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技巧|高考作文取勝之道:以事感人,以情動人(附範文解析)

寫作技巧|高考作文取勝之道:以事感人,以情動人(附範文解析)

高考作文取勝之道:以情動人

高考優秀記敘文,均有一個明顯的優點:以情動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要打動人,感情是重要因素之一。新課標考試大綱“基礎等級”一項中明確提出了“感情真摯,思想健康”的要求,這是針對我們作文中存在的頹廢消極的情緒、虛假蒼白的感情和“假大空”的文風以及“仿套抄”的取巧行為而提出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寫作中做到:要抒發自己的真切體驗和真摯情感,情感態度和思想觀點要積極向上。一言以蔽之:寫出真、善、美。

筆者多年參加高考作文閱卷工作,也很留意每年高考各省市的優秀作文,覺的最打動閱卷老師的,給我們“視覺震撼的”,往往是一些言之有物,富有真情實感,文風平實,但細節感人的作文。可惜,這類作文確實很少,真是鳳毛麟角。要寫感情真摯的美文,生活體驗很重要,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選材和表達也很重要。

見 證

2009年山東一考生

當我坐在清涼的教室認真答試卷時,父親正在烈日(“清涼”與“烈日”對比,寫出了女兒對父親的疼惜與感激)下收麥,謹記此文,讓它化成一片樹蔭,環繞在父親頭上,表達女兒的疼惜與感激。(真摯情感的自然流淌,連蒼天大地都在傾聽!)

金澄澄的麥田見證了你的辛勤,灰白的頭髮見證了你的付出,幸福的家庭見證了你的努力。(這三句,句式整齊,音韻和諧,更為重要的是起到了“引題”作用,引起下文)父親,你一切的一切見證了你平凡中的偉大。(“平凡中的偉大”,評價中肯)

傷痕見證你的堅強。永遠忘不了你跪拜鄰居請罪時的那一幕。這是你的傷痕,我們都知道。母親的瘋病又犯了,失手打了鄰居;人家吵著上吊自殺,我們急得不知所措,你沉默許久後帶我上鄰居家磕頭道歉。我愣了,一個經常教育我‘人窮志不短;男兒膝下有黃金’的父親竟然做了這個決定,但我服從了。當我們給人家跪下時(這一跪,意義非凡,義薄雲天!),全屋子的人震驚了,而我的心在滴血流淚,我看到七尺男兒沉下的頭,我聽到那微微的一聲嘆息(這一聲嘆息,幾多苦痛,幾多無奈,幾多堅韌)。但我更看到你的大義,我的堅強。(在見證中小作者變得堅強,這是秉承,這是成長)

淚水見證了你的溫柔。從未見過你的淚水,你的臉上只有堅毅、嚴肅和歲月折磨的刮痕。(這張臉讓人想起油畫“父親”)那次見了你的淚水,大而晶瑩(大愛澄清了濁淚,變得晶瑩)。我們送母親去住院,條件差、秩序亂的醫院讓母親暴躁。我一邊拉著母親的手,一邊疼惜地流淚(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終於護士帶走你我之間的母親,我看見你拉著母親的手掙扎(用語樸實,卻寫盡了父親的痛苦和愛憐)了一下,眼裡全是不捨、擔心。終於在大門關閉的那一刻,我看見有淚水從你的眼眶流出,大而晶瑩,折射著溫柔、不捨的情感。(相信每一位善良的讀者都會熱淚盈眶.讀此片段不流淚著,必不孝!必不慈!必不義!)

沉默見證你的孝義。母親的瘋病讓爺爺奶奶對我們不滿,面對脾氣暴躁的爺爺你低下了頭。他又在訓斥你,訓斥你不聽他的話,沒有跟母親離婚(爺爺和奶奶的言行是人之常情,更襯托了父親“平凡中的偉大”),你每次都用沉默來回答爺爺的訓斥。那次爺爺在村裡闖了禍,叔叔大伯都在指責他,逃避責任;你仍舊沉默,沉默(三個“沉默”寫出了父親的性格和情操)地借了錢給爺爺彌補了過失。我看到了爺爺看你的背影的那份歉意、愛憐,我看到爺爺眼神中的感動,我看到了爺爺也開始照顧母親,我看到你用孝義填滿了一個家庭幸福的空位。(是父親挽救了一個大家庭!)

父親,歲月見證了你的堅強、溫柔、孝義,歲月見證了你平凡中的偉大。(這一句不是簡單的重複,是又一次點題,是對父親的反覆歌詠)麥子熟了,見證了你的付出,汗水的付出。高考的捷報就要來了,見證了你的付出,心血的付出。(最後一句不是喊口號,是自信的憧憬,給了我們許多安慰、溫暖和感動。讓我們真誠祝願:父親一生平安!母親身體健康!女兒心想事成!)

這一篇作文,字字情,聲聲淚,真是一篇感情真摯,飽含著父女深情的優秀文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讀來令人感嘆噓唏,熱淚盈眶。在語言上,此文不事張揚,不搞“滿天星”的鋪陳鋪排,不搞華彩炫目的“集錦”,不玩深沉,真可謂“絢爛至極歸於平淡”。本文只是極為樸實地記敘了父親堅強、溫柔、孝義、平凡與偉大,然而它真實、本色、真情、純淨,一板一眼地道來,洶湧的內心波濤潛伏其間。父親的言語,極少,但厚實、博大;女兒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發自肺腑。

這世界需要你

爸爸,你就像一塊海綿,將苦水統統吸到肚子裡,卻向我們炫耀被幸福撐得好飽。

——題記

柳絮飛揚,一如往昔,也將我的思緒帶到了那段天真漫的時光。

懵懵懂懂的小丫頭站在你的腳邊,傻傻地看著你將一株幼小的柳苗栽入土中,嫩黃的柳枝在你手中任你擺弄,那樣聽話。你將我高高舉過頭頂,去觸摸那最嫩的一片葉,柔柔的小手握著嫩嫩的柳葉,我和它的世界一同被你那寬大的手掌舉起,從此開始生命的旅程。

瘦弱的柳苗在你精心的呵護下茁壯成長,而你的小丫也在不知不覺中長大,背起了書包上學堂。清晨中,坐在小柳樹旁,大聲朗讀著老師教的課文:“我,愛,爸,媽,媽。”細長柔軟的柳條在微風吹拂中隨意擺動,清晨的露珠灑入我的脖間,逗得我咯咯直笑。你停下手的活,看著我,呆呆地笑著,像個孩子。我跑去問你:“爸爸,爸爸,什麼叫‘愛’呀?”你不語,只是輕地撫摸著我的頭。

那一年,柳絮紛飛的時節,我第一次體會到了生活的澀與你的隱忍。媽媽病了,你在家與醫院之間來回奔跑,照顧年幼的我,照顧生病的媽媽,暴風雨的夜晚,我看你坐在黑暗的客廳中,菸頭的光亮閃在黑暗中,窗外的柳條在狂風暴雨中呼喊,似在掙扎,可聽起來卻又很無力。在生活的玩弄中,我們總是顯得很脆弱。從此,這個世界只剩下我們兩個,相依為命。送走媽媽的那天,你坐在客廳中,目光呆滯,心似乎也隨媽媽離去。我緩緩走到你身邊,抱著你說:“爸,女兒長大了,我們要好好活,你想哭就哭吧。”你楞了一會兒,然後抱著我痛哭起來,我強忍住眼中的淚水,對自己說:“從此,不能再讓你受傷,”屋外的柳絮散落一地,像下了一層薄薄的雪,在陽光下閃著光。

轉眼間,我已上了高中,寄宿生活讓我離你更遠了,我心裡一直擔心你一個人會不會太孤單。每次大休回家,你都會站在柳樹下,等待著我,一臉的期待。每次,你都樂呵呵地接我回家,跟我說柳樹又長高了,你們廠又加工資了這樣的瑣事。可是,父女連心,我又怎會不知道你面對的壓力和承受的苦楚。我不想揭穿你微笑背後的無奈,只是看著你稀疏的白髮,一邊心痛,一邊加倍愛你。

柳絮紛飛的時節已漸漸逝去,我也不再是你的小丫頭,可是,爸爸,我希望你知道,如同土地將柳樹孕育長大,你寬厚的手掌將我的世界舉起,柳樹離不開大地的滋育,而我,又如何能離得開你?

【簡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此文真實、本色、真情、純淨,父親的言語,極少,但厚實、博大;女兒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發自肺腑。特別是文中多次出現的那株柳樹令人過目不忘,不禁讓人想起歸有光那棵“亭亭如蓋”的枇杷樹,這是一棵永遠蒼翠的親情樹!

其實,高考閱卷中最打動閱卷老師的,給我們“視覺震撼的”,往往是一些言之有物、富有真情實感、細節感人的作文。但這類作文確實很少,真是鳳毛麟角。要寫感情真摯的美文,生活體驗很重要,選材也很重要。中學生社會閱歷淺,不可能什麼都懂,知識積累和生活積累不完全相同。所以,選材時要有“自知之明”,要指導學生避開自己陌生的材料和區域,選取自己熟悉的材料(親耳所聞的,親眼所見的,親身經歷的,深切感悟的,瞭然於心的……),這樣才能避免中學生寫作中“胡編亂造、情節失真、感情蒼白、矯揉造作”的現象,抒發出自己的真切體驗和真摯情感。

這世界需要你

當我把目光投向城市的盡頭,投向破敗的棚戶區,我看到你身著汙損的汗衫步履匆匆,看到你面對著孩子的哭求緊握幾枚硬幣,看到你坐在工地望著燈火輝煌的城市,黯然神傷。

這城市需要我麼?你默默低語。

我多想握住你厚實而粗糙的大手,為你擦去額角的汗水,告訴你:這世界需要你。

在工地裡,你為城市的明天敲打著自己的今天,你為建築的挺拔佝僂著自己的腰板,你為道路的清潔髒亂了自己的衣衫,鳥巢的鋼筋鐵骨上雕刻著你的名字,窗明几淨的辦公樓上映著你黝黑樸實的容顏。

在家中,稚嫩的孩子從電話中呼喚著“爸爸”、“媽媽”,你的每一張汗水浸透的角票都承載著家人的期盼。你是家中的頂樑柱,也是城市的支撐架。你以傷痕累累的肩膀,扛起了一個家庭和城市的一片天。

別人知道,或不知道你,你都在那裡,卑微卻堅強;

別人注意,或不注意你,你都在那裡,把重任一肩扛。

也許你在城市中遇到過太多白眼和嘲諷,也許你曾為此而懷疑並沮喪。可是你卻逐漸明白,這個家,這座城,這個世界如此需要你。

你用歌聲吶喊“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把我埋在,在這春天裡”。你如此渴望被需要,你盼望著城市在你的敲打下變得堅固,你盼望著建築在你的塗砌下長高,你盼望著孩子在你的支撐下起飛,你盼望著城市越來越美麗而明亮。

當然,你更渴望這城市向你張開接納的懷抱,大聲宣告:農民工兄弟們,我們需要你!

你驚喜地看到,農民工子弟小學已在寬敞的空地上建成;你驚喜地聽到,那琅琅的讀書聲;你驚喜地接過,那增加的工錢和保險金。城市真正地在接納你,你更明白了自己被需要的價值。

當我將你厚實的大手緊握,我看到——你的眼睛似乎更加明亮,你的嘴角溢出美麗的笑。是的,農民工兄弟,因為有你,世界有了它飛騰的基點。

這世界需要你!

【簡評】

這篇文章不是那種流於俗套的,寫些古今名人之類的文章,作者能細緻觀察、瞭解生活,將農民工兄弟的生存狀態和對這個世界的貢獻真實地作了描繪和評價,構思巧妙、角度新穎。本文源於生活,感動別人,這是作者內心真正的感動。生活的溪流,一旦撞上礁石,就會激起令人心動的浪花,中學生應當善於捕捉這種“浪花”。

取材於學生日常生活,並放眼“人世間”,這是高中作文教學的根本導向。從現實生活中搜集到的寫作素材,緊跟時代步伐,事關國計民生,具有時效性強、時代氣息濃的特點,能避免中學生寫作中“胡編亂造、情節失真、感情蒼白、矯揉造作”的現象,抒發出自己的真切體驗和真摯情感,實為“綠色”作文的最佳素材和清澈源頭活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