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智慧校園、智慧課堂到底是什麼?別再傻傻分不清了!

認識決定方向,道路方向是正確的,才能確保事業的正確性。

何謂智慧教育?何謂智慧校園?何謂智慧課堂?咋眼看來,三者似乎是相似的,細細品來,卻又大相徑庭。

1、什麼是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smarter education)至少可以追溯到IBM的“智慧地球”戰略。

2008年,IBM在《智慧地球:下一代領導議程》(A Smarter Planet:the Next Leadership Agenda)(Palmisano,2008)中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

IBM對“智慧地球”的良好願景是:藉助新一代信息技術(如傳感技術、物聯網技術、移動通訊技術、大數據分析、3D打印等)的強力支持,讓地球上所有東西實現被感知化、互聯化和智能化(Instrumented,interconnected and infused with intelligence)。

在新一代技術的支持下,佈滿技術“神經”的世界將變得更小、更平、更開放、更智能。

“智慧”指“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而“智慧教育”的定義,從目的上而言就是通過構建技術融合的學習環境,讓教師能夠施展高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習者能夠獲得適宜的個性化學習服務和美好的發展體驗,使其由不能變為可能,由小能變為大能,從而培養具有良好的價值取向、較強的行動能力、較好的思維品質、較深的創造潛能的人才

(祝智庭,賀斌,2012)。

不言而喻,智慧教育是一個比智慧校園和智慧課堂更為宏大的命題,可以理解為一個智慧教育系統,包括現代化的教育制度、現代化的教師制度信息化一代的學生智慧學習環境智慧教學模式五大要素,而其中,智慧的教學模式是整個智慧教育系統的核心組成。

智慧教育、智慧校園、智慧課堂到底是什麼?別再傻傻分不清了!

2、什麼是智慧校園?

智慧校園是智慧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智慧校園的智慧與智慧教育的智慧具有一致性,而智慧校園更是智慧學習環境的具體承載者。

智慧教育、智慧校園、智慧課堂到底是什麼?別再傻傻分不清了!

而在對智慧校園技術與理念上進行的理清後,發現很少有一種確切的定義可以符合整個智慧校園的真實語境定義,而更多的是強調目的。

如:強調在為師生、領導、社會提供全時段、泛在、多方式、互動安全的服務接入與教育教學能力,也有強調技術手段,如強調必須使用虛擬化、AR/VR、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描述下的集合物聯網智慧建築集合。

必須要強調的是,無論是在技術層面,抑或是目的層面,智慧校園的核心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核心特徵

一是以從師生或者管理者的角色出發,提供一個全面基於智慧感知的環境與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二是從互聯網信息服務出發,打造融合校園各個子應用及服務領域的互聯合作整體校園信息與數據服務;

三是通過智慧感知環境與數據信息服務,提供校園與外部空間的泛在、互動接口;

智慧校園也是目前絕大部分學校最為具體的在智慧教育上探索的實體化工程,工程意義非凡,每一步的探索都任重而道遠。

而在智慧校園的基礎上,更包括了智慧教室、校園網絡、智慧安防、智慧教務系統等諸多的子應用,共同營造智慧校園。

3、什麼是智慧課堂?

智慧課堂需要理清的是,究竟是智慧課堂還是智慧教室?我們不妨從教室到課室一一細看。

智慧教育、智慧校園、智慧課堂到底是什麼?別再傻傻分不清了!

何謂智慧教室?毫無疑問的是,智慧課室應是實體的課室,是在目前學校這一建築實體中體現信息化智慧教育的實體建築空間,是目前學校課室的一次革命性升級與改革。

筆者以為智慧教室應具有互動性、感知性、開放性、易用性等核心特徵。

智慧教室的互動性體現在教室中的師生、生生、硬件與軟件、教師與硬件、教師與資源、教師與軟件、學生與硬件、學生與軟件、學生與資源等各種維度的互動,各個互動都應該的自然而然的,可以體現在各個層面而非單一教學層面的,智慧教室的互動性的其先進性的基礎,只有具備了互動的雙向性,才可令彼此發生聯繫。

感知性,智慧教室的感知性應從物理感知虛擬空間感知兩個層面理解,物理感知基於物聯網的硬件設備,可以智慧感知教室的溼度、溫度、亮度、空氣情況等,甚至可以通過進一步的錄播技術分析師生的情緒變化等;

而虛擬感知,則通過各種智慧教學平臺、教師助手、學習平臺、教學平臺及教務平臺等,基於大數據分析技術統一收集師生的教學情況、學習情況甚至生活情緒變化,進而加以分析感知,達到物理感知與虛擬空間感知的相對統一。

智慧課堂的感知性是是其收集信息與數據的主要手段。

開放性,則意味著基礎軟硬件等設備和相關接口是開放的,可以基於不同系統進行互聯互通,如錄播系統與智慧教室的系統級對接等,通過各系統的互聯互通,進一步提升智慧教室的使用便利性。

易用性,則是智慧教室用戶體驗的基礎需求,無論軟硬件產品都應該是信息指示清晰,用戶使用簡便的,這可大大降低師生的使用與學習成本,排除環境干擾,降低認知負荷。

而這一切的核心,則是構建一個支持智慧學習框架的實體空間,即是智慧教室的基礎要義。

而智慧課堂呢?當我們理清智慧課室的概念後,智慧課堂的概念則不言而喻,簡單來說,即是

通過先進的智慧教學模式的課堂教與學行為。

智慧教學模式以教學組織結構為主線把學習方式分成兩層,分別是分組合作型學習個人自適應性學習

分組合作型學習主要是培養學習者綜合應用能力,強調構建學習共同體,通過智慧教室多屏協作等的形式對小組討論與演示作出最大的支持,強調項目制學習,以可活動新型桌椅及平板學習等的方式支持小組項目制學習的開展;

智慧教育、智慧校園、智慧課堂到底是什麼?別再傻傻分不清了!

在個人自適應性學習中,學習者可以根據個人偏好與發展需要,自主選擇學習資源。

而在個人自適應學習中,個人學習空間是其中的核心環節,每個學生或者學習者都應有一個具備學情分析報告、微課、預習與作業、鞏固複習作業及資源庫的綜合個人學習空間,基於學生學情自適應推送難度不一的練習等。

4、智慧教育、智慧校園與智慧課堂存在怎樣的區別與聯繫?

筆者通過梳理智慧教育、智慧校園及智慧課堂(智慧教室)等的概念後,不難得出以下的結構圖:

智慧教育、智慧校園、智慧課堂到底是什麼?別再傻傻分不清了!

換而言之,智慧教育是頂層設計,應當具備的不單單是環境的構建,而應該是包括制度、教師、學生等多層面的頂層設計集合,其中智慧校園以及智慧教室是智慧教育中環境建設的最重要一環,也是最為具象化的建設環節。

智慧課堂,則是智慧教育、智慧校園及智慧教室的最直管的體現,其中不僅可體現智慧環境的感知性與互動性,更為重要的是其中蘊含的智慧教學模式。

文 | 李塵

廣州青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課堂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這裡有最有趣的青鹿人,立志做最好的智慧課堂,挖掘最新鮮的教育資訊,分享你最關注的熱點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