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作文素材在作文首、中、尾三段不同位置的运用方法解析

同一作文素材在作文首、中、尾三段不同位置的运用方法解析

示例一:素材在首中尾段中的运用

(首段)钱,固然重要,它代表着财富,它代表着价值。但是,在何刚心中,文物比钱更重。现实告诉我们,闪光的人格同样金灿灿。

(中间段)敬人者,人恒敬之。同样,敬物者,人必敬之。故宫心中为什么有何刚?因为“他”敬重文物的价值,让文物归于应该到的地方,让文物填补了故宫博物院藏品的空白。也正因如此,作为普普通通的一位农民,“他”受到了不同一般的尊重,得到了故宫史上对一个普通农民的最高礼遇——“他”的名字被镌刻在故宫博物院专门为捐献者设立的“景仁榜”上。

(尾段)敬人者,人敬之;敬物者,人同样敬之。鲁迅俯下大家的身子敬重青年的故事,何刚挺直农民的腰杆贡献无价文物的事迹,闪耀的不仅是人格的光辉,更是金灿灿的人格价值。

示例二:素材在主体部分不同层次中的运用

(中心论点)成功源自锲而不舍的奋斗

(层次一)成功,在于奋斗。为了有朝一日实现自己的梦想,恩波俱乐部的学员苦练格斗。在13岁时,苏木达尔基就来到俱乐部,为了站上终极格斗冠军赛UFC的舞台,他整整苦练了10年,才在“武林风”团队打造的综合格斗赛事“武林笼中对”中夺得蝇量级金腰带。试想,如果没有他如此艰辛的奋斗,哪来他目前的成功?可以说,没有奋斗,就不可能实现梦想,就不可能走向成功。

(层次二)奋斗,在于不舍。为了实现自己内心的梦想,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继续着对格斗运动的不舍。尽管格斗运动极为残酷,但是苏木达尔基用10年时间成就了自己的梦想。喜欢上格斗的阿吾和苏木达尔基一样也有自己心中的矢志不移。他年纪虽小,却不怕训练的艰辛,面对可能遣送回老家的无奈,内心对格斗的追求依旧坚定,坚持刻苦训练,最终留在俱乐部,坚守着自己的梦想。

所以,我们要坚信:永不舍弃,永不放弃,矢志不移,则滴水穿石。

实验报告

不同体式的文章,运用素材的方式不同。在小小说中,素材中的人或事,可以提炼为故事中人或事的原型。在记叙文中,素材中的人或事,可纪实,可加工,为表现人物精神服务。同样,在议论文中,在文章不同位置中的素材,其处理或运用的方式不同。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在文章不同位置上运用同一素材,也可以用多则素材在不同的位置上来论证同一观点;尤其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运用同一素材,还要注意层次安排和每一层内“述”“析”“议”之间的关系处理。

一、同一或不同素材在不同位置上的运用方法

用同一则素材在不同的位置论证同一观点,说到底就是按位用材,用素材把需要彰显的文章各部分的作用彰显出来,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众所周知,议论文好的开头亮人耳目、引人入胜,是高考作文成功的一半。好的主体部分结构分明、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其最基本的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最常用的结构为并列式、层进式和对照式;一般可选用的变式结构有总分总、总分、分总、起承转合等。议论文好的结尾或首尾呼应,严谨圆合;或戛然有声,给人遐想。正因如此,开头喻凤头,须美丽、精彩而充满吸引力;中间喻猪肚,不但能使得观点与材料水乳交融,合为一体,严密有力,而且会使得论据更为充分,内容更为充实,论述说服力更强;而结尾喻豹尾,须简洁、干练而有力。

像示例一中,在首段之中用何刚的素材,就要让这一素材起到亮人耳目、引人入胜的作用。作者一起笔就展开议论——“钱,固然重要,它代表着财富,它代表着价值”;接着笔锋一转,引出何刚,并切中何刚的事迹融事于议——“但是,在何刚心中,文物比钱更重”;之后顺势提出观点——“现实告诉我们,闪光的人格同样金灿灿”。开篇仅仅3句,就运用了“起”“转”“合”手法,给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又有跌宕之势,起到了吸引人的作用。

在中间段落,作者先用鲁迅先生敬重有志青年的事例论证“敬人者,人恒敬之”的人格价值,接着用何刚敬“物”(敬重文物)的素材,论证“敬物者,人恒敬之”的人格价值。中间段落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论据充分,内容充实,论证有力而严密,所运用素材不但在结构上与首段形成了前后呼应之势,而且恰如其分地论证了分论点,支撑了中心论点。

在尾段,作者先对主体部分进行概括,“敬人者,人敬之;敬物者,人同样敬之”,接下来概要事例——“鲁迅俯下大家的身子敬重青年的故事,何刚挺直农民的腰杆贡献无价文物的事迹”,最后再申论点——“闪耀的不仅是人格的光辉,更是金灿灿的人格价值”。在结构上,圆合了首尾,严谨了结构;在论证上,简洁、干练、有力地再一次亮明了看法。

当然,用不同的多则素材从不同的角度或层次来论证同一观点,比较常规。只要我们把握了同一素材在文章不同位置中的运用方法,也就能够运用不同素材在不同位置恰切地论证同一观点。为此,这里不再赘述。

二、素材在主体部分不同层次中的运用透析

为了从首段、中间段、尾段中全视觉给考生一个连贯性的展示,我们示例、分析了同一素材在不同位置上的运用方法。但是,议论文主体部分更需要从细处打造,下面,结合示例二,我们从内部层次的安排和每一层次中述、析、议之间关系的处理两个方面,对具体写法进行聚焦,以透视写法。

在议论文主体部分内部层次的安排上,一般有并列式、层进式、比照式三种结构方式。像示例二采用的是层进式结构方式,层次一、二中的首句为该层的中心句,也是文章的分论点。分论点一“成功,在于奋斗”和分论点二“奋斗,在于不舍”之间是层进关系,用来一起支撑中心论点“成功源自锲而不舍的奋斗”。

在每一层内,论述分论点时,还要注意“述”“析”“议”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之中,“述”是基础,是“析”和“议”的前提;“析”是“粘合剂”,把“述”和“议”彼此相合;“议”是点出关键所在,直指中心论点。像示例二中,层次一“在13岁时,苏木达尔基就来到俱乐部,为了站上终极格斗冠军赛UFC的舞台,他整整苦练了10年,才在‘武林风’团队打造的综合格斗赛事‘武林笼中对’中夺得蝇量级金腰带”,“述”中有“析”,“述”的是苏木达尔基13岁开始奋斗自己冠军梦的事,“析”的是“成功,在于奋斗”的道理。“没有奋斗,就不可能实现梦想,就不可能走向成功”,在“述”“析”的基础上“议”,鲜明点出观点,为论证论点服务。层次二“尽管格斗运动极为残酷,但是苏木达尔基用10年时间成就了自己的梦想。喜欢上格斗的阿吾和苏木达尔基一样也有自己心中的矢志不移。他年纪虽小,却不怕训练的艰辛,面对可能遣送回老家的无奈,对格斗的追求依旧坚定,坚持刻苦训练,最终留在俱乐部,坚守着自己的梦想”,一边“述”事,一边“析”理,两个示例互为依托,展示出论点“奋斗,在于不舍”的中心内涵。“所以,我们要坚信:永不舍弃,永不放弃,矢志不移,则滴水穿石”,水到渠成之后,进行归纳,点出观点。

总之,素材在议论文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我们处理它的方法就应有所不同。掌握了以上方法,无论在文章中用一则素材还是多则素材,都能让我们的构思更清晰,让文章的层次更分明、结构更严谨、中心更鲜明,论证更有力。

— END —

来源 | 《语文报·高考版》

同一作文素材在作文首、中、尾三段不同位置的运用方法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