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各個國家怎麼度過中秋佳節

對長期旅居國外的華人華僑,這一天,一定是中秋佳節倍思親。

中秋佳節,中國人民對於月餅的執念,情不知所起卻一往而深。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僑華人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多樣的形式一併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看看全球都是怎樣共度佳節的!

【泰國「祈月節」:擺仙桃拜八仙】

泰國人把中秋節喚做「祈月節」(เทศกาลไหว้พระจันทร์)。每當泰國的八月十五之夜,各家各戶用甘蔗紮成拱門,男女老少都要集中參拜月亮。中秋桌上供奉著中國民間傳說的「八洞神仙」。個個栩栩如生,向祈禱者傳授「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桌上還擺滿了「壽桃」、「月餅」之類美食。據泰國傳說,中秋祈月,八仙會帶著壽桃到月宮給觀音祝壽,菩薩神仙們就會「降福生靈」。

來看看各個國家怎麼度過中秋佳節

蘇梅帕岸島的哈林海灘每到十五,月亮又圓又亮,很多歐洲遊客慕名而來賞月,人氣漸大,最後成了每月農曆十五左右的電音狂歡舞會之「滿月派對」。它與西班牙的伊比薩島派對、印度的果阿海灘派對,並稱世界三大戶外RAVE狂歡舞會。

來看看各個國家怎麼度過中秋佳節


來看看各個國家怎麼度過中秋佳節

泰國人在中秋節必吃的水果是柚子,一來中秋節前後正好是柚子最好吃的季節,錯過可惜;二來柚子又大又圓、象徵「團圓」。泰國是一個華裔頗多的國家,尤其在首都曼谷,超過一半的人都有華人血統,因此月餅也是節日食品,但泰國有榴蓮餡的月餅,這是在中國很少見的。

泰國的中秋習俗不少仍沿襲潮汕風俗,但泰國華人也發展出自己的慶祝活動。

在曼谷唐人街,每年都有拜月活動,時間一般在日落後至次日凌晨,不少曼谷市民都會前去參加祈求好運。據說,一些表演中還有泰國男子穿著女性漢服給大家助興。

除拜月儀式外,那空沙旺府華人還會在當地的本頭公媽廟舉辦「選觀音」活動,即選出一名妙齡女子穿上觀音的服裝為大眾祈福。

來看看各個國家怎麼度過中秋佳節

【韓國「秋夕節」:家團圓,品鬆糕】

韓國陰曆的八月十五稱為「秋夕」(추석),秋夕可以說是韓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一個豐收和感恩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陰曆新年)更隆重。

從農曆八月十四日開始,全國上下就要接連放假3天,慶祝佳節。韓國「秋夕節」最重要的是全家人要團聚到爺爺奶奶家,全家人一起祭祀祖先才是真正的團圓。然後家人一起跳舞、賞月。女孩子們穿上豔麗的傳統服飾,玩起古老的跳板遊戲。韓國也有獨特的中秋食物——鬆餅。鬆餅形如半月,用米粉製成,內餡是豆沙、棗泥等,因蒸時墊有松毛而得名,中秋時家家蒸食並互相饋送。

來看看各個國家怎麼度過中秋佳節


來看看各個國家怎麼度過中秋佳節

【日本「月見節」:日本版萬聖節】

日本人稱中秋節為「月見節」。節日這天,成千上萬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裝,吟唱吆喝,扶老攜幼,抬著神龕到廟裡去進香。孩子們還到野外採集象徵吉祥如意的野草裝飾家門,迎來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裡,擺上瓜果、米糰子等供奉月神,然後分食、賞月,聆聽老人講述關於月亮的神話。日本人過中秋吃的不是月餅,而是江米做的「糰子」,它形狀各異,餡兒以豆沙為主。如今日本只有少部分地方保留著過「月見節」的習慣。

來看看各個國家怎麼度過中秋佳節

「月見小偷」是日本很有特色的中秋賞月習俗之一,即在中秋這一天,允許小孩子偷竊祭月的供品。

據說,祭月的芋頭和糰子等供品被偷走是很吉利的事,這樣做農戶反而會豐收。而且,孩子被認為是來自月亮的使者,所以特許他們偷走供品。偷吃了供品的孩子被認為會成為有錢人,而且連偷7家最為吉利。

孩子們常用尖端帶有釘子或是鐵絲的長杆吊走糰子、栗子、柿子、芋頭、糖果等供品,所以大人特意將供品放在走廊等容易被偷走的地方,即使看到孩子偷也假裝沒看見。

現在一些地方的孩子依然會邊喊著「請大家賞月」「我是月見小偷」,邊到各家去收集糖果,因此也被稱為日本版萬聖節。

【越南「中秋節」:聽阿貴,打花燈】

越南人的中秋節以孩子、鯉魚為貴,顯出自己特點。阿貴相當於越南版的嫦娥,相傳阿貴得到仙樹後,未遵仙訓,用汙水澆樹,結果仙樹騰空飛上月宮,阿貴因手拉樹根,也被帶往受責。晚上彩燈齊放,傳說是條鯉魚成精後害人,包公為救民用紙紮了鯉魚燈以鎮之。於是這一天,孩子們會提著鯉魚燈外出玩耍,預示著「躍龍門」;同時孩子們會聆聽「阿貴」的傳說,阿貴其實就是越南版的嫦娥,也是一個奔月的故事,是不是跟我們的中秋節有異曲同工之處呢?

來看看各個國家怎麼度過中秋佳節

越南的中秋節也是兒童節。

這是因為在越南,中秋節之前父母們處於農忙之中,缺少陪伴孩子們的時間,而中秋節就是農忙之後為補償孩子們所設立的節日。

按照當地習俗,家長們會送給孩子們最喜愛的玩具和零食,其中燈籠必不可少。越南首都河內古街中的梁文幹街、魚炙街是專門售賣兒童玩具和裝飾品的街道,這個時候就顯得格外熱鬧,幾乎每個家長和孩子手中都會拿著新採購的燈籠和玩具。

【朝鮮:「圍著祖先骨灰盒野餐」】

每年的中秋節是朝鮮的法定假日,全國放假一天。朝鮮民眾都以家庭為單位,帶著各種飯菜、食品到祖墳掃墓祭祀。

有的家庭祖上沒有墳墓,就把先人的骨灰寄存在市內各區的遺骸保管所。每到中秋這一天再到保管所將祖先的骨灰盒暫借出來,帶到山間田野或河邊,席地而坐,擺放好豐盛的食物,一家人圍著祖先的骨灰盒開始野餐。

很多朝鮮人手裡捧著骨灰盒,正面露出親人的照片;有的用布裹好,或裝在塑料袋中,或放在小推車內。大家聚在一起,享受家人團聚溫馨。

據說,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在世之人向逝者表達敬意和緬懷,對祖先講述生活中取得的各種成績,與先人分享喜悅。在古代朝鮮,中秋節(朝鮮叫「秋夕」)是慶祝豐收的重要農家節日,人們用新收割的穀米做出新鮮米飯,到祖墳前傳達秋收的好消息。

【新加坡:玩「中秋博餅」遊戲】

除了與家人一起賞月慶中秋,新加坡廈門公會等機構還會聯合舉辦國民融合千人博餅慶中秋晚會。

「中秋博餅」是閩南地區特有的節慶活動,相傳是鄭成功屯兵時為解士兵中秋思鄉之苦、激勵鼓舞士氣而發明的一種投擲骰子的遊戲。這種遊戲以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能否中獎。早期下南洋的華人將這一習俗帶到了新加坡。

國民融合千人博餅慶中秋晚會今年已是第九屆,活動由民間社團牽頭組織,邀請政府官員參加、與民同樂。不僅華裔參與「博餅」遊戲,印度裔、馬來裔居民也會加入。

來看看各個國家怎麼度過中秋佳節

【馬來西亞:提燈籠遊行】

在馬來西亞,中秋節可謂是除春節以外的第二大華人節日。經過長期發展演變,馬來西亞的中秋習俗同中國已有很多不同。人們除了吃月餅外,最重要的活動是提燈籠遊行。

中秋節前夕,馬來西亞著名的華人聚居地檳城,這裡舉行提燈籠遊行慶中秋活動。遊行隊伍中的舞龍舞獅必不可少,孩子們一手提著燈籠一手拉著媽媽的手穿行其中。

除了華人參與外,燈籠遊行隊伍還吸引了一些馬來人和印度人來湊熱鬧。這是互相尊重不同種族文化的體現。

來看看各個國家怎麼度過中秋佳節

【寮國「月福節」】

寮國的中秋節被稱為月福節,和中國一樣,寮國的月福節也有賞月的習俗。不同的是青年男女會在夜晚翩翩起舞,直到天亮!

來看看各個國家怎麼度過中秋佳節

【柬埔寨「拜月節」:虔心拜月,祈乞賜福】

柬埔寨人在佛曆十二月會舉行傳統的「拜月節」。這一天晚上,人們把供品放進托盤,虔心拜月,祈乞賜福。拜畢,老人把扁米塞進孩子嘴裡,直到塞滿不能咀嚼,表示「圓圓滿滿、和和美美」。

來看看各個國家怎麼度過中秋佳節

【緬甸「光明節」:萬家燈火,照耀緬甸】

緬甸的中秋叫「光明節」,節日之夜,萬家燈火,照耀緬甸一片光明。緬王親自主持慶祝活動,出宮觀燈並舉行盛大施捨;各地通宵達旦放電影、演出話劇、木偶戲、跳舞唱歌。

來看看各個國家怎麼度過中秋佳節

【斯里蘭卡「月圓節」:聽講經,拜月亮】

中秋節,在亞洲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是一年一度。然而,斯里蘭卡的「月圓節」,是按佛曆習俗流傳的,每月當月亮團圓時,就要過一次佳節,當然以中秋的「月圓節」最隆重。「月圓節」這天,斯里蘭卡全國放假。善男信女們早早安排好美味佳餚後,都爭先恐後地到寺廟或神堂去聽講經,拜月亮。聽拜之後,人們圍坐在場院裡,就著美食,端坐賞月。直至明月西沉,歌舞娛樂,盡興而散。

來看看各個國家怎麼度過中秋佳節

【伊朗「麥赫爾幹節」】

伊朗太陽曆的七月十六被稱為「麥赫爾幹節」,也就是中秋節,麥赫爾幹節有著非常隆重的慶祝活動,主要以品嚐各種豐收的果實為樂。

來看看各個國家怎麼度過中秋佳節

【印度「明月節」】

印度的中秋叫「明月節」,月圓之夜,年輕婦女頭頂五個重迭的泥水罐站在駱駝背上,慢慢地爬上沙丘,祈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來看看各個國家怎麼度過中秋佳節

天涯共此時。傳統節日中秋佳節,世界上這些國家共享同一輪明月,共慶同一個節日。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各國的中秋無論在形式還是內容上都自有特色,各有不同。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願在泰華人華僑

分散在世界每一個角落的你

天涯共此時

今夜好眠

泰國鼎立地產 · 做泰國房東

開發商保留戶釋出最後8套把握機會

來看看各個國家怎麼度過中秋佳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