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坡渡鎮武裝部長許先海扶貧記

未辜負期盼的眼睛 自己卻留下了愧疚

——坡渡鎮武裝部長許先海扶貧記

他是坡渡鎮林紫村群眾交口稱讚的好乾部,他也是一名半歲嬰兒的父親。在群眾與家人之間,在責任與親情之間,他的選擇讓人動容。他就是坡渡鎮武裝部部長、林紫村包村幹部、村級指揮長許先海。

桐梓坡渡鎮武裝部長許先海扶貧記

林紫村是坡渡鎮最邊遠的一個村,離坡渡集鎮15公里,山高谷深,與重慶市萬盛區的青年、關壩、石林鎮接壤。全村900多戶約4300人,面積28.15平方公里,其中貧困人口184戶677人,是典型的貧困村。

桐梓坡渡鎮武裝部長許先海扶貧記

“以前我們村沒有一條水泥路,去一趟鎮裡單邊要走2個多小時,現在好了,到處都通了水泥公路,車能開到家門口,去哪都方便。”談到村裡近兩年的變化,聯豐組貧困戶謝興蘭感觸頗多,以前不通公路,修磚房所需的建房材料全靠人背馬駝,光運輸建材的人工費就不得了,基本沒人修得起磚房,那時林紫村基本是土胚房。

桐梓坡渡鎮武裝部長許先海扶貧記

桐梓坡渡鎮武裝部長許先海扶貧記

許先海看到基礎條件如此落後的林紫村,感到改變落後的交通條件刻不容緩。但部分群眾思想頑固,不願自己土地被佔一分一毫,群眾支持度不高。許先海跑大了腳板,在各村民組召開無數次大大小小群眾會,給群眾講政策、算實惠、談發展。對個別固執的農戶,他數十次單獨上門勸說,每家每戶都留下了許先海的腳印。在他無數次跑斷腿、磨破嘴的努力下,全村公路建設得以有序推進,目前通村公路已完成40公里,組組通已完成6.2公里,完成一事一議公路8.6公里,全村建立起了縱橫交錯的交通體系。

桐梓坡渡鎮武裝部長許先海扶貧記

路通了,修房成本降低了很多,該村九里灣組令狐昌福,搶抓發展機遇,大膽地投資100多萬元, 建起了20多個房間的鄉村旅館;馮世平投資30萬元修建了新房,搬出了居住了60多年的土胚房……

桐梓坡渡鎮武裝部長許先海扶貧記

說起許先海,謝興蘭一家可把他當成了大恩人。在許先海的幫助下,謝興蘭一家終於搬離了居住了幾十年的土胚房,住上了新房。謝興蘭的小叔子婁方林也是貧困戶,多年以來在外打工謀生,2017年回到林紫村時,既沒住所也沒錢,一大家子生活很困難。當時婁方林準備申請易地搬遷,但許先海考慮到他家人口眾多,搬入縣城兩口子負擔更大,於是找到婁方林一邊給他做思想工作,一邊幫他申請危房改造項目資金,最終打消婁方林進城的想法,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幫他建了新房、評了低保、進了合醫,聯繫教育局解決了其子女就學問題,“婁方林現在能安心出去打工,孩子在家讀書,這都離不開許部長的幫忙,”謝興蘭滿臉感激地說到。

桐梓坡渡鎮武裝部長許先海扶貧記

“以前我們都是吃‘望天水’,許部長來後帶著幹部到處給我們找水源,現在我們組就有兩個集中供水點,自來水接到了缸子裡,既不用挑水也不擔心缺水,”聯豐組68歲貧困戶婁方前高興地說到,他成了該組的管水員。之前他們組有一個集中供水點,但有些群眾不讓水管從家門口過,因此自來水未能普及,加上無人管理,久而久之供水點也就廢棄了。為此許先海沒少開群眾會,告訴群眾接通自來水帶來的好處,最終群眾思想得以轉變。廢棄的供水點維修好了,也新建了一個供水點,現在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我這把年紀,只要把組裡的自來水管理好,就是對許部長最好的交代。”婁方前說到。現在全村都已告別了吃“望天水”的年代,全村共建有18個集中供水點,19口小水窖。

桐梓坡渡鎮武裝部長許先海扶貧記

每天紮在村裡,許先海從春節後只回過兩次家。妻子是高齡孕婦,但許先海卻無法照顧妻子。2017年12月3日,許先海接到妻子電話稱有生產預兆,他才匆忙請假趕回家把妻子送往縣醫院。4日,妻子進行了剖腹產。當時正值脫貧攻堅關鍵時期,時間緊、任務重,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兩居”改造……村裡所有工作都等著他統籌調度。許先海心急如焚。妻子生產兩天後,由於實在沒有其他家人幫忙照顧,許先海懷著深深的愧疚與妻子商量出院,把妻子送回了家裡,當時,妻子還下不了床。把妻子和孩子交由姐姐後,許先海便趕回了脫貧攻堅一線。如今,孩子已半歲多了,他卻沒見過幾次孩子,只能通過微信視頻看看。“剛開始妻子時確實不太能理解,今年3月份她帶著孩子來鎮裡呆了一週,每天晚上才能見上面,根本抽不出時間陪她,她看到這樣的工作形勢後,便開始理解了。”許先海如是說,當聊到他對妻子、孩子的愧疚和虧欠時,這位頂天立地的男兒眼角溼潤了……

桐梓坡渡鎮武裝部長許先海扶貧記

桐梓坡渡鎮武裝部長許先海扶貧記

如今,能讓群眾增收致富的產業在林紫村這片土地上已開花結果。520畝花椒、260餘畝紅粱、250畝布朗李、1000畝核桃、630餘桶中華蜂、退耕還林3000餘畝。用當地群眾的話說就是:“只要有許部長在,我們就安心、日子就有盼頭!”

(記者 萬程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