近年來深耕AI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可視分析行業,還有不少其他的“黑科技”。在首屆智博會上,海雲數據的智航順、智警、智城、智安等系統都將亮相。

智航順即是打造機場可視化指揮智能決算平臺,助力智慧機場建設。“就是通過運用大數據可視分析技術,融合機場內外的各項數據,對機場整體態勢進行實況展現和趨勢預測,以提升決策效率,助力完成建設機場‘最強大腦’。”

智安則是建立應急指揮能力服務平臺,利用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在建立自動預警、跨部門協同、過程可控,現場全方位感知的基礎上,引入海雲應急指揮行業知識圖譜,通過雲端結合打造一體化的應急指揮實戰應用平臺。在建立自動預警、跨部門協同、過程可控、現場全方位感知的基礎上,引入海雲消防行業知識圖譜,通過雲端結合打造一體化的智慧消防實戰應用平臺,可有效解決消防災情看不見、潛在風險無法感知等問題。

盟訊的智能化改造

實現作業人員減少30%

在南岸區茶園工業園區,重慶盟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依靠智能化改造,產品壽命從5年提升到8年,不良率大幅降低,作業人員減少30%。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這家企業,探究盟訊科技是如何利用智能科技走在行業前列的。

這些被人民日報點讚的重慶企業,究竟“牛”在哪

盟訊科技生產車間裡的機械手。

電子產品檢測

實現智能化

踏入車間,一塊碩大的顯示屏呈現在記者眼前,顯示屏上可以看到車間內工人作業狀態,同時還能實時掌握產品的品質。這是盟訊科技的MES製造執行系統。

在盟訊科技生產車間中間位置,連成一排的“文件櫃”吸引了記者的眼球。盟訊科技智能製造辦副主任杜銀嬌介紹,這並不是文件櫃,而是由盟訊科技自主研發的智能機器人檢測系統,可用於電子產品智能化功能檢測。

以往檢測成品需要五六個人,如今一臺機器就能搞定,而且不容易出錯。“電子產品只要進入檢測系統,就會自動檢測是否合格,並將不合格產品分開放置。原來檢測成品需要五六個人,如今一臺機器就能搞定,大大提高了產品質量,同時也降低了人力成本。”杜銀嬌說。

再往車間裡面走去,一隻機械手正在自動抓取物料,並按照指示和固定程序放在固定位置。和高大上的智能倉庫形成了鮮明對比的是一旁閒置的開放式貨架——這就是盟訊科技自主研發的智能倉儲系統。

杜銀嬌介紹,過去,工人得把物料放在貨架上,通過人工邊找邊抓取,開放式貨架的溫度因為不好控制,容易造成電子元器件損壞。智能倉儲的運用提高了物流作業效率,最大化降低人工干預,減少作業的出錯幾率。

記者注意到,在盟訊科技智能生產車間,無論是生產一線,還是檢測系統亦或是倉儲設備都將智能化表現得淋漓盡致。

兩大智能裝備

亮相本屆智博會

盟訊科技總經理嶽相軍介紹,之前盟訊科技還只是一家單一生產無線傳呼機代加工企業,如今已發展成一家為世界提供高品質電子科技產品的企業,成為涵蓋無線智能終端、物聯網設備、汽車電子、智能裝備等四大產業體系於一體的專業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的綜合化製造企業。

在嶽相軍看來,在大數據智能化的發展熱潮下,公司勇於摸索智能製造新模式,以全新的理念,採用“互聯網+技術”,將各獨立的自動化設備通過集中控制、反饋控制、智能檢測等措施,使生產設備達到最佳運行狀態、最高生產效率和最佳質量過程控制。

中國國際首屆智能產業博覽會即將在重慶召開,盟訊科技作為重慶本土智能化企業,也將參與本屆智博會。嶽相軍透露:“將亮相兩個智能化產品,智能倉儲系統和MES製造執行系統。”

嶽相軍還透露,未來盟訊科技還將繼續昇華現有的智能裝備,讓智能裝備提檔升級,“也希望公司的2.0版本的智能裝備早日投入使用。”

網絡神經電纜會“喊痛”

5秒把問題鎖定在一米內

重慶渝豐電線電纜公司總經理曾令果介紹,網絡神經電纜歷時近2年研發,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它可以感知“痛”、感知“熱”、感知“斷”,一旦出現問題,監控平臺可以把問題點鎖定在一米之內。

這一智能化的電纜已讓公司嚐到“甜頭“,在市場上很搶手。接下來,從海島到極寒地區,從新能源汽車到核電裝備領域都能廣泛應用,這一產品也將亮相本屆智博會。

解決行業痛點

這些被人民日報點讚的重慶企業,究竟“牛”在哪

社會各界人士參觀渝豐線纜生產研發基地。

研發有感知能力的電纜

網絡神經電纜的開發,起於行業的痛點。

2016年8月,江北鴻恩寺公園附近一電纜溝起火,導致主城約3萬人用電受影響,最後100多人歷時20多小時搶修才恢復供電。這個案例帶來的思考是,電纜並不知道自己的負荷有多大,如果能提前預知,故障或許就不會發生;又如,重慶一高速路電纜被盜,導致收費站無法正常運行。100多公里高速,當時找了一天一夜才找到了問題點。渝豐線纜研發團隊希望研發全新的線纜產品,解決這類行業痛點。

“我們把電纜與人的血管聯繫在了一起。” 渝豐公司研發團隊介紹,人的血管是有感知能力的,“所以我們要做有感知能力的電纜”。

歷時近2年時間,重慶渝豐線纜聯合重慶大學共同研製出網絡神經電纜,它通過將智能芯片置入電纜,精確感知電纜的實時狀況,再運用遙感、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高新技術,將芯片的實時監測數據傳輸回監控終端。

監控平臺5秒把問題點

鎖定在一米之內

研發團隊介紹,網絡神經電纜的神奇之處,在於三大感知功能。這三大感知功能配合GIS地理信息系統,可對已敷設電纜位置精確定位,監控平臺可在5秒內鎖定並反饋問題點,範圍可以精確到一米之內。

該電纜首先可以感知“熱”。通過對電纜溫度進行實時監測,連續、精確採集電纜每一個點的運行溫度數據,並以溫度距離曲線呈現給管理員,使電纜每個點的運行溫度可視化,實現全線路溫度實時預警。

還可以感知“痛“。通過對電纜本體及外部敷設環境的振動狀態進行實時監測,預防野蠻施工以及偷盜行為,避免電纜結構遭到破壞,還可實現與警報、攝像頭等安防設施的聯動。

在感知“斷”上,對因電纜爆炸、人為破壞或者自然因素等原因造成的線路斷路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定位,最大程度上減少電力的搶修恢復時間和人力、物力投入。由於電纜的感應單元無需額外供電更無需從線路取電,因此即便是發生斷路狀況導致整個電力系統癱瘓,線路的監測定位功能仍能夠持續運行。

上個月,深圳地鐵施工挖斷7條電纜,導致多個片區停電。如果用網絡神經電纜,電纜感知之後,24小時運行的監控平臺會立即安排人員去現場處理。

正研發充電樁線纜

充電時間縮短一半

在渝豐的研發團隊看來,網絡神經電纜應用廣泛,未來前景廣闊。智能電纜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希望把這一產品做大,監控整個城市的地下電纜安全。

目前,網絡神經電纜受到了多個行業領域的關注。電力部門考察後表示,該產品的應用可以節約大量電力巡檢工人的人力資源,提升供電的穩定性,可為電力調度提供參考。

此外,國土部門考察後也表示,該產品可以用於預測自然災害。比如,其感知“痛”的功能可以預測滑坡等。在軍民融合領域,該產品不僅可以用於核電裝備,還可以用於邊防,電纜既為邊防設施供電,又能對邊境情況有一定感知能力。

在新能源車充電樁線纜上,目前渝豐線纜正研發縮短充電時間的產品。預計年內將會出成果,力爭把充電時間縮短一半左右。

近年來,渝豐線纜在創新方面碩果累累:先後拿下100餘項專利,其中有6項德國、美國專利,22項發明專利。生產出可用70年的“長壽電纜”,比國家標準延壽40年;生產出耐受千度高溫的“特種電纜”,符合新國標一級防火要求,獲得重慶市重大新產品認定;自帶診斷功能的“智能電纜”保障電網安全高效運行。

渝豐線纜也由此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建成了2個國家級研發平臺和4個省部級研發平臺,更與中國北斗、中國航天等軍工央企達成長期戰略合作。去年,該企業銷售額突破20多億元,其中高新技術產品佔銷售佔比超過5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