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錯誤洗腳失雙足、打胰島素血糖還高怎麼辦?

糖尿病作為現代生活中的高發病,也是一種較為危險的疾病,如果處理不好,會引發各種併發症發生,病變的幾率是正常人的2-4倍。但很多糖尿病患者由於缺乏對糖尿病預防及護理知識,尤其是中老年糖尿病友,明明已經發生病變,卻還是能忍就忍、能扛就扛,這些錯誤都嚴重影響著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和健康。

今天,蘭州瑞京糖尿病醫院的張莉醫生以案例為大家分享糖尿病自我管理中存在誤區和認識不清所造成的後果以及正確的護理方法,以防糖友盲目護理導致不良後果的發生,希望對糖友們預防和治療糖尿病有所幫助。

糖友錯誤洗腳失雙足、打胰島素血糖還高怎麼辦?

案例一:糖尿病人足部護理

張某,75歲,患糖尿病10餘年,經常腳趾瘙癢。為了止癢,他洗腳時總會往腳盆裡倒少量高錳酸鉀以減輕瘙癢,可泡腳後卻感到腳趾疼痛,但不當回事。久而久之,腳趾出現了潰爛,最後被家人送到蘭州瑞京糖尿病醫院診治,但為時已晚,為了保命不得不雙下肢截肢。還有很多糖友腳部出現水皰之後,就自己把水皰表皮撕掉,將裡面的液體放出來,結果導致感染,造成壞死,最後截肢。這些都是對糖尿病足認識不足導致的。

張莉醫生說:糖尿病患者都有可能發生糖尿病足,它的危害很大,輕者發生皮膚破潰、潰瘍、難以癒合;重者潰瘍遷延不愈之後壞死,最後導致截肢;最糟糕的情況還會造成死亡。所以,糖尿病友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雙腳,正確護理。一般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1、每天洗腳。用溫水(37℃,手感受不燙為準)和無刺激性的肥皂清洗雙腳,浸泡5-10分鐘。然後用乾淨的毛巾擦乾,包括腳趾縫。

2、保持足部和足趾之間的乾燥。易出腳汗的糖友,擦乾腳後,可以抹上爽身粉。足部乾燥者塗抹護膚品,如硅霜、凡士林等。

3、每天檢查雙腳。查看雙腳有無破損,一旦發生破損,及早採取處理措施。若發現趾甲周圍有紅腫、流膿等症狀時,及時處理。

4、及時修剪趾甲。要平剪趾甲,有嵌甲者避免把皮膚剪破。

5、胼胝不要自己剪。如果因足底受力不均,導致胼胝,一定不要自己修剪,易剪破,應找專業的醫生處理。建議穿著寬鬆、舒適的軟底鞋,不要經常穿布鞋。有條件的糖尿病患者可以穿特製的治療鞋,配上特製的鞋墊,分散足底壓力,減少胼胝的形成。

6、雞眼要到醫院修理。如果腳部有雞眼,要去專業的醫院治療,不要讓街頭修腳的人治療。

7、避免燙傷、凍傷。冬季不用電褥子、熱水袋,不洗桑拿浴,不用溫熱型的家庭理療儀。冬天要穿保暖性好的鞋子,被雨水打溼要及時更換。

8、避免不良行為。首先戒菸,吸菸嚴重者容易引起周圍血管病變。其次,不要長時間翹二郎腿,以免阻礙下肢血液循環。

9、及時處理破潰的皮膚。皮膚破潰容易引發感染,即使小的傷口也要及時用生理鹽水清洗,用無菌紗布包紮,最好到醫院由醫生處理。

糖友錯誤洗腳失雙足、打胰島素血糖還高怎麼辦?

案例二:胰島素注射的方法

胰島素治療是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很多糖友在注射胰島素時,存在誤解或不規範之處。比如這位李女士,患糖尿病20年,需要注射胰島素治療,但是她每次只在腹部這一個部位注射,結果導致腹部硬結,無法再注射。還有一位糖友注射胰島素之前一直使用碘伏消毒,結果血糖居高不下,到蘭州瑞京糖尿病醫院諮詢才得知原來是自己用碘伏消毒惹的禍。

張莉醫生說:胰島素注射部位應經常更換,長期在同一部位注射可能導致局部皮下脂肪萎縮或增生,局部硬結。胰島素注射部位按照吸收由快及慢的排列順序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注射時應勤換針頭,最好是每次一換。

如果是在夜間注射基礎胰島素,用以控制空腹血糖,建議選擇大腿、臀部或上臂注射,以免吸收太快,造成低血糖。如果在同一注射部位,兩個注射點應大於1釐米。注意:腹部注射胰島素時,不要在臍部5cm範圍內注射。注射時輕捏皮膚,以90°角刺入,注射完畢後等待10秒鐘拔針。

另外,注射胰島素之前的消毒藥品也要選對,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最好不要用碘伏。因為碘伏消毒會影響胰島素的活性,從而影響人體對胰島素的吸收。

最後,張莉醫生補充:糖友對胰島素的保存也應規範,否則將會影響胰島素的效果。1、未開封使用的胰島素應盒裝儲存於2℃—8℃的冰箱內,這樣可保持活性不變2—3年。不可以放在冷凍室內(不低0℃),因為胰島素是一種小分子的蛋白質,冷凍會破壞其降糖效果。如果沒有冰箱可將胰島素存放在陰涼處,但不宜過長時間儲存,溫度偏高會縮短胰島素的保存時效,使保質期變短。

2、已開封的胰島素在28℃下可使用28天,無需放入冰箱。另外,已開封的胰島素在儲存過程中應避免過冷、過熱、太陽直射,否則可因蛋白質變性凝固而失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