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際邊關調查 定邊 邊城意蘊今猶在

墩臺相望,綿延百里,無數兵家在此興嘆。滄海桑田,朝興朝衰,千百年歷史由此見證。

這片陝甘寧交會之地,自古商賈如雲、邊貿繁榮,號稱“旱碼頭”。如今,定邊縣正充分發揮其獨有的區位和資源優勢,多方面、多渠道積極探索、努力創新,充分發揮“三個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

陝西省際邊關調查 定邊 邊城意蘊今猶在

A 油井與風車相伴

作為一個能源大縣,定邊一直都是陝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二五”期間,定邊縣油氣當量更是超過1000萬噸。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雖然坐擁如此豐富的油氣資源,但油氣產品附加值低、產地加工企業較少、經濟增長粗放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定邊經濟社會的發展。

為了扭轉“依賴資源、消耗資源”的狀況,定邊縣開始了對產業政策和市場環境的研究與探索。今天,記者行走在定邊,看到的已不僅僅是一臺臺採油機在晝夜不停地運轉,更多的則是一列列風車和一排排光伏板。這些隨處可見的風車和光伏板正推動著定邊能源產業向新的方向發展。

位於定邊縣磚井、楊井、油房莊三個鄉鎮的國家電網定邊繁食溝風場就在詮釋著這樣的變化。“相比傳統發電模式,風力發電具有無汙染,後期維護成本較低的優勢。定邊縣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合發展風能產業。”繁食溝風場工作人員李霞說,“如今,我們風場有66颱風力發電機組,年發電小時數可達2200小時。”

在發展新能源的同時,定邊縣本著多元化發展的思路和企地雙贏的原則,充分利用豐富的油氣資源,發展能源深加工產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我們選擇定邊,正是看中了它是產油大縣,這裡油質好、生產成本低。同時,我們的項目也能彌補定邊石油產業鏈短的不足。”陝西智誠運勢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0萬噸高等級潤滑油項目負責人張冰紅告訴記者,“正是因為這些優勢,目前公司生產的潤滑油價格比市場上其他潤滑油便宜了近20%。項目投產兩年來,產品已銷往全國大部分地區,年銷售總額達20億元左右。”

據定邊縣工貿局局長屈彥智介紹:“十三五”以來,定邊縣新能源與傳統能源產業共同發力,為工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縣上工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0億元以上。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234.87億元,同比增長23.8%;完成工業增加值152.7億元,同比增長8.3%。目前,定邊已形成了以油氣產業為龍頭,以新能源、鹽化、裝備製造、農產品加工為支柱的工業化產業新格局。

B “邊關”走上小康路

陝西省際邊關調查 定邊 邊城意蘊今猶在

塵土飛揚的通村道路變成平整通達的水泥路,年久失修的土坯危房變成了寬敞明亮、整齊劃一的移民搬遷房,設施陳舊的村委會大院煥然一新,各類娛樂設施齊全的文化廣場上一片歡聲笑語……通過一項項貼近民生、反映民意的扶貧政策,定邊縣白泥井鎮公佈井村為村民們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公佈井村的變化只是定邊縣發展的一個縮影。

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開展以來,定邊縣共識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765戶35998人。從2014年至2017年,通過一系列扶貧措施,定邊縣累計脫貧32718人,貧困綜合發生率降至1.13%,群眾衣食住行得到全面改善。

在土地沙漠化嚴重的紅柳溝鎮沙場村,一場如火如荼的“大棚革命”,正在徹底改變著全村人的命運。而村民李志山就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今年39歲的李志山年輕時因與村裡人鬥毆被判刑入獄。2015年刑滿釋放回家時,妻子和母親已患病不起,過去的土坯房也塌了,這讓他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村黨支部書記魏於章瞭解情況後,主動為李志山提供擔保,向銀行貸款6萬元,並幫助他建起8座日光溫室大棚。靠著大棚,如今的李志山不僅蓋起了新房,還買了汽車,年均收入達到了10萬元。

這場“大棚革命”不僅讓李志山走上了富裕的小康路,更是讓整個沙場村從此變了樣。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沙場村黨支部書記魏於章說:“我們這裡全是沙地,要想致富必須想辦法。2014年12月,我帶領40名村民前往定邊沃野現代農業園區尋求適合當地發展的農業種植技術,在專家的指點下,村委會一致決定在全村發展日光溫室大棚種植香瓜。”

在魏於章的鼓勵下,村民們通過申請扶貧貸款,當年便在全村發展了100座大棚。如今每座大棚每年能為村民帶來1.5萬元左右的純收入。截至目前,整個沙場村參與大棚種植香瓜的村民已有83戶,建成大棚982座。

談到現在的發展,魏於章興奮地說:“村裡3/4的人都在定邊縣城買了房。2016年起,全村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已全部返鄉創業,村裡如今只有4戶貧困戶。”

C 大民生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數

每天晚上,三三兩兩的人群或是結伴徜徉在縣城東正街廣場的生態綠道觀賞霓虹燈,或是漫步於馬蓮灘綜合公園的林蔭小道聽蟲叫鳥鳴,或是到新區的時代廣場上跳一曲酣暢淋漓的廣場舞……生活在定邊的普通百姓不僅見證了這座縣城的蝶變,更享受著種種變化帶來的舒適和美好。

近年來,在市政建設中,定邊縣把群眾關心關注的市政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突破口,先後投資近3億元,完成了賀圈市政路、市政一路及市場路、勝利街部分路段的建設任務,打通了新華街北段、木業北街等5條斷頭路,改造居民巷道79條,硬化人行道5萬平方米,初步形成了四通八達、功能完善的交通路網體系。

市政建設搞好了,民生事業也不斷髮展,老百姓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9月1日一大早,幾名群眾早早來到郝灘鎮中醫館門前,等待著醫生的到來。“現在方便多了,有啥不舒服的,在鎮上就能看。縣上還與我們簽了家庭醫生服務協議,每年都會上門為我們檢查身體。”幾個村民紛紛表示。

定邊縣衛計局副局長甄德高說:“基層中醫館和鄉村醫生簽約服務讓定邊群眾就醫條件得到了徹底的改變,真正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同時,這些年來,我們還加快推進了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了縣級公立醫院託管鄉鎮衛生院工作,使鄉村兩級公共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除此之外,定邊縣還積極規劃新建了一批幼兒園、中小學校,通過統籌城鄉教育資源,逐步解決了城區學生上學難、大班額、擇校熱等問題,順利完成了“雙高雙普”“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縣”創建工作。同時,定邊縣認真落實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促進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多渠道就業創業;年均城鎮新增就業2000多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以內;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實現“十三連漲”;實現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8%和10%。如今,廣大定邊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D 縣長眼中的定邊

能源,曾是定邊縣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主導產業。對於這個原油已探明儲量16.18億噸,年產量800萬噸左右的全國石油產能大縣來說,近年來的油氣產能效益雙重下滑,讓定邊的經濟發展受到極大衝擊。面對困難和挑戰,如何繼續向前發展,定邊縣有著自己的發展之路。

“這些年來,我們緊緊圍繞‘工業強縣、產業富民、城鎮化改善民生’總方略,堅持抓重點帶全局、強優勢補短板、謀變革求突破。面對石油產業當下的發展狀況,我們積極推動工業轉型發展,加快構建以石油、天然氣、新能源、鹽化工及相關配套產業為主的新型工業化體系,推動工業經濟由‘一油獨大’向‘雙輪驅動’轉變。”定邊縣縣長焦利民說,“同時,我們還著力打造馬鈴薯、玉米、特色蔬菜、名優小雜糧、優質油料作物五大特色主導產業,建成現代農業園區44個;充分發揮定邊地處陝甘寧蒙四省區交界處的區位優勢和產業發展優勢,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先後成功舉辦兩屆紅花蕎麥旅遊文化節,拉動了全域旅遊的發展;積極支持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新業態發展,鞏固發展餐飲、娛樂、運輸等傳統服務業,不斷提升第三產業的經營規模和經濟效益。”

在衝擊中前進,在壓力下蛻變。在油氣產能效益雙重下滑的壓力下,定邊縣的經濟繼續保持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在今年迎來了脫貧摘帽的大考。

對此,焦利民表示:“一直以來,我們始終把精準脫貧當作頭號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抓好抓實,把幹部的思想統一起來,在探索中不斷總結經驗,以問題為導向,確保脫貧攻堅責任落實到人;做到貧困識別精準、幫扶措施精準、選人派人精準,因戶施策、因人施策,確保精準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因地制宜,創新實施了產業脫貧、易地搬遷等‘十個一批’的扶貧措施;通過全覆蓋的幫扶建立產業發展長效機制,保證全縣的脫貧質量;通過開展扶貧工作‘擂臺賽’、創新幹部任用‘職級抵押’、抓標兵抓標杆、給予物質獎勵、榮譽表彰、提拔重用及追責問責等方式,建立獎罰並舉的扶貧幹部管理制度,既密切了幹群關係,得到群眾認可,又轉變幹部作風,使幹部找到認同感、歸屬感和成就感。”

談及定邊未來的發展,焦利民表示,下一步,定邊縣將首先通過穩定油氣產能、加大油氣開發稅費徵收清繳力度、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強化經濟監測分析等舉措,全力保障工業經濟平穩運行;通過抓好農作物增產增收、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拓寬銷售渠道等辦法,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在此基礎上,定邊縣將緊緊圍繞全年147億元縣本級固定資產投資和78.4億元的招商引資目標任務,抓好固定資產投資和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加大招商引資引智力度,立足實際、精準發力,深入開展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十大行動”,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緊盯重點領域,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努力追趕超越,實現定邊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

記者點評

擁有資源 更要會用資源

雷魏添

定邊縣石油探明儲量16.18億噸、天然氣探明儲量3000億立方米,境內油氣當量1000萬噸,為全國縣級產油第一大縣;坐擁廣袤的鹽湖,擁有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既有“有限資源”,又有“無限資源”,這些正是定邊作為一個能源大縣的優勢所在。

過去幾年,受國際能源市場的影響,定邊縣經濟出現巨大震盪。究其原因還在於過度依賴資源,卻忽視瞭如何利用好資源。能源經濟帶給定邊輝煌的同時,油氣資源全部外輸、產業鏈條短、接續產業缺乏、附加值低等問題,也成為制約定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擁有資源,更要會利用資源。對於許多能源大縣來說,想要徹底擺脫經濟發展對能源的依賴,就必須敢創新,能作為。在做大做強傳統能源產業的基礎上,依靠科技與人才的力量,把相關產業進一步做精做細,彌補生產性服務業短板,拉長產業鏈,大力發展能源相關產業。同時,要不斷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推進轉型升級,用最少的資源換取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近兩年來,定邊縣先後引進陝西眾源綠能有限公司20億立方米天然氣調峰液化項目、陝西智誠運勢石油化工有限公司50萬噸重交瀝青項目和10萬噸高等級潤滑油項目等,在填補了縣域能化產業空白的同時,也為縣域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生動地詮釋了用好資源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