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齙牙

真實故事:齙牙

板六屯的阿虎是個名人,他長了兩排齙牙,一咧嘴就能看到怪牙嶙峋。

由於辨識度高,人們提及阿虎時,姓名都忽略了,只呼外號“齙牙哥”。

阿虎聽慣了,也不計較。他甚至創作了一首山歌自嘲:“凡人只有一排牙,吃苦品甜全靠它。虎哥幸有兩排牙,吃酸喝辣各一家。”

阿虎十八歲時,到了追求姑娘的年紀。

一天晚上,他跟夥伴們到附近村莊去約女孩。

虎哥能說會道,幽默風趣,很快就跟一個女孩相見如故,相談甚歡,兩人約好三天後請媒婆來提親。

臨別前,姑娘打開手電筒照了照虎哥的臉蛋,說是要把這張臉銘刻於心。

姑娘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頓時驚呼:“天啊,這嘴牙齒敲碎了,準能盛滿我爹的兩大酒杯了!”

自然,這門親事跟著黃了。

阿虎他娘護犢心切,說:“娃兒天生俊俏,可惜換牙時,因為怕拔牙,結果新牙舊牙擠一塊,弄巧成拙了。”

於是,村裡的大人教訓小孩時就有了反面例子:“你不拔牙也可以啊,阿虎等著跟你拜把子呢。”

阿虎30歲那年,還沒討到老婆,卻差點成了名人。

那是1980年代的一天,一個省城的電影導演來到村裡選景,同時想找一個男二號。

巧合的是,他想找的演員長相必須奇特——齙牙,斜眼,有喜感。

那時的化妝技術不如現在的先進,導演試鏡了幾十個人,但都沒能找到理想人選。

結果,阿虎擠在人群中看熱鬧時,一眼被導演相中了。

導演揮手叫他上前,把想法告訴他。當然,他沒說太多,因為怕傷到阿虎的自尊心,只說戲份不少。

導演臨走前,給了阿虎200元錢,說這是車費和生活費,至於片酬後面另算。

阿虎聽了,興奮得撒丫跑回家跟母親報告白天的奇遇。

他娘聽了,也替兒子高興。不過,她馬上犯愁了,因為兒子不僅齙牙,還天生斜眼,這跟她在熒幕上看到得“高大帥”形象相差甚遠。

他娘把阿虎叫到跟前,鄭重其事地說:“虎子,以前我叫你拔牙,你不聽,至今還打著光棍;現在,我叫你拔牙,因為要演電影當明星,這回你得聽我的。”

阿虎其實不想拔牙,因為怕疼,而且他也習慣了,但禁不住母親的威逼,最後跑到縣裡花了200元錢,拔掉了齙牙。

幾天後,阿虎急匆匆趕到省城找到導演。

導演看著眼前面貌一新的阿虎,哭笑不得:“我從來不缺好看的男演員,我缺的是沒有喜感的演員。之前我選你是看中了你的長相,現在你拔牙了,特點就沒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