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儒學文化研究中心正在這裡形成

□ 本報記者 張依盟 趙琳

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儒家文化源頭。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匯聚第五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圍繞“同命同運 相融相通:文明的相融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展開交流探討。

“儒學正在成為世界範圍內重要思想流派,中國大陸正在成為世界儒學文化研究的中心。”尼山論壇上,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尼山論壇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王學典告訴記者。

王學典說,十八大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意識形態中地位的變遷、變動和調整,為近年來儒學研究的大繁榮大發展提供了前提和保障,而近年來儒學研究在理論、思想、觀念上的一系列新突破新收穫,在若干專題研究和重大基礎文獻整理上所取得的重大進展,促使儒學研究在境內外的格局發生重大變動,大陸儒學研究隨之也呈現出若干新特點、新趨向。“換句話說,世界儒學文化研究的中心正在山東形成,正在佈局之中。”王學典補充。

持有類似觀點的學者還有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教授楊慧林。他認為,世界儒學文化研究中心本來就應該在大陸,它在海外其實是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結果,包括大陸的學者有一個“斷代”,比如不能用英文與西方思想界流利地溝通,而當這些問題不再存在的時候,世界儒學文化研究中心向中國大陸轉移是毫無疑問的,是必然的結果。

近年來,許多大陸學者發現一個令人欣喜的現象:一些原本活躍在海外的知名學者,現在都常年駐紮大陸甚至紛紛應聘來大陸工作。“這是世界儒學研究中心在向中國大陸遷移的最好證明。以山東大學為例,近幾年剛成立的儒學高等研究院就成功吸引了多國學者來從事研究工作。”王學典說。

印度學者阿潤·庫馬爾在會議間隙,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在濟寧、濟南、菏澤的遊歷。他頗有感觸地說,山東是儒家思想的發源地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傳統文化資源十分豐富,齊魯文化源遠流長。孔子的思想學說,早已超越了時代與國界,成為世界歷史文化寶庫中的重要遺產。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孔子的誕生地舉辦,全球各地的專家學者都慕名而來,抓住機會了解中國文化,深入探討文明的相融以及人類文明共同體建設的途徑,這正是尼山、曲阜、山東的魅力所在。

“尼山論壇的側重點是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交流,今年是第五屆。十年來,尼山論壇、世界儒學大會交替舉行,薈萃全球知名儒學研究專家。提到‘尼山’,就想起孔子、想起儒學,這是中外學者的共同印象。”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教授黃玉順認為,這就是優勢、招牌、號召力和影響力,對於山東打造世界儒學文化研究中心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山東大學在儒家文化遺產的挖掘研究闡發上,發揮了很大作用。黃玉順介紹,山東大學加強對以儒家文化為重點的齊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闡發研究,統籌推進文化典籍系統整理、思想意蘊闡釋辨析、時代價值研究闡發與轉化創新、協同創新體制機制建設為一體的研究闡發體系。“在儒家文化遺產挖掘整理方面,山東大學啟動了儒學重大基礎研究工程,對歷代數以十萬計的儒家典籍資料進行整理和研究。如《十三經注疏匯校點校與研究》《百年儒學精華·孔孟荀編》《儒家史論文獻萃編》《中國正義論》等。”

政府層面,對於儒學研究平臺的頂層設計也逐步完善。王學典提出,科研機構與地方政府聯手,正在成為儒學研究深入發展的新動能,並形成文化研究的新模式。由政府牽頭,舉政府之力來弘揚傳統文化,推動傳統文化研究,這是中國獨有的體制優勢。政府主導在經濟領域所實現的奇蹟,有望在文化領域得以重現,其中經驗,值得認真總結。他介紹,近年來,山東挖掘資源優勢,突出山東特色,構建了以儒學和儒家文化為重點的研究闡發和傳播交流體系,搭建了一批傳統文化研究、傳播交流平臺,比如山大儒學高等研究院、山師大齊魯文化研究院、曲師大孔子文化研究院和國學院、山東社科院國際儒學交流中心等,整合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學術社團等資源,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儒學研究高地。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關鍵在人才。山東推出文化研究和傳播人才工程,加快儒學人才高地建設,加大優秀傳統文化人才培養力度,夯實基層優秀傳統文化人才隊伍。山東向海內外知名高等學校、研究機構長期從事儒學研究和傳播的高端人才發出邀請,對引進的高端人才分別給予儒學大家、泰山學者和尼山學者稱號。

談到山東的儒學研究創新發展優勢,黃玉順說,從學術研究層面講,山東是儒學研究人才最集中的地方。“我本來是四川大學的,正是因為山東大學成立儒學高等研究院,才調過來的,後來山大又整合儒學研究力量,與山東省政府合作共建,形成了全國最大的國學院。而從實踐層面講,山東開展了像鄉村儒學、道德講堂等普及教育、實踐養成活動,一系列創新舉措在全國叫響。”

日本學者西山尚志在濟南從事文化研究13年,發表了很多學術成果。他在論壇上表示,儒家思想從中國發源,輻射四方,尤其對周邊的日本、韓國、越南產生重要影響。儒學不僅是中國的思想文化,而且是屬於世界的思想文化。尼山論壇是一個學術性、國際性與開放性相結合的國際思想文化對話交流平臺,而不同文明的交流對儒學研究十分有幫助,通過交流、對話可以令人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

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尼山論壇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王志民說,尼山論道,漫步十年,其國際吸引力以及跨文明對話的特質讓他深有啟發,並由此分析出尼山論壇對建設世界儒家文化研究中心的意義和增益力量。“這次尼山論壇有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眾多專家學者濟濟一堂,開展文明對話。通過這樣一個論壇,各國的學者坐下來、聊起來,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交流儒家文明,這對打造世界儒家文化研究中心很有意義,同時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國際背景和人才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