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爲褒姒正名(一)

我相信多數遊客朋友,提起褒姒、多數人首先想的是“烽火戲諸侯”,因為這個著名典故、讓褒姒成為西周滅亡的第一罪人。也就此有了褒姒紅顏禍水,禍國殃民的說法。

我為褒姒正名(一)

但是這位來自中國第一位被記入史書的漢中民間的美女,真的有如此魔力,可以讓一個國家分崩離析嗎?這個值得我們所有人來深思。其實關於烽火戲諸侯有兩處權威記載,《史記》與《呂氏春秋》中都記錄了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也是我們普通認為褒姒是禍國殃民的最有力證據,是我們認為“烽火戲諸侯”真實存在的史書依據。

但是近年來,隨著考古工作的挖掘,清華大學在一組戰國竹簡中發現了關於西周滅亡的文字記載。竹簡詳細記錄了,周幽王主動進攻申後的外戚也就是申後的父親——申侯,申侯聯絡戎族與周幽王開戰,周幽王戰敗,隨後西周滅亡。令人震驚的是,膾炙人口的“烽火戲諸侯”竟然沒有記錄在竹簡之上

我為褒姒正名(一)

無獨有偶,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錢穆先生,也在《國史大綱》也嚴肅地提出了:且不說烽火是漢朝才有的東西,且不說驪山之戰根本不需要向諸侯求援,就是點了烽火,諸侯並不能見烽同至,至而聞無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

我為褒姒正名(一)

從上面的相關發現中,我們不難發現,第一、因為秦始皇的焚書坑書,大量歷史書籍被焚燬,我們如果想知道事實的真像,戰國竹簡恐怕是最有依據的。既然戰國竹簡中提到了周幽王的滅亡,那麼膾炙人口的烽火戲諸侯為什麼不提? 第二、作為漢武帝時期的司馬遷,對於秦漢時期的記錄應該是準確的,但是在秦之前的描述,由於史書的斷代,我認為不排除有小說的或者杜撰的成分,甚至有可能借鑑《呂氏春秋》的可能性。第三、即使這個烽火戲諸侯真的存在,即使烽火臺也真的在西周就已經有了,但以當時的交通條件,河南、山西的諸侯很難在一兩天內能到達驪山、褒姒周幽王就真的那麼有心情,就在驪山燃烽火,眼巴巴的等了四五天,就為等諸侯來了可以嫣然一笑?如果我們是當事人,我們會笑嗎?我們過去對於烽火戲諸侯的真實性的毫不質疑,是因為大家忽略了時間與空間的因素,因為故事的影響,想當然的認為點燃烽火後,諸侯就能立刻來,而且能一起來。其實當我們靜下來心想,這個事情是經不起推敲的。。。

下一章,我們會繼續深入推敲,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