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打敗的項羽爲何成了後世紀念的英雄?只因司馬遷手上的一支筆

中國人對皇室的血統觀念比較淡薄,而比較講究“天數有變,神器更易”。無論你是王公貴胄還是販夫走卒,只要你得到了“神器”,就能夠做皇帝。所以天下英雄好漢無不信奉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每逢亂世,就出現群雄逐鹿的場面。而大家爭著做皇帝,無非是為了兩件事,一是君臨天下,享盡榮華富貴,二是流芳百世,名號經久不衰。

劉邦打敗的項羽為何成了後世紀念的英雄?只因司馬遷手上的一支筆

然而,歷史往往是成功者寫就的,成王敗寇,在群雄逐鹿過程中的失敗者在歷史中經常會成為反面角色,比如隋末的宇文化及和王世充、元末的陳友諒、明末的李自成等。但是,有一個人卻逃出了這一規律,那就是連李清照都“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西楚霸王——項羽。

劉邦打敗的項羽為何成了後世紀念的英雄?只因司馬遷手上的一支筆

後人對項羽的瞭解大多來自於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史記分本紀、世家、列傳,分別用來記錄君、臣、民的歷史,而項羽的故事,就記載在《項羽本紀》裡面,也就是說,在司馬遷的史記裡面,是把項羽當作君王來看待的,且項羽本紀還排在劉邦的高祖本紀前面,凸顯了在作者的心中,項羽的地位甚至比漢朝的開國之君劉邦還高。

劉邦打敗的項羽為何成了後世紀念的英雄?只因司馬遷手上的一支筆

而且,在項羽本紀中,司馬遷花費大量的筆墨來記載了楚霸王項羽的生平,從年少發跡,到號令千軍,稱霸天下,再到最後背關懷楚,遭諸侯背叛,最後自刎於烏江,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項羽形象。加之司馬遷寫歷史有點像寫小說,讀畢令人對項羽既敬佩又惋惜,也難怪項羽作為失敗者也同樣能流芳百世,甚至大才女李清照也在詩中抒發對項羽的景仰之情了。

劉邦打敗的項羽為何成了後世紀念的英雄?只因司馬遷手上的一支筆

那為什麼身為漢臣的司馬遷敢這樣對劉邦的對手明貶暗褒呢?魯迅曾稱司馬遷的《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很多人以為這只是魯迅對史記的讚揚,而沒有看到更深層的含義。“絕唱”,指的是歷史書自史記之後都不會再這麼寫,而“離騷”,我們知道指的是屈原的作品,而屈原的離騷其實通篇都是對自己懷才不遇,楚懷王聽信讒言所發的牢騷。所以魯迅的意思很明白,說的是司馬遷是因為對當權者不滿,寫下的史記中夾雜了個人的感情在裡面,有點發牢騷的意思。而後來的史書則多數中立,或是對當權者歌功頌德,因此史記是一個“絕唱”。

劉邦打敗的項羽為何成了後世紀念的英雄?只因司馬遷手上的一支筆

究其原因,當時漢朝與匈奴的作戰中,漢朝大將李陵戰敗投降了匈奴,劉邦的曾孫,漢武帝劉徹一怒之下要將李陵的親人滅族,而司馬遷作為李陵的好友上前勸諫,觸怒了漢武帝,被施以腐刑(針對男性某部位的一種刑罰),成為了司馬遷一生中的奇恥大辱。因此,司馬遷對漢武帝產生了怨懟之心,但作為臣子又無可奈何,只能在自己的作品裡面發發牢騷。而項羽的許多正面故事得以流傳下來,成為了後世紀念的英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