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播撒在每個角落——記第七屆民族運動會志願者背後的故事

温暖,播撒在每个角落——记第七届民族运动会志愿者背后的故事

韓城傳媒網

民生/社會/時訊/熱點

温暖,播撒在每个角落——记第七届民族运动会志愿者背后的故事

溫暖,播撒在每個角落

——記第七屆民族運動會志願者背後的故事

韓城日報記者 楊菊俠

有一種無聲的語言叫微微一笑/有一種無私的奉獻叫有事就叫/你們穿梭於賽場之上/風馳電掣是你們行動的概括/你們忙碌在一線之中/你們用汗水譜寫了前奏/用雙手給賽事護佑……

温暖,播撒在每个角落——记第七届民族运动会志愿者背后的故事

9月15日,省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閉幕後,一首署名陝西師範大學團隊的《韓城最美風景》詩歌,將志願者風采通過網絡廣為傳頌。

其實,不僅僅是他們,各個團隊的感謝信也像片片雪花在微信圈傳播。市民宗局副局長姬燕說,這幾天,她收到來自14個團隊情真意切的感謝信,感謝韓城“後勤部隊”的周到服務。

看到這些,姬燕心裡感動滿滿。她說,本屆民族運動會期間,默默無聞的志願者們,留下了太多動人故事,讓全國各地的代表隊,感受到這座文史之鄉的別樣溫暖。

她錯過見婆婆最後一面

李小娜加入“水姐”愛心團隊已3年有餘,熱情心細、善解人意的她是一名“資深”志願者。今年8月,“水姐”王麗珠在微信群發出省第七屆民族運動會志願者招募信息後,李小娜第一個報名參加。

然而,運動會開幕前夕,李小娜的婆婆因腦梗復發住院,醫院下發病危通知書。小娜陷入兩難之中:繼續服務大賽,萬一婆婆有個閃失怎麼辦?退出又會給參賽團隊造成很多不便,影響韓城聲譽。考慮再三,小娜決定留下來,做好服務工作。

“水姐”愛心團隊的志願者,主要承擔賽場外的服務工作,服務時間長,工作瑣碎。每天上午6時,志願者們就到達酒店,帶領參賽隊員前往餐廳,並送至賽場,待比賽結束,又將隊員送回酒店用餐、休息。小娜他們小組只有3名志願者,服務對象有69人,每天要忙到晚上10時許才能回家。她只能利用比賽間隙,給家裡打個電話,詢問婆婆病情,和老人說句貼心話。

9月13日,小娜正在賽場忙碌,電話鈴聲突然響起,老公哽咽地說:“咱媽不在了,你趕緊回來吧。”小娜強忍淚水,忙向隊員們道歉,並給團隊請假,料理婆婆的後事。

得知小娜的情況後,寶雞隊員聯名寫了一封感謝信:志願者李小娜,在婆婆住院、孩子上學無人接送的情況下,全身心投入接待工作,直到婆婆去世,她仍然堅守工作崗位。黃河很長!韓城很美!韓城的人民感動了我們!我們寶雞團全體人員,感謝韓城人民!

他們放下了自己的生意

楊武英和老公朱強都是“水姐”愛心團隊的隊員,他們在下峪口經營著一家日用品店,但常常會臨時關門參加志願活動。

得知民族運動會招募志願者的信息後,楊武英和老公急忙去報名,但名額將滿,倆人協商後,由楊武英代表全家參與志願服務。楊武英說:“雖然每次參加活動都會耽擱生意,但我們從不覺得有損失,因為在活動中,我們學到了更多,我們現在不僅懂得了高品質服務,更提高了溝通協調的能力。”

陳劍英在民楊醫院附近經營一家賓館,看到志願者招募的信息後,她立即報名,將賓館工作交代給員工,全力以赴投入服務。“大部分人都以為,志願者的工作很簡單,不就是帶路、引導、安排食宿等,任何人都能勝任。其實不僅僅是這樣,服務對象經常會問我們韓城有哪些名人、哪些有趣的故事、哪些著名景點……所以我們要學習韓城歷史文化,如果服務對象去古城、司馬遷景區或者梁帶村遺址博物館,我們還能充當半個導遊。”陳劍英說,他們經常要查閱歷史資料,全方位提升服務能力。

她扭傷腳腕卻不下“火線”

9月14日,天公不作美,下起瀝瀝小雨。志願者王君華在帶領運動員下車時,不小心扭傷腳,她立馬從包裡掏出提前預備的“好得快”,噴到腳腕處,堅持將運動員送到賽場。

温暖,播撒在每个角落——记第七届民族运动会志愿者背后的故事

次日一早,她一瘸一拐地來到酒店,“水姐”看到後,連忙捲起她的褲管,發現她的腳腕已經腫得系不上鞋帶了。於是讓她趕緊去醫院,安排其他志願者。可王君華卻說,活動都快結束了,中途換人的話,志願者和遠動員們又得適應幾天,給大家都造成不便,她的腳腕不要緊,等活動完了再去醫院。

她騎上摩托送運動員參賽

9月13日下午3時左右,幾個志願者把運動員送到賽場後,剛剛回到黃河明珠酒店大廳,一個10來歲的小女孩慌慌張張跑出來,說自己把時間記錯了,比賽已經開始了,怎麼辦?

此時,所有車輛都出去送運動員了,臨時調配不到車。志願者劉文紅當即安慰小女孩:“不要怕,阿姨騎摩托車送你去,保證你按時參加比賽。”

隨後,劉文紅騎上自己的摩托車,將小女孩送到強大體育場運動員通道口,交給賽場裡的志願者後,又給小女孩留下電話號碼,說比賽完了自己去接她。

晚上,小女孩在人群中找到劉文紅,高興地說:“我剛才比賽得了第一名,謝謝你!阿姨!如果沒有你用摩托車送我,我可能就錯過比賽了。”

一張揪心的留言條

“水姐”的母親患有糖尿病,活動前夕,覺得身體不舒服,“水姐”囑咐她按時吃藥,堅持幾天,活動一完就送她去醫院。

9月9日晚10時許,當天服務結束,“水姐”回到家後,卻發現母親不在家,只見電視櫃上留了一張小紙條:老丫頭,媽住院了,你好好做活動。

拿著留言條,“水姐”的眼淚嘩嘩地流下來,她連忙給大姐打電話,詢問病情。次日晚上,“水姐”在醫院陪了母親一晚,天一亮又出現在活動現場。

活動七天時間,“水姐”只在醫院陪了母親一晚。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53歲的志願者晉國華帶著外甥參與志願活動,希望為團隊補充年輕力量;王紅梅照顧生病的父親時,看到招募通知,立即安排好父親,積極報名;陳潔的老公不會做飯,她一離家就是一天,老公毫無怨言,還給她送充電器、送衣服……

正如商洛代表團的隊員們在感謝信裡說的:一滴水,可以映射太陽的光輝;幾個人,足以代表一個城市的形象。志願者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大美韓城添上了溫情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