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鐵路太原局筆試題考什麼?

眾所周知中國鐵路太原局一直都以超低的招聘門檻,和不錯的工作待遇,吸引著大量的應屆畢業生。很多中國鐵路太原局的招聘有筆試考核。中公國企為大家帶來了筆試的必考考點,鐵路局歷史及路網分佈,早看早準備!


2019中國鐵路太原局筆試題考什麼?


一、開創時期(1876--1893年)

有關鐵路信息和知識開始傳入中國,大約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前後。當時中國的愛國有識之士如,林則徐、魏源、徐繼畲等人先後著書立說,介紹鐵路知識。

中國有鐵路始於清朝末期。然而清政府腐敗、保守、專制,唯祖宗之規是從,不肯接受新生事物。他們把修建鐵路、應用蒸汽機車視為“奇技淫巧”,認為修鐵路會“失我險阻,害我田廬,妨礙我風水”,因而頑固地拒絕修建鐵路。

1876年7月3日,中國土地上出現了第一條鐵路,吳淞鐵路。由英、美合謀,由英國在華的代理人——怡和洋行——揹著清政府詭稱修建從吳淞到上海的一條“尋常馬路”,擅自在中國的土地上修建的中國第一條營業性鐵路上海吳淞鐵路建成通車了。隨後,清政府出銀28.5萬兩,分3次交款贖回這條鐵路並予以拆除。五年後,在清政府洋務派的主持下,於1881年開始修建唐山至胥各莊鐵路,從而揭開了中國自主修建鐵路的序幕。但由於清政府的昏庸愚昧和閉關鎖國的政策,到1894年,近二十年的時間裡僅修建約400多公里鐵路。1879年,洋務派首領李鴻章為了將唐山開平煤礦的煤炭運往天津,奏請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鐵路。清政府以鐵路機車“煙傷禾稼,震動寢陵”為由,決定將鐵路縮短,僅修唐山至胥各莊一段,胥各莊至蘆臺間開鑿運河,連接薊運河,以達北塘海口;為避免機車震動寢陵,決定由騾馬牽引車輛。

然而用騾馬牽引車輛根本不能發揮出鐵路應有的效用,1881年唐胥鐵路通車時,中國工人憑藉時任工程師的英國人金達的幾份設計圖紙,採用礦場起重鍋爐和豎井架的槽鐵等舊材料,試製成功了一臺0-3-0型的蒸汽機車。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製造的第一臺機車。

另有一種說法是,中國第一輛火車是當時任唐胥鐵路總工程師的英人薄內的夫人仿照喬治·斯蒂文森製造的英國著名的蒸汽機車“火箭號”而造成的,並把它命名為“中國火箭號”。可是中國工人卻在機車兩側各刻一條龍,於是就把它叫做“龍號”機車。

由於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Rocket of China(中國火箭)的字樣和龍的標記,所以後人一直認定這就是中國製造的第一臺機車。但是從遺留下來的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臺機車設計規範、製造精良,怎麼能和由廢舊料製造的“怪物”等而觀之?

2003年,研究中國鐵路的英國人彼得·克拉什發現了一張金達與“中國火箭號”合影的照片。通過比較,可以看出這張照片上的“中國火箭號”與中國保存的那張照片上“中國火箭號”有明顯地不同之處:機車的煙囪一個細而高,一個粗而矮;機車兩側水櫃前,一個有鞋形塊,一個沒有;司機室上,一個是№1的標記,一個是圓形標記……由於年代的久遠,資料的缺少,中國製造的第一臺機車之謎依然撲朔迷離,一時難以真相大白。

目前中國鐵道博物館收藏著一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機車,由於它機身上有一個大大的“0”字,人們便把它稱為“0號”機車。專家考證後認為唐胥鐵路通車後,“1882年,又從英國購來兩臺小型的0—2—0式(只有兩對動輪)機車(稱0號),參加運行。”被認為是中國進口的第一輛機車。


2019中國鐵路太原局筆試題考什麼?


二、帝國主義爭奪路權,中國鐵路緩慢發展時期(1894--1948)

1894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後,八國聯軍攫取中國的鐵路權益。一萬多公里的中國路權被吞噬和瓜分,形成帝國主義掠奪中國路權的第一次高潮。隨後,他們按照各自的需要,分別設計和修建了一批鐵路,標準不一,裝備雜亂,造成了中國鐵路的混亂和落後局面。在清政府時期(1876~1911)修建鐵路約9400公里。其中帝國主義直接修建經營的約佔41%;帝國主義通過貸款控制的約佔39%;國有鐵路,包括中國自力更生修建的京張鐵路和商辦鐵路及贖回的京漢、廣三等鐵路僅佔20%左右.

自1881年建成唐胥鐵路至 1911年清政府垮臺的30多年間,是中國鐵路的首創階段。這一階段內,清政府由於洋務派和國內有志之士的不斷建議和提倡,不但改變了修建鐵路會“失我險阻,害我田廬,妨礙我風水”的認識,而且接受戰爭失敗的教訓,又進而從加強海防上認識到“鐵路開通可為軍事上之補救”,終於確定興建鐵路的方針,建立鐵路公司,開始有籌劃地修建鐵路了。30多年時間裡,中國的18個省市修築了鐵路計9137.2公里。這些鐵路有的是官辦,有的是商辦,有的是官商合辦,還有一部分是中外合辦,或者乾脆就是外國人修的。

歷史的車輪駛進中華民國,鐵路建設的狀況有所改觀。南京臨時政府在其成立之初設有交通部,又先後成立中華全國鐵路協會和中國鐵路總公司。從1928年開始執政的南京國民黨政府,在其長達20餘年的統治中,雖然制訂了大規模發展鐵路的計劃,並一度設立鐵道部統管全國鐵路事業,但建成的鐵路並不多。全國鐵路缺幹少支的狀況,在國衰民窮、連年戰爭的情況下,一直未得改變。到1949年,中國可統計的機車有4069臺,分別出自9個國家的30多家工廠,機車型號多達198種,難怪人稱中國是“萬國機車博物館”。據現在可以查到的資料,從英國進口的有1892年製造的Double,Bershire型(比謝爾式)機車等。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在1912年宣佈“統一路政”,解散了各省商辦鐵路公司,把各省已經建成和正在興建的鐵路全部收歸國有,用以抵借外債,因而形成了帝國主義掠奪中國路權的第二次高潮。從1912年到1916年各國奪得的路權共達13,000多公里。北洋政府時期(1912~1927),在關內修了約2,100公里鐵路。

1928年,南京國民黨政府執政以後,主要是以官僚買辦資本與帝國主義壟斷資本“合資”方式修建鐵路,從而出現了帝國主義掠奪中國路權的第三次高潮。南京國民黨政府時期(1928~1948),在中國大陸上共修建鐵路約13,000公里。

三、新中國成立,搶修和恢復鐵路運輸生產時期(1949-1952年)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一年共搶修恢復了8,278公里鐵路。到1949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共達21,810公里,客貨換算週轉量314.01億噸公里。

1952年6月18日,滿州里至廣州間開行了第一列直達列車,全程4,600多公里暢通無阻。到52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增加到22,876公里,客貨換算週轉量達802.24億噸公里。

四、中國鐵路網骨架基本形式時期 (1953-1978年)

從1953年開始,國家進入有計劃發展國民經濟的時期。到1980年鐵路經過了五個五年計劃的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1976年,中國人民粉碎了“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結束了動亂的十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撥亂反正,出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並提出“調整、改革、整頓、提高”方針,鐵路工作又逐步恢復和發展,到1980年底鐵路營業里程達49,940公里,全國鐵路網骨架基本形成,客貨換算週轉量達7,087億噸公里。

中國鐵路太原局筆試常考的鐵路歷史和路網分佈的內容大家一定要仔細看幾遍,心裡有大概得印象。筆試考試的時候一般會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核,大家只要看幾遍問題不大,這個是筆試的必得分,大家千萬要仔細不要丟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