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一個電影譯名,少賺了至少10個億!

因為一個電影譯名,少賺了至少10個億!

現在的觀眾在選擇看電影的時候,往往會因為這部電影的名字而決定自己是否要選擇觀看,而我們知道的是,從國外引進的電影在內地不同地區上映時,電影的譯名往往會有所不同。

這也是因為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兩岸三地雖說是同種同源,一脈相承,但由於歷史原因,三地的話語體系和語言表達習慣存在明顯差異,這也就導致了同樣一部電影在三個地方的譯名會有著明顯的差異,也會因為名字的不同而直接決定了票房的高低。有點繞是嗎?小編來給大家舉幾個例子看看吧!

因為一個電影譯名,少賺了至少10個億!

最著名的電影當然還得是排名影史第一的《肖生克的救贖》了。這部自1994年搬上熒幕後,就一直和電影《教父》爭奪IMDB第一的位置,而近幾年來,這部電影更是蟬聯影史第一,可你知道這部劇在國內上映時,叫什麼名字嗎?一起來看看吧!

因為一個電影譯名,少賺了至少10個億!

相信我,你沒看錯,前者是香港譯名——《月黑高飛》,濃濃的江湖味,多半是從當時的武俠風裡沒走出來吧!後者《刺激1995》更是讓人扎心了老鐵,難不成這是在國內上映的時間嗎?還真是刺激了!

因為一個電影譯名,少賺了至少10個億!

再來說說一直被質疑的印度大片——《三傻大鬧寶萊塢》,如果你看過這部影片,相信你會堅持這部電影如果換個名字可能效果會更好的!雖然我們承認這部影片的確是“寶萊塢”拍的!!!

因為一個電影譯名,少賺了至少10個億!

再來看看其他兩個譯名吧!《作死不離3兄弟》和《三個傻瓜》!確定不是來砸場子的麼?這片子要是放在現在,估計從片名就會將很多人拒之電影院外了!看來,片名果然還是很重要的!

因為一個電影譯名,少賺了至少10個億!

再來一部阿米爾·汗的電影,這部去年在內地口碑票房都爆棚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的,那你知道其他兩個譯名嗎?說出來不怕你不信,就怕你不看啊!

因為一個電影譯名,少賺了至少10個億!

香港同胞翻譯成了《打死不離三父女》,好吧,這樣看其實也算是切合內容主題,父女三人雖然面臨了很多的問題,最後還是矛盾化解了;而臺灣同胞將電影翻譯成了《我和我的冠軍女兒》,沒錯,內容更是直接!!!都不用透劇了!!!優秀!!!

因為一個電影譯名,少賺了至少10個億!

另外插播一條吧,在今年上映的同樣是阿米爾·汗主演的印度電影《神秘巨星》,我們的香港同伴們也一樣翻譯成了《打死不離歌星夢》!沒錯,又是打死不離!如果阿米爾·汗知道自己的電影在國內上映的片名會不會順著網線來找我們!

因為一個電影譯名,少賺了至少10個億!

前幾年大火的科幻電影《盜夢空間》更是讓我們見識到了小李子的演技,同時也佩服當時編劇和導演的腦洞和實力,小編也是看了好多遍都沒怎麼看明白呢,即使這部電影擱到現在來看,也同樣會是一部佳作!再來看一眼不用的譯名吧!

因為一個電影譯名,少賺了至少10個億!

香港的譯名是《潛行兇間》,從字裡字面著實看不懂要表達什麼,不過很容易讓大家以為是一場恐怖電影了;而臺灣的翻譯則是《全面啟動》,更讓匪夷所思了,但看片名和海報還以為又是關於金融的特色香港片了!

因為一個電影譯名,少賺了至少10個億!

再來一個去年大火的韓國喪屍電影,沒錯,就是大家熟悉的《釜山行》,再來看看其他兩個譯名吧,分分鐘讓小編腦洞大開啊!

因為一個電影譯名,少賺了至少10個億!

從以往的譯名來看,香港這次的片名怎麼不得是《打死不離追列車》嗎?那還真不是!這次我們收斂多了,叫《屍殺列車》,還多少有點韻味了,至少不是殺屍列車......;再來看一眼臺灣的譯名,《屍速列車》!!!難道是在說列車像屍體一樣一動不動嗎,這電影名兒要是沒點想象力還真看不懂了!

因為一個電影譯名,少賺了至少10個億!

不過這從英文翻譯過來的中文名,的確是隨了地區的文化特色啊,那有沒有特別優秀的翻譯呢?誒,巧了,剛好有一部最近剛上映的電影——《碟中諜6》,想想啊,都出到第6部了,真沒點內容還怎麼繼續下去啊!

因為一個電影譯名,少賺了至少10個億!

不過說回片名,碟中諜中,英文名其實是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的任務),而碟這個字其實沒啥關係的,不過再往回說,也就是第一部的時候,內容上有一張含有間諜信息的碟盤,由此而來的這麼直譯的“碟中諜”看來是沒毛病了,以至於為什麼後面幾部都沿用這個名稱也難怪沒有道理,畢竟阿湯哥的精彩演出實在是挑不出毛病,這也使得影片大火,由此而來的《碟中諜》更是讀起來朗朗上口,不明覺厲!

因為一個電影譯名,少賺了至少10個億!

因為一個電影譯名,少賺了至少10個億!

說了這麼寫都是引進的譯名,那大家想看一眼國產片如果想走出去的話,英文片名都叫什麼嗎?這裡也簡單的和大家說上一說!

因為一個電影譯名,少賺了至少10個億!

說到輸出文化,不得不提去年大火的《戰狼Ⅱ》啊,這麼一部有血性的電影,外文名也是簡單粗暴,直接就是《Wolf Warriors Ⅱ》,不能說特別優秀,不過也算是中規中矩吧;

因為一個電影譯名,少賺了至少10個億!

再來說說今年的封神大片《我不是藥神》,英文名並不是大家理解的"I’m Not the God of Medicine", 而是“Dying to survive”。這部電影在最初的名字叫《中國藥神》,大家也都聽說過,英文譯名是"Drug Dealer",意為“藥品經銷商”。後來導演文牧野認為否定句包含著矛盾與辯證,和電影更為契合,因此改名為《我不是藥神》。而“Dying to survive”意為“渴望活下去”。更加符合了電影的主旨。

因為一個電影譯名,少賺了至少10個億!

另一部要說的是同檔期電影《邪不壓正》,英文譯名是"Hidden man",翻譯過來就是“隱藏者”的意思,而電影中三人都在時刻隱藏著自己的身份,如此對應人物和故事,可以說這樣一個英文譯名是著實很優秀了!

因為一個電影譯名,少賺了至少10個億!

總的來說,電影在製作過程中已經很不容易了,從前期的拍攝到後期的剪輯都是付出了工作人員無數的辛勞和汗水的,標題的翻譯還是應該走點心,畢竟萬一電影紅了!那便是要流傳千古的!別到時候覺得戲命滑稽,也就再難改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