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的未來在哪裡?

苑秀雲


來源 | 麥肯錫報告《2030年:人工智能將如何改寫保險業》
刊於《財資中國|財富風尚》2018年9月刊,有刪減

人工智能及相關技術將對保險業的方方面面產生巨大影響,包括分銷、承保、定價和理賠。先進技術和數據已經在改變分銷和承保等領域,保單幾乎已經可以實現實時定價和購買。麥肯錫對2030年保險業進行了深度前瞻,其結果顯示,行業價值鏈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分銷

購買保險的流程更快,保險公司和客戶無須密集參與即可完成。只要擁有足夠的個人行為信息,人工智能算法就可以瞭解風險概況,從而將投保汽車、商業或人壽保險的時間週期縮短為幾分鐘甚至幾秒鐘。隨著汽車遠距離通信和家居物聯網設備的激增,以及定價算法的成熟,汽車和家財保險公司已經實現即時報價,並將繼續完善,向更廣泛的客戶人群提供保單。很多人壽保險公司正在嘗試簡化產品分銷流程,但是大多數還只是侷限於健康狀況良好的申請人,而且比需要完全承保的類似產品定價更高。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向壽險承保領域的滲透,保險公司能夠以更先進的方式辨別風險,新的即時核保和快速分銷產品將進入大眾市場。

區塊鏈驅動的智能合約將通過客戶的財務賬戶即時授權支付。同時,合約處理和支付驗證將被取消或簡化,降低了保險公司的獲客成本。隨著無人機、物聯網等技術不斷為人工智能的認知模型提供足夠信息和可用數據,保險公司可因此定製更加具有針對性的保險費率,企業客戶購買保險會更加方便。

另外,高度動態化、基於使用情況付費的保險產品(UBI)日益成熟並可根據單個顧客的行為進行定製。在產品可根據個人行為模式不斷調整的情況下,保險將從“購買並每年續保”模式變為持續適應模式。此外,產品將被分解成更細微的保障元素(例如手機電池保險、飛機延誤險、家庭洗碗機和烘乾機保障險等不同的覆蓋範圍),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特殊需要進行個性化定製,並能馬上比較不同保險公司的價格。新的產品不斷湧現,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生活習慣和出行方式。隨著實物資產多人分享模式的實現,UBI將會成為標準保險範式,汽車共享可以按里程或按次收費,而房屋短租共享也可以按次提供保險保障,Airbnb就是一例。

到2030年,保險代理人的角色將會發生巨大改變。將來,隨著活躍代理人進入退休階段,以及為了提高生產率,人工智能技術開始取代人工,保險代理人的數量必會顯著縮減。代理人的角色將轉變為過程促成者和產品教育者。未來的保險代理人能夠銷售各種類型的保險,並且幫助客戶管理保險組合以創造更多價值,其中包括健康、人壽、出行、個人財產和住宅。代理人將使用智能私人助理優化工作,使用AI機器人為客戶發現更加合適的保險產品。這些工具可以幫助代理人為更多客戶服務,使得與客戶的溝通(包括面對面、虛擬和數字溝通)更簡短更有效,還可以根據客戶當前和未來的需求定製溝通內容。

承保與定價

到2030年,大多數針對個人和小企業的壽險、財產險,將不再使用人工承保。隨著承保的自動化,基於技術驅動的承保將只需數秒時間。這些模型所需的數據,既有內部數據,也有通過應用程序接口從外部提供商獲得的外部數據。從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產品製造商和產品分銷商處所收集的信息將彙總到各種數據庫和數據流中。這些信息能夠使保險公司就承保和定價作出事前決策——根據買方風險狀況和保險需求為保險組合產品提供綜合價格。

此外,監管機構審查的基於機器學習的人工智能模型,是採用公開、透明的方法來確保風險評分的可追溯性(類似於現在使用的基於迴歸係數的評分因子推導)。為了驗證營銷和承保所使用的數據是否合理,監管機構要對各種模型輸入參數進行評估。在確定在線保單計劃的費率時,監管機構還要為保險公司提供測試保單,以確保算法結果在監管政策的允許範圍之內。出於公共政策方面的考慮,某些敏感和預測性數據的訪問權限(例如健康和基因信息)需要進行限制,因為這些信息的洩露將降低某些領域承保和定價的靈活性,並增加逆向選擇的風險。

雖然價格仍然是消費者做出決策的最重要因素,但是保險公司需要不斷創新,以避免純粹的價格競爭。先進的專有平臺將在客戶和保險公司之間建立連接,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的體驗、功能和價值。在某些領域,價格競爭加劇,利潤率微薄是常態,而在另一些細分市場,獨特的保險產品能夠提高利潤率,實現差異化。為順應這一變革的領域,定價創新速度會加快。根據使用情況和動態且豐富的數據風險評估,消費者可獲得實時定價,並在瞭解行為如何影響保障範圍、風險可保性和保費定價的情況下做出自己的決定。

理賠

到2030年,理賠處理仍然是保險企業的一項主要職能,但與2018年相比,理賠崗位將減少70%—90%。高級算法能夠確定初始理賠的處理路徑,從而提高效率和準確度。個人保險和小企業保險的理賠基本實現自動化,保險企業的直通式處理業務佔比超過90%,理賠時間將從目前的幾天大幅縮短到數小時乃至數分鐘。

各種物聯網傳感器和數據捕捉技術組合,比如無人機,將基本取代傳統的人工報案方式。損失發生之後,理賠分類流程和維修服務將會自動開啟。比如,交通事故發生之後,保單持有人先對事故現場進行攝像,然後轉換成損失說明,系統將自動估算理賠金額。遭受較小損失的自動駕駛車輛可自動駛向修理廠進行維修,同時調派的一輛自動駕駛車輛前往現場替換。家庭對物聯網設備的使用會越來越多,比如監控水位、溫度和其他關鍵風險因素的設備,這些設備能夠在風險出現之前預先警示住戶和保險公司。

提供自動客戶服務的各種應用可直接按照自我學習腳本,通過語音和文字來處理大多數保單持有人的互動信息,這些腳本可與理賠、欺詐、醫療服務、保單以及維修等各系統對接。多數理賠的結案時間不再以天或周計,而是以分鐘計。理賠過程中的人工操作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複雜特殊案件的理賠,存在爭議、需利用分析和數據洞察進行人工互動和協商的理賠,因新技術造成的與系統問題和風險相關的理賠(比如,黑客侵入重要的物聯網系統),以及旨在確保對算法決策充分監督而對理賠案件進行的隨機人工抽查。

理賠部門將更為關注對風險的監控、預防和應對。物聯網和新的數據來源將被用來監控風險,若風險因素超出人工智能設定的閾值,將啟動干預措施。保險公司的理賠部門與客戶的互動側重於避免潛在損失。個人收到的實時警示可能與查勘、維護和修理等自動干預措施相關聯。對於大規模災難的理賠,保險公司會利用一體化物聯網、車載信息系統和手機數據實時監控住房和車輛情況,當然前提是該地區的手機服務和電力供應沒有中斷。如果電力中斷,保險公司可利用數據集成系統整合衛星、聯網無人機、天氣預報實時獲取的數據以及保單持有人的數據,將理賠預先備案。多家大型保險機構可以針對多種災難類型對類似系統進行預先測試,因此在緊急情況實際發生時,備案的損失估算金額將非常準確可靠。詳細報告能夠自動提供給再保險機構,從而加快再保險資金的流動。


財資一家


保險的本質並非賭博,他是一種風險的均攤,把不可控的風險,轉化為經濟的數字,然後分散到可控的範圍內。

另外保險大致可以分為兩類,財產險還有人身險,財產險又比如車險,房子的保險,農保啊,手機碎屏險啊什麼的。就比如開車吧,你小心,別人不一定小心啊,劃了擦了出現了質量問題,這幾年理賠幾率越來越高的,財產險是有效的保護措施。

然後人生險同樣的,工傷失業意外生育健康養老大病婚嫁很多種,如果活的短那麼像什麼人壽啊醫療啊有很多,就比如說商業養老險過的越久,領錢越多利益越大,相反定期壽險活的越短,利益越大。下面附圖


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可控,但是這只是客觀的,比如說,都知道加班熬夜工作強度大對身體不好,但是要賺錢,這班加還是不加?再加上空氣汙染,防治成本等等,老的疾病不斷被攻克,新的疾病不斷被發現,就沒有老死這個說法,器官衰竭也是病,治療養護也需要錢,其實這些年理賠概率是在上漲的,17年4月,我們更改了費率,第二次上調了保費,16年理賠過萬億,同比增長約22.5%,首超日本。所以要了解自身工作生活情況合理安排保險規劃。

保險還有資產傳承,合理避稅,資產分配,避免糾紛等功能,隨著中國加入G20峰會,全球徵稅即將來臨,我想問一句你們銀行卡里的錢都是合法所得嗎?有證據嗎,有繳稅發票嗎?如果你說沒人告訴你~那麼法律規定年收入超過12萬的人有自己去銀行繳稅的義務,你可能已經偷稅漏稅了~

同時大型保險公司也不是隻做保險,我是泰康人壽的普通員工,對泰康瞭解一點,避免打廣告不多說了,教育,保險,健康養生,醫院,房地產,企業個人資管我們都在做,墓地也在賣~從搖籃到天堂,從小孩出生賺到他體面而退,一套完整的經濟生態體系,市場怎麼變我們也能隨時改變,但是未來的主流依然還是保險


Hero10625840


保險公司的未來在於要抓住機會通過重新思考其傳統角色,並採用生態系統思維來創造新的收入來源。

科技的發展,數字化的演變推動了保險行業發生了巨大轉變,由於電子數據量的持續巨大增長,移動界面的無處不在以及人工智能不斷增長的力量,這種變化的步伐今年也更是加快了。在最初幾年,數字化公司還處於行業的最前沿,但今天,數字化已經滲透到競爭格局的各個層面。社會對數字技術的日益依賴不僅重塑了客戶的期望,而且重新界定了各個行業的界限。保險公司也無法避免這種現象:隨著傳統工業邊界的消失,保險的未來將受到平臺和生態系統的巨大影響。

打造平臺是一種商業模式,能允許多個參與者(生產者和消費者)連接,互相交流,創造和交換價值。數字時代最成功的公司包括阿里巴巴,亞馬遜和Facebook,都是採取的打造大平臺的商業模式。與此同時,生態系統是一組相互關聯的服務,可讓用戶在一次綜合體驗中滿足各種需求。目前世界各地出現的消費者在生態系統裡往往集中在旅遊,醫療保健或住房等需求上。B2B生態系統通常圍繞某個決策者,例如營銷和銷售,運營,採購或財務專業人員。保險公司的未來無疑也就是在生態系統裡面,如何和生態系統完美結合,就是保險公司未來能保障收入的基礎,畢竟,保險公司不做,巨頭如阿里巴巴可能就會取而代之了。


硅發佈


這個問題沒有回答的必要。你的假設條件都是建立在一種對未來的妄想基礎上。醫學技術如果真的可以精確測算人的生老病死,那將是毀滅全人類的一項技術發明,是和大自然的法則背道而馳的,不可能被世人接受。更何況,即便能預知生老病死,那意外又如何預測???這樣的yy只存在科幻電影裡。現實中永遠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