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聖喵大師」首部青春文學《優秀的人,從來不會輸給情緒》

內容推薦

寫給受情緒困擾而無法獲得有效溝通,無法讓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的年輕人。關於情商,道理我們聽得太多,可至今沒有一種道理可以真正提升我們的能力。為什麼你那麼聰明卻一直沒成功?聽再多的道理也無法過好這一生?因為你總是敗給自己的情緒。本書不僅從“道”上講述什麼才是真正的高情商,情商怎樣左右了人的一生,還從“術”上教會你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變成一個真正的情商高手。

你將學到:

怎樣控制情緒讓努力更有效;如何使用心理學語言技巧,瞬間贏得他人的信任,快速傳達自己的想法;在戀愛中如何讓自己得到異性的青睞;如何遠離“愛無能”這個大坑等提技術性知識。作者以科學的視角讓你重新認識情緒,提高情商,掌控人生。

章節試讀

一、真正的情商高手,從不主動表現自己

慕姑娘是我的學生,雖然不是美如天仙,但她把自己打扮得很精緻。除此之外,她還有著不錯的文筆,按道理她應該很受男孩歡迎才對。

可她卻一直單身。

有一次慕姑娘在聚會上認識了一位不錯的男孩,兩個人相談甚歡。慕姑娘不時地露出少女般動情的表情,男孩也不迴避她的眼神,還主動幫她看手相。

聚會快結束時,男孩一直沒有要慕姑娘的電話。慕姑娘急了,主動向男孩索要電話。

“還是我留你的電話吧,回去我加你微信!”男孩這麼回答。

慕姑娘很興奮,晚上一直抱著手機,坐立不安。她每隔幾分鐘就要看下手機,看看男孩有沒有發來消息,有沒有添加她為好友。

結果,正如大家所料,當晚男孩沒有發來任何消息,接下來的幾個月也沒有聯繫過慕姑娘,慕姑娘的肺都快氣炸了。

跟剛認識的異性互動,最困難的環節或許就是向對方要聯繫方式。如果別人不想給,或是解釋自己沒有帶手機,反過來朝你要號碼,那麼這段關係就沒希望了。

心理學中有一種“自動導航反應”(autopilotresponse):即使他喜歡你,也還是有可能在你開口要號碼時拒絕你。與之類似的情景是,你非常想找老闆加薪,但是等你到了辦公室門口時,卻突然張不開口了。

我們的心理有很大的慣性,潛意識總是在你意識不到的情況下,用你以往的思維做出令你後悔莫及的決定。

男孩也許是真的喜歡慕姑娘,只是因為思維慣性而拒絕了她。這種事一旦對方拒絕,兩個人之間的關係自然就沒有然後了。

男孩一定遇到過無數次笨拙的搭訕,所以在他的潛意識中已經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接到異性搭訕的一瞬間,他會下意識地用一些藉口來拒絕別人。慕姑娘還要向他索要電話號碼,結果是意料之中的。

男孩心中的潛臺詞是,“你要電話號碼,那無非是想和我建立聯繫,你配不上我,所以我拒絕你”。

那該怎麼辦?

根本不要問電話號碼。

你在和對方聊天的過程中最好提到一個非常有趣的活動(音樂會、電影、派對等),然後再和對方說它有多棒、多有意思,最後再把話題轉移到其他事情中。聚會結束時,邀請對方參加。

此時如果對方主動留下聯繫方式給你,你就記好;如果他還是沒留,那也沒關係,他會用其他方式去找你的。

想要與優質的異性建立關係,就必須把自己和那些普通的追求者區分開來,每個人都很忙,沒時間去關注一個不優秀的你。在男神的數千粉絲中,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

我剛開始在學校講課時發現,有些學生你一眼看去就知道他是不是受歡迎的人。這個判斷跟他的樣貌、穿著、談吐都無關,而是你能明顯地感覺到他有一種孤獨的氣質。

孤獨已經成了常態,大家都想擺脫,可怎麼努力都無果。因為大家都忽略了一件事——我們都太看不起自己了。我們拼命想要迎合別人,卻發現別人對我們不屑一顧。而那些我行我素、堅持做自己的人,卻非常招人喜歡。

我有個朋友學習人際交往好多年了,他是個體貼、善良、很會與人溝通的人。他每到週末都會出去見不同的人,可他到現在還沒有談過戀愛,在單位裡一直被同事孤立,被領導漠視。

有一天,他特意飛來昆明請求我對他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輔導。我們見面後他第一句話就問我:

“我是那麼努力地讓自己變優秀,可我變優秀以後,他們為什麼還是不拿我當回事?”

“如果你真的變成了一個優秀的人,那你還用表現自己嗎?”我問他。

我教了他一個“補償稱讚技巧”。

比如A小姐身材非常好,家境又殷實。別人都在稱讚A小姐漂亮的時候,我們卻要這麼稱讚她:“你真是個平易近人的好姑娘。”

要給對方強烈的印象,就非得讓對方覺得:“這個人的著眼點和其他人很不同。”

往往家境好又漂亮的女生,總是給人一種高冷的感覺,尤其是已經習慣拒絕別人邀約的女神。她其實也會嫌自己太高傲,在心裡偷偷地批評自己。你要做的就是消除她對自己的批評,讓她對自己更滿意一點。

人際交往很失敗的人,更喜歡讓別人多認可自己一點;人際交往成功的人,平時總是喜歡認可別人。

所以,想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你並不需要別人的認可,你需要不斷地觀察別人的需求並稱贊他,結果會讓你很驚訝。

有一道經典的面試題:

“說說你如何能夠勝任我們這個崗位?”

很多人立馬就開始列舉自己的優勢,恨不得把上小學時得過三好學生這件事都翻出來。這樣的人雖然看起來很優秀,可實際上被錄取的概率卻很低。成熟的HRD(人力資源主管)瞬間就能判斷出他缺乏自信和安全感,並且期待別人的回應。在今後的工作中他會很黏人,會在尋求認同的過程中讓領導耗盡精力。

那怎樣正確地回答這個問題呢?要先從企業本身談起,然後把自身的優勢與企業的需求聯繫起來一起講。

下面舉一個例子,是一位求職者在應聘民辦中學教師崗位時給HR(人力資源)的答案:

“貴校近些年以來一直髮展得很快,錄取的學生也在不斷增多。而且外地商人家庭的孩子也將成為貴校的主要受教人群。我在大學時一直研究商人家庭孩子的心理特點,為此我還制訂過詳細的教學計劃和團體心理輔導方案。在XX學校實習時,我的方案得到了師生的一致認可。如果我能來到貴校工作的話,相信我的方案會對學校的發展有很大幫助。”

回答問題時,不要說太多的話。一個人越是努力表現自己,就越容易讓人反感。真正有自信的人只需要突出重點來講,答得太多往往很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凡是刻意要表現自己的人都會使周圍人掃興,刻意表現減弱了他本來所具有的魅力。特別想表現自己成熟一面的人一般都很天真,總是標榜自己愚鈍的人才是真正的成熟。

我們最大的軟弱就是太渴望表現自己,總是忽視別人的需求。真正的情商高手總是不斷地認可別人,而自己卻在這個世界上“不要臉地”活著。

二、所有的聊天都是在聊尊重

網上有很多文章在說,你需要杜絕無效社交,其實我並不贊同,因為沒有任何社交是完全無效的。如果你想把你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轉化成現實中看得到的利益,那你一定是個可悲的人。其實有些毫無目的的聊天更重要,它更能讓我們感覺自己還活著。

沒有人能承受永遠的沉默,再強大的人也需要通過溝通來獲得認可。

溝通這件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有的人就喜歡罵街,因為罵街可以讓他獲得一點存在感。不過這種臨時的快感很快就會消失。有的人喜歡真誠地與人交朋友,真誠可以讓人和人建立起長久的情誼。

曾經有一位憤怒的家長把一位憤怒的學生帶到我面前。

這個學生的名字叫輝。他性格極為孤僻,很喜歡罵人,三句話之內肯定開罵,對家長和老師也不例外。

我幾乎無法和他交流,只好帶他去網吧,讓他做自己最愛做的事——打《英雄聯盟》。雖然我陪他一起玩,可我和他根本說不上話。在整個遊戲過程中,他一直在罵隊友是垃圾,罵敵人是傻子。

我告訴他不要罵人,其實他的玩法真的是錯的,也許該聽聽別人的意見。

他聽完以後一直用一種很不屑的眼神看著我。

我認為我的聊天技術已經很好了,可是無論我用什麼話題都沒法和輝展開談話。雖然他不罵我,可我卻無法幫助他,我只能把他轉給了一位我非常欣賞的陳老師。

幾個月後,我又打開了《英雄聯盟》,收到了一封邀請信,邀請我的人正是輝。

輝不僅結識了很多一起玩遊戲的好友,還建立了自己的戰隊。在遊戲裡,他指揮有方,態度謙和。在語音頻道里,我完全聽不出這是我以前認識的輝。

我當晚打了個電話給陳老師,問她到底使用了什麼方法治好了輝。

“周老師,你也許不明白,關係的好壞最關鍵的並不是看兩個人是否幽默、風趣或者是否都非常有魅力,而是看一個人是否相信自己在另外一個人心中受到了重視。”

陳老師把諮詢方法告訴了我:輝同學所有的無理取鬧,她都幫他找出合理的部分,然後再支持他的決定,哪怕這個決定看起來很荒謬。她帶著輝一起做了很多事,在做事的過程中,她不斷地問輝“你的意見呢”,然後會按照輝的意見去做事,即便最後會鬧出笑話。

這時,我才真正領會到在心理諮詢中尊重有多重要。尊重並不單單是對來訪者表示禮貌性的客氣,不打斷他說話,還要尊重他的一切感受,無論合理還是不合理。

為什麼你費盡心思地和別人聊天,最後卻還是一無所獲,歸根結底是因為你太重視表達內容,而忽略了情感支持!

“其實輝不斷地罵人也是為了讓你們認可他啊!”陳老師的這句話讓我豁然開朗。

所以,所有的聊天其實都是在聊尊重,不斷接納關係是一個人存在的根本。

我如此厲害,可我的成功與失敗都無人可訴說,那我該多麼寂寞啊!

曉姑娘發現男神最近對她不冷不熱的,閨密說這種男人不可靠,勸她趕緊和他斷了。

後來曉姑娘一時衝動就對男神說:“你能不能不要對我這麼冷淡?”

男神從此沒再說話,曉姑娘抱著手機等了一天,哭了一夜。

曉姑娘的要求並不過分,只是她的溝通方式有些不妥。因為聊天提升感情這件事,其實是一個呈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尤其是對方對你並不是特別感興趣的時候,你想迅速把關係拉近,就像讓飛機迅速落地一樣,不但不會達到你預期的效果,反而會讓你們的關係變得更糟。

對於男神而言,如果他做出了肯定的回答,或者給出了其他回覆,那就代表他接受了你對他的評判——他是個冷漠的人。

顯然他不想接受這個評判,所以就拒絕回覆你,自然也就拒絕了整段關係的發展。

很多人聊天失敗,就是因為他們總是不斷地給對方下“審判書”。這個毛病不好,要改!

回到剛才的話題,如果曉姑娘想讓男神回覆她,應該怎麼說呢?

“我等你信息的時候,止不住地亂想。我以為你不再理我了,我還經常自責,是不是我說錯什麼話了!”

這樣,男神回覆她的概率就會高很多。

我們會把天聊死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希望自己能支配別人。

也許我們意識不到這點或者並沒有這樣的意思,但這樣做很容易讓別人在心裡對我們說:“你算老幾。”不要怪別人,其實你也是一樣的。好的聊天方式就是去除這種帶支配意味的語氣,而強調對方在你心中的重要性。

下面這兩個例子可以讓大家清楚地看到兩種對話方式的區別:

“我覺得你這次考試還是不要作弊的好!”

“如果你考試作弊被人發現,會受到很重的懲罰。我覺得這件事對你來說很不利,我為你感到很擔心。”

“死胖子,趕快過來,你再遲到我可要生氣了啊!”

“我等你一段時間了,你遲遲不到,我以為你出事了!”

很多人會把天聊死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他們把聊天搞成了自卑的迎合。

有人為了迎合自己喜歡的人,特意去打聽對方平時愛看什麼電視劇。於是他們開始耐著性子連夜追劇,結果發現人家只是隨便看看,並沒有多大興趣。

有的男生把自己的髮型理得和心儀女生的偶像的一樣,還模仿明星的樣子給女生跳舞,最後只換來了女生的白眼。

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低效,甚至錯誤的。因為尊重一個人最好的方法並不是瞭解他的喜好,而是懂得他的煩惱,畢竟活在這個世上我們苦多樂少,我們需要一個知己的願望遠大於需要一個玩伴。

聊個天不需要你知識淵博,不需要你魅力無限,更不需要你成熟穩重,我們都太愛自己了,所以老是喜歡圍繞自己說個不停。其實我們只要稍微把目光多分給對方一點,就不至於把天聊死。

我們在聊天時缺乏對別人的關注,喜歡過多地強調自身的感受,這就是我們把天聊死的主要原因。

你可以看看下面這段對話,試試猜中煩惱法。

“我感覺你現在正為情所困!”

“為什麼?”

“一個專業諮詢師的直覺吧。”(啥直覺啊!瞎猜的,直覺這種東西很耗能量的。猜錯也沒關係,一會兒她會告訴我真正讓她煩惱的是什麼,說完還會覺得我很瞭解她。)

“沒有,你是說男朋友嗎?我目前單身,哪有感情問題。”(對方否定了我。)

“感情不完全來自愛情,也許是來自家人或者同事!”(擴大話題,尋找共鳴。)

“我最近很煩我媽,我寫了一些文章,但她卻說我是不務正業,總是催著我工作或者考研!”(對方說出了煩惱,此時要進一步跟進。)

這時你該怎麼接下去?

很多人會這樣接:“哎呀,別在意你媽說的話了!”

是啊,她這時就是不在意了啊。既然她不在意了,也就沒有什麼煩惱了,那她還有必要和你聊下去嗎?

大部分人把天聊死,往往都是在這一步。有些人會站在她的角度批評她媽,說考研什麼的沒有意義;有些人根本不關心別人,就此開始講他與自家媽的關係,其實對方根本不感興趣。這時候你最該做的事不是急著輸出自己的價值觀,而是支持她,尊重她,分擔她的感受。

“考研和工作主要體現的是一個人的社會價值,還有一種價值更重要,那就是自我價值,這個價值往往需要寫一些東西才能找到!”(共情法。)

“是啊,我寫作時發現……”(引出對話。)

“你說得非常有道理,那關於XX問題,你在寫作時是如何處理的?”(緊密承接上一句展開更多話題。)

聊天記錄就是最感人的小說,天天聊天的人就算不是情侶,也會彼此有所依賴吧。聊天的時候,你要儘量讓對方多講話。在她說話的過程中,你要仔細地傾聽,過後你只要能稍微提到她說過的內容,就可以讓她感覺你很懂她,畢竟我們都太需要有人理解了,太需要有人知道我們在想什麼了。

現在你知道“呵呵”有多麼傷人了吧,“呵呵”之所以傷人不是因為字數少,而是它讓人感受到一種輕蔑。

可以和你聊天的人很多,但能和你談心的人到底有多少呢?走出自戀,融入關係中吧。

三、三個心理學語言技巧,讓你迅速提高情商

曾經有一些看上去非常“成熟”“穩重”的人囑咐過我:“長大了就不要再說真話了,真話會傷人,儘量不要與人發生衝突,要時刻面帶笑容,永遠表現自己快樂的一面。”

但我要告訴大家,虛偽的笑會傷害自己。

我身邊很少有人是十分豪放和直白的。網絡上總有人認為,沉默才是對抗衝突的最好方式。兩個人鬧矛盾,發生口舌之爭是一種愚蠢。

嚴格地說,我們完全可以防禦來自他人的言語攻擊。儘管那些話很傷人,但我們卻不一定會受傷。

比起言語衝突,沉默才是最傷人的,它更像是慢性毒藥。迴避對方,拒絕與對方溝通,是對對方採取的一種懲罰。用沉默來應付討厭的電話詐騙和煩人的同事,這種方式無疑是管用的。但你與自己在乎的人進行冷戰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反而會讓矛盾在彼此心中激化,讓自己感到更痛苦。其實大家能夠意識到這種處理矛盾的方式是錯誤的,只是沒有勇氣去糾正。

有些父母也常用沉默的表達去逼婚:把孩子的被單換為大紅色,被子準備兩個,把結婚戒指放在最顯眼的位置。用這樣的方式來逼婚,套路真的很深啊,其實他們完全不用那麼煞費苦心。

下面介紹三個語言技巧幫助你提高情商:

巧用“三明治技術”對抗集體極化

因為一件事,你需要徵求群體意見,但通過群體討論得出的結論可能會更冒險、更極端、更不近人情,這就是所謂的集體極化。

20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有兩位心理學家分別發現了這一事實。儘管兩位心理學家的研究方法不同,但得出的結論卻是相同的:群體決定比個人決定更冒險、更激進。由於集體極化,我們的意志常常遭到現實社會的踐踏。

在生活中,集體極化對於我們的判斷是一個不小的威脅。逼婚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其實你父母又何嘗不明白你的現狀和選擇呢,可一旦把這個本該由你來決定的事攤到了七大姑、八大姨面前一起討論,“你是否應該結婚”這個問題就很容易得出“你必須立刻結婚,閃電結婚”的結論。你父母僅存的那點理性會立即消失,轉而開始支持親戚。

遇到這樣的事,“三明治技術”就非常有用,你在向人表達一個負面的反饋之前,先說一些積極正面的信息。結束的時候,再加上同樣積極的意見來中和一下你們之間的分歧。

不要把你的批評變成直接攻擊,如:“你們煩不煩,不要一天到晚地逼婚行嗎?我的事不要你們管!”你越是這樣說就越會激起父母的控制慾。他們不但不會停止對你的逼婚,還會變本加厲地拿大道理來壓你,最後很可能會引發爭吵甚至是家庭暴力。

其實你只需要這麼說:“爸媽我知道你們是為我著想,希望我儘早組建自己的家庭。不過你們確定我現在結婚一定有好結果嗎?你們是否瞭解那些早結婚的人的現狀?如果我能更謹慎地做這個決定,這個婚姻可能會更牢固。”

準確地掌握了“先甜後苦再甜”這個談話技巧之後,我們能避免很多不該發生的矛盾。比如我們校長就會跟我說:“周老師啊,你在網絡上寫的文章很不錯,我轉載了。但你也不要把科研論文落下,在大學這個環境中,嘗試不同的文風才能在專業上有更大的進步!”

薑還是老的辣,他知道我對專業研究很執著,他這樣對我說,我肯定當場就會答應他:“我今年一定要把科研論文寫好。”這便是運用“三明治技術”溝通後的效果。

上述道理我們都懂,只是真正遇到事情時我們往往會被感情衝昏了頭腦。

嘗試用“昇華法”來對抗非此即彼的不合理提問

經常被問到一些非此即彼的問題,讓我不知所措。比如:“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你媽和你女朋友同時落進水裡,你會先救誰?”“挖掘機技術到底哪家強?”

一位女讀者在公眾號上對我說,她明天就要去見相親對象的父母了,男方在微信裡和她說:“我父母生我是晚育,所以他們的年齡比同齡人的父母要大很多,你介意嗎?”

本來這不算是什麼事,她有一點介意,但影響也不是太大。可男方這樣問她,無論她怎麼回答都可能引起對方的芥蒂。假如她回答“介意”,男方肯定會有很大想法;回答“不介意”呢,那又很違心。她感到非常為難。

這時就需要使用“昇華法”來解決這個無語的問題。

女方可以這麼回答男方:“贍養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是否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就要看你願不願意幫我分擔壓力了。”

“昇華法”的關鍵就在於,跳出這個非此即彼的問題,將問題昇華到一個更高的層面上來討論,最後把問題的選擇權丟給問題提出者,化被動為主動。

如果有一天學生過來問你:“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你可以這樣回答:“這是一個哲學價值取向的問題,看你是有科學主義取向還是有宗教主義取向。”

如果女朋友這樣問你:“當我和你母親同時掉進水裡時,你先救誰?”

你可以回答她:“這是一個情感選擇的問題。如果我救了你,你是否願意贍養我的爸爸和孩子,一輩子不改嫁,並且每天來監獄給我送飯?”

如果有“逗比”問你:“挖掘機技術到底哪家強?”

你可以回答他:“這要看你是否在乎學歷和別人的目光。”

你可以直接表達你的想法,即使會遭到別人的反對。只要你是出於好心,想給對方有建設性的幫助,給別人誠實的反饋是沒有問題的,也是有必要的。為了幫助別人,有時候說一些逆耳的忠言也是有必要的,但要幫助對方從更高的層面來進一步思考問題。

做一個好的拒絕者,善用“接受協商法”

遇到令你為難的事,並不是越早拒絕越好,也不是越巧妙地拒絕越好,而是越能讓人感到心理平衡越好。所謂平衡,不是利益的平衡,而是情感的平衡。沒有情感捲入的問題只需要看利益的得失。但是我們中國人偏偏喜歡把所有問題都捆綁上情感。在這種情況下,面對別人的請求,你是接受還是拒絕,取決於你是否願意向對方付出情感。

事實上,我們總是無法拒絕別人的請求,因為潛意識中渴望和對方建立情感連接。然而經歷過一次次的背叛之後,我們再面對請求時會條件反射般地拒絕。

面對那些不能給你足夠的情感反饋的人,及時拒絕他就好。不用太考慮方式、方法。因為有些人就是沒有感恩這個概念,無論你多麼看重他的感受,他都不會對你有情感反饋。

當你遇到以下幾種情況時,直接拒絕就行,因為你不可能從中得到任何的情感反饋!

有一天,心繫“白富美”的男神失戀了,需要你去安慰他,請你果斷拒絕。你去了必然會成為“千斤頂”(連備胎都沒當成,就在換胎時被用了一下)。

向來自私的同事要你幫他一個小忙,你大可不幫。幫助自私的人會有個麻煩,你幫他一百次,有一次沒幫,他就會把你當成永世仇敵。

對於親人和你在乎的人,還是儘量給些肯定的評價吧。說太多“不”的話,再愛你的人也會有受不了你的時候。你等於是親手關上了通往幸福的大門。

以下情況你可以考慮接受,因為有可能會收到情感獎勵。

“來吃個飯吧,XX帶了很多帥哥來哦!”——可能讓你認識新朋友。

“你能出席我在學校的演唱會嗎?”——可能讓你收穫快樂。

“幫我查查這篇文章的資料,算我們共同發表的!”——可能讓你擁有夥伴。

但我們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是有限的,有時候我們連親人的要求都很難去實現。那我們就需要使用“接受協商法”來拒絕他們。你可以表示你願意幫助他,然後列舉你面臨的困難,之後再徵求對方的意見。

如果你在乎的人問你:“你可以幫我一個忙嗎?”你應該試著這樣回答他:“當然可以啦,什麼事?”直接就拒絕的話太容易傷害彼此的感情。如果對方提出的要求有點無理,或者你不太方便幫忙,你可以和他再協商。如:“我很願意幫你做完這個文案,但是我五點半以後才下班,回到家我需要回家做一頓好吃的給父母,我大概七點那會兒才有時間,還來得及嗎?”

事實上,比起那些立即找藉口拒絕我的人,那些先說了可以,之後再拒絕我的人,我心裡還是有那麼點喜歡他們的。

面對不合理的問題和請求,我們不能一味地保持沉默,更不能生悶氣,拒絕溝通。沉默會加重自己與親人之間的隔閡,生悶氣更是一種自卑的信號。如果我們能巧用上面的三個心理學技巧,我們會讓自己的人際交往更加如魚得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