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應如何預防和應對低血糖?

我們都知道,糖尿病跟高血糖有關,需要進行降血糖治療,若血糖控制不好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併發症,這是糖友們所擔憂的。但有一件事,是糖友們經常忽略的,就是糖尿病治療過程中容易併發低血糖,稍不留神糖友就昏睡不醒了。別以為低血糖不可怕,低血糖嚴重時會致命。


糖友應如何預防和應對低血糖?

在最近天的糖尿病自我管理學校課堂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6醫院原內分泌科主任、蘭州瑞京糖尿病醫院院長劉彥君教授,面對前來參與糖尿病自我管理學校的40多位糖友,詳細講解了糖尿病友發生低血糖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劉彥君院長說:“低血糖也是糖尿病治療過程中較常見的急性併發症,是影響血糖控制的重要因素,更是糖友健康路上一顆“不定時炸彈”。低血糖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反覆發生低血糖可導致腦功能發生異常;嚴重而持久的低血糖會使腦細胞產生不可逆的器質性損害,嚴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對於糖尿病的治療不但要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範圍內,也要預防低血糖的發生。”

糖友應如何預防和應對低血糖?

劉院長為糖友授課

一、什麼是低血糖?

1.低血糖的診斷標準

糖尿病人和非糖尿病人的低血糖標準值是不一樣的。非糖尿病人的空腹血糖<2.8mmol/L叫做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3.9mmol/L叫做低血糖。

2.糖尿病人低血糖的分層:

一般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有三個級別。1、血糖警惕值:≤3.9mmol/L ,需要服用速效碳水化合物和調整降糖方案與劑量治療。2、臨床顯著低血糖 :≤3mmol/L, 提示嚴重的有重要臨床意義的低血糖。3、嚴重低血糖:沒有特定的血糖界值,伴有嚴重的認知功能障礙且需要其他措施幫助恢復。

3.低血糖的臨床表現:

1、交感神經興奮 :如出汗、飢餓感、心悸、焦慮等

2、中樞神經系統:神志改變、認知障礙、抽搐、昏迷

3、老年患者: 通常行為異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狀

4、反覆低血糖患者 :無先兆症狀的低血糖昏迷

5、夜間低血糖:難以發現,得不到及時救治。

劉院長說:“低血糖症狀因人而異,有時症狀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典型症狀包括:神經質、顫抖、飢餓、頭暈、出汗、易怒、不耐煩、發冷、出汗、心跳快、焦慮、憤怒、悲傷、笨拙、困惑、視力模糊、睏倦、固執、噁心、舌頭或嘴唇麻木、噩夢、頭痛等異常行為。當血糖降到足夠低時,可能會出現昏迷和癲癇。”

二、低血糖有哪些危害?

低血糖可導致大腦細胞能量缺乏,導致昏迷、中風,遠期反應表現為記憶力減退或痴呆等。其風險性也很高,可增加老年痴呆症和癲癇發作的風險以及車禍風險增高,也會導致昏迷、意識喪失、心血管併發症、或因預防低血糖進行飲食增加而導致體重增加、生活質量降低、嚴重可導致死亡。另外,反覆低血糖可能引發心臟射血分數降低,導致心功能減退,同時可能伴有a-HBDH持續性升高。


糖友應如何預防和應對低血糖?


三、糖尿病低血糖誘發因素有哪些?

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分為兩種,一是生活方式上的錯誤,二是降糖藥物服用錯誤。如:

1、運動:空腹運動、運動時間過長或運動量過大可誘發低血糖發生。

2、飲食:進餐不及時、進餐量不足、用藥與進餐時間不匹配均可誘發低血糖發生。另外,食用碳水化合物過少也可引發低血糖。

3、喝酒:空腹喝酒也可引發低血糖。

4、老年患者:老年人激素調節能力差,合併症多,容易併發低血糖。

5、降糖藥使用不當:降糖藥物使用不當也可引發低血糖。如單獨使用胰島素、磺脲類、非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等。

劉院長說:“糖尿病病程長,腎功能降低,空腹血糖較低且使用預混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是反覆低血糖的危險人群,應儘量避免應用預混胰島素治療此類患者,以減少反覆低血糖發生風險,並在患者發生低血糖尤其是反覆低血糖後,關注其心臟功能,必要時予以相應的積極治療。”

四、糖尿病低血糖如何預防?

1、對於胰島素或胰島素促泌劑引發的低血糖

,可從小劑量的胰島素逐漸增加劑量,謹慎調整劑量。

2、嚴重低血糖或反覆低血糖的患者應調整糖尿病的治療方案,適當調整血糖的控制目標。

3、未按時進餐或用餐過少引發的低血糖,應定時定量進餐、進餐少時也要適當減少藥量,另外,有可能誤餐時,應提前做好準備。

4、運動量增加導致低血糖時,應在運動前補充額外的碳水化合物。

另外,對抗輕度到中度低血糖,可使用“15—15”規則。即吃或喝含有15克碳水化合物的東西,等待15分鐘,然後再測試一次。如食用4—5片葡萄糖片、葡萄糖凝膠(如穀氨酸)、糖類、蜂蜜、玉米糖漿、加糖的軟飲料、蛋糕等含糖食物。若在15克食物15分鐘後,血糖仍然太低,可再吃15克的碳水化合物,繼續監測治療,直到血糖正常。

遠離低血糖,糖友要做到這幾點

1、用藥合理。降糖藥物使用過多易引發低血糖。所以,必須根據糖尿病的具體病情和監測的血糖情況調整藥物的劑量。千萬別自作主張,想減就減,想加就加,想停就停。

2、飲食定量。每天的飲食攝入量應穩定,定時定量,才能保持血糖的穩定。若是降糖太猛,出現低血糖症狀時,可以在三餐間添加兩餐,睡前添加一餐。這樣可防止低血糖,控制高血糖。

3、運動適量。運動是糖尿病治療中的重要一環,適量的運動可以幫助糖友降低血糖。但是,過於激烈的運動易致低血糖的發生,應及時加餐或減少藥物用量。因此,輕、中度運動更適合糖友。

4、實時監測。準備一個血糖監測儀,每天監測餐前、餐後2小時和睡前的血糖值,記錄形成血糖變化曲線。自我實時血糖監測將減少低血糖的發生。對於無症狀地低血糖患者應加強血糖監測,及時降低胰島素的劑量,調整飲食和運動治療方案。

5、常備糖果。低血糖隨時可能發生,因此糖友不妨隨身備點糖果。當血糖水平低於3.9mmol/L時,及時吃零食,如半杯果汁、糖果、1把葡萄乾、4~5塊蘇打餅乾或3~4片葡萄糖藥片等。

6、儘早就醫。如果低血糖發生多次,糖友最好去看醫生。反覆低血糖發作容易導致無知覺性低血糖綜合徵,此時患者身體不再發出低血糖信號,可無前驅症狀而迅速進入昏迷狀態。

7、隨身寶物。作為糖友外出時應隨身兩件寶物:一是食物,如糖果、餅乾等,以備發生低血糖時急用,及時糾正低血糖,避免導致嚴重低血糖;二是急救卡片(註明姓名、診斷、電話、用藥等),它提供了糖尿病急救有關的重要信息,使發生嚴重低血糖時能在最短時間得到診斷和治療。

8、熟悉症狀。低血糖症狀存在個性差異。糖友需認識自己的特有表現。常見症狀包括暈眩、飢餓、顫抖、出汗、頭痛、情緒失控、緊張、迷糊和體虛等。建議糖友關注此類症狀並及時測量血糖予以證實。

糖友應如何預防和應對低血糖?

另外,劉院長還講到“蘇木傑現象”和“黎明現象”的低血糖。“蘇木傑現象”主要表現為夜間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也就是“低後高”現象。主要是由於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使用過量、能量攝入不足等而導致夜間低血糖反應後,機體為了自身保護,通過負反饋使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促進糖原轉化為葡萄糖,使血糖反跳性升高,糾正低血糖。若此時誤認為高血糖,增加降糖藥物用量或加大胰島素用量或減少能量攝入,會導致蘇木傑現象越來越嚴重,空腹血糖不降反升,出現嚴重的低血糖危象。

“黎明現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夜間無低血糖發生,但由於人體內有許多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如糖皮質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其分泌高峰一般會出現在凌晨5-7時,因此凌晨3:00~9:00血糖逐漸升高。這是由於糖尿病患者胰島功能減退,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來拮抗高血糖而造成空腹血糖水平升高。

最後,劉院長說:“糖尿病低血糖重在預防。很多時候,糖尿病患者在降糖過程中出現低血糖,往往是沒有真正掌握控糖的“度”。糖友應增強低血糖預防、識別以及發生低血糖後的應對能力。”在本期糖尿病自我管理學校中,糖尿病友不光學習了糖尿病低血糖的相關知識,還聽陳濤主任用中西結合的方法講述了《中醫穴位降糖之法》如關元穴、內庭穴、魚際穴、京門、胰俞穴、陽池穴等穴位的妙用。糖友紛紛表示,能夠參加這樣的公益學習班,對糖友的健康很有幫助,每次來聽課都能學到不同的糖尿病知識,以後一定積極參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