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美國會成爲一個霸權主義國家?

“海外製衡”(或稱“離岸制衡”)不是什麼新概念。實際上,2011年美國外交已經顯露了這一戰略的影子。

“海外製衡戰略旨在保持西半球仁慈霸主地位、維持歐亞大陸強國之間的力量平衡和石油豐富的海灣地區的力量平衡。”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斯蒂芬?沃爾特在《國家利益》雙月刊上發表文章,明確指出海外製衡的目標。在他看來,美國不應尋求直接支配這些地區,必須藉助地區盟友來維持力量平衡。換句話說,就是要讓美國儘可能免費搭乘盟友的“順風車”,而不是相反。

聯繫到美國大力推動建立“多夥伴世界”,提出“新絲綢之路”倡議,促成美日韓、美日澳、美日印等三邊對話機制,應該說斯蒂芬?沃爾特的表述還是相當精準的。

海外製衡戰略和在利比亞運用的“有限干預模式”背景是一致的,那就是美國實力的衰減、塑造全球秩序能力的大幅下降。無怪乎斯蒂芬?沃爾特給自己的文章起了《美國時代的終結》這樣一個標題。

二戰以來,美國一直是世界頭號大國,享盡獨佔鰲頭的風光。今後,美國自然也不會放棄對無與倫比的影響力的追求。對這一點,恐怕沒有誰會持懷疑態度。

令人驚訝的是,美國學者竟然也會公開寫下這樣的話:只有在某個國家看似可能支配某些關鍵地區時,美國才派出地面部隊和空軍加以干預。

為什麼美國會成為一個霸權主義國家?

美國在世界各地頻繁動武的文化積澱由此可見一斑。

美國的盟友們又在做何感想呢?兩位歐洲學者幾年前在一份權威雜誌上表達的觀點,很有些代表性。文章的大意是:未來的世界註定不是歐洲的,霸主或者是美國,或者是中國。歐洲該如何行事呢?跟著美國走,確實會受些委屈,但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表明,追隨美國也不會遭什麼大罪。跟著“難以把握的”中國走,風險是巨大的:陌生的巨人,迥異的文化傳統,意識形態方面的對立,最關鍵的是沒有相互依存的歷史支撐。

霸權這是美國的本性,帝國主義的本性就是霸權和掠奪,這是在資本主義殖民和征服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手段與辦法。先說霸權。何謂霸權?簡單地說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何謂美國的霸權?簡單地說,美國的利益就是全世界的規則,美國有權發展一切武器,別的國家就不行!這就是美國,一個好話說盡,壞事做絕的霸權主義國家。 因為他有經濟和軍事的絕對實力

  1.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這一優勢在20世紀以來表現的淋漓盡致。

2.在美國建立時,美國選擇了適合自己發展的國家體制和經濟政策。

3.在19世紀早期,雖然美國在1812年的第二次英美戰爭中失敗,但也因此使得英國妄圖控制美國金融,從而獲得了英國的大量資金,同時又通過各種手段挫敗了英國的企圖。

4.由於1812英美戰爭的失敗,使美國認識到了英國的強大,從而開始其真正意義上的工業革命。

5.1861年的內戰使得大量的勞動力可以從南方的農場中解放出來,並使得原料供應擺脫了緊張的態勢。從而使美國獲得了發展工業的各種條件。

為什麼美國會成為一個霸權主義國家?

6.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抓住了這一歷史機遇,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的發明是德國的1.3倍,英國的2.1倍。這奠定了其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成為第一經濟體的技術基礎。

7.正確的外交策略,在美西戰爭前,美國幾乎是與世無爭的,它只看重自己的後院,拉丁美洲。這使得其沒有英國在19世紀末那樣的殖民負擔。

8.一戰初期大發戰爭財,錢賺夠後再加入稍佔優勢的協約國,為何美國不加入同盟國呢,因為,在一戰中,制海權始終為大英帝國把持,使得大英帝國可以大量進口美國物資,同時也是協約國揹負了沉重的美國債務,如果協約國戰敗,那麼美國也將破產,所以美國參戰是必然的。

9.應對經濟危機的正確措施,在19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中,美國的羅斯福新政不僅拯救了美國,也拯救了世界,試想,如果美國這個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成為法西斯國家,世界將面臨什麼。

10.通過二戰初步確立了其在西方世界的統治地位。二戰後這一地位被確立和默認,美國乘歐洲老牌帝國衰落蕭條之計,拋出了馬歇爾計劃,此計劃是由美國貸款給歐洲各國,以振興其經濟,但美國的真實目的是通過此計劃控制或一定程度是控制歐洲經濟,並使自己戰後過剩的工業生產力找到銷售地,這是一舉三得的好買賣,首先獲得了歐洲人民的感謝,其次控制了歐洲部分經濟,最後為自己的工業產品找到了市場。所以馬歇爾計劃是美國霸權建立的最重要的一步。

為什麼美國會成為一個霸權主義國家?

11.通過大力支持丘吉爾的鐵幕演說大搞冷戰,使得歐洲各資本主義國家和自己永遠或長期綁在一部戰車之上。

12.聰明的利用中蘇關係惡化,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使中國從一邊倒(倒向蘇聯)轉為一刀切(轉向美國),使蘇聯的負擔更加沉重,在遠東地區也不得不陳兵百萬。後鄧XP發現了一刀切政策的弱點,開始大力改善和蘇聯的關係,可惜一年不到,蘇聯解體,從此中國成為了美國和西方的頭號敵人。

13.通過在二戰後建立的美元世界經濟體系,使其綁架了整個世界的經濟,美國2005年的全國所有企業變賣的話,總價值為11.2萬億元,而美國2005的總負債額為54萬億美元,意思是美國賣光所有的東西都還不完這個錢,但由於世界通用貨幣是美元,所以美國不能誇,如果美國一誇,其他國家將無一倖免,所以大家可以看見,為什麼這個時候還有那麼多國家買美國國債呢。

14.建立了一隻可以對抗整個世界的軍隊,在《美國的崩潰》一書中說到,美國的總統和議員其實都是傀儡,真正代表美國意志的是美國的軍隊。有這隻如此強大的軍隊,美國可以在世界做任何他認為值得做的事情,並且只要美國這隻軍隊在,就沒有一個國家敢挑戰美元的世界通用貨幣的地位。也就是說如果想把世界經濟從美國經濟的綁架下解救出來,只有通過一條途徑,毀滅美國。但明顯這在現階段是不可能的。中國的軍費2009年為602億美元,開銷為世界第二,而美國的軍費開銷為7860億美元。

15.美國20世紀中早期領導人的長遠目光,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國家發展大目標,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實現其用美元控制世界的目標,最後他實現了。所以說,在美元徹底失勢前或美國軍隊一鬨而散時,美國才會真正意義上的崩潰,才會真正意義上的結束霸權。 以上為美國的大致崛起史,僅希望中國能投入更多的錢到國防領域,因為西方國家在經濟危機違法依靠自身解決時,他們通常會使用最原始最暴力的手段,也就是戰爭來解決自身的一切問題。

當地時間9月24日,中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和伊朗五國外長在紐約舉行部長級會議,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費德里卡·莫蓋里尼主持了此次會議。歐盟在會後發佈一份聲明中表示,儘管許多外交官懷疑美國將在11月份恢復對伊朗石油產品銷售進行制裁的可能性,但歐盟決心發展“專門機制”以繼續維持與伊朗進行貿易,其中包括石油產品貿易。

為什麼美國會成為一個霸權主義國家?

這次,五大國聯合發聲,反對美國對伊朗的石油制裁措施,對於維護中東地區的戰略平衡與和平穩定意義重大,也基本宣告了美國單方面制裁措施的失敗。此前,美國曾宣佈將在11月採取行動,制裁伊朗石油出口,並要求國際社會配合。目前,韓國已經完全停止了每天18萬桶的石油進口,日本也大量削減了從伊朗進口石油的數量,而印度也在猶豫。關鍵時刻,五大國的表態對於維護市場信心,保持國際貿易的穩定同樣不可或缺。客觀而言,美國的一意孤行註定失敗,畢竟,美國的影響力還不足以重新定義全球貿易。國際關係的本質是利益,這毋庸置疑。中俄拒不配合美國是意料之中的事,畢竟,中俄一貫處在反霸最前沿,都承受著美國較大的政治經濟甚至軍事壓力,而歐盟不肯配合,除了不願中東局勢發生重大變化外,也不願意看到美國一家獨大,屆時,歐盟也將失去戰略迴旋空間,成為美國的附庸。這次拔河,一邊是美國,一邊是中俄英法德,足見美國實力之強勁,的確不愧為當今世界唯一超級大國。但正因為如此,美國才更該遵守好國際秩序,而不是任性妄為。這次,喪失道義制高點的美國,無疑會栽個大跟頭。 那麼,局勢究竟會如何發展呢?就目前情況而言,還算比較樂觀。一方面,美國並無力改變現狀,在中東方向可以藉助的力量非常有限,以色列雖然軍事力量強大,但國土面積太小是軟肋;沙特則很難為其火中取栗,保證自身安全是首要。另一方面,國際社會普遍反對,動武時機還遠未到來,而且,俄羅斯方面早已未雨綢繆,如果貿然出手,美國恐怕撈不到什麼便宜。因此,美國這次和伊朗徹底攤牌,用武力強行實現封鎖伊朗石油出口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根據一般規律,美國可能會退而求其次,在加大對伊其它方面制裁的基礎上,增加對盟友以及伊朗石油進口國的壓力,逐步勒緊繩索,最終實現目標。但可以預見的是,中東局勢還將有新一輪動盪,畢竟,美國需要找個臺階下,比劃比劃還是有可能的。

在21世紀的今天,任何力量都應該遵守最基本的規則,一旦跳出這個框架,必然眾叛親離,成為歷史的棄兒。無疑,美國正在前所未有的透支其國際信譽,也必將因此遭遇嚴重挫折,時間會證明這一切。伊朗本身沒有錯誤,那麼,美國強行施加的懲罰,自然也難以兌現,因為國際社會不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