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披喜劇外衣的《極品師徒》正在爲宣揚中華之美而努力著

電影《極品師徒》的出品人、製片人周將哲,是永春白鶴拳的第十一代傳人。由他製片出品而成的這部功夫電影可見一斑,絕非架空事實的功夫喜劇,而是實打實的以中國的永春白鶴拳為底色的有意義的功夫電影。

身披喜劇外衣的《極品師徒》正在為宣揚中華之美而努力著

以成龍為代表的功夫喜劇電影一直都深受觀眾的喜愛,這部《極品師徒》更是用一種喜劇的形式展現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用看似嬉笑打罵的形式,完成了一種寓教於樂的轉變,且非古老派功夫喜劇,而是融入了“青春”“愛情”“武術”“文化”等多重元素,最終成為這樣一部既好笑又好看的閤家歡電影。

身披喜劇外衣的《極品師徒》正在為宣揚中華之美而努力著

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愁》可以說是人人知曉的佳作。據悉這部電影的靈感來源便是這首現代詩。“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從片中隨處可見的閩南風情便可以知道,這部電影的創作者是有情懷的,有家鄉情懷甚至家國情懷,電影中傳遞出來的各種閩南文化,也是華人共同的傳統文化。從永春白鶴拳到提線木偶、從粗豬腳到永春蘆柑等等,想必對閩南有些許瞭解的看客都會在其中尋找到不同的記憶。也因此不得不說,這是一部有情懷的電影。

身披喜劇外衣的《極品師徒》正在為宣揚中華之美而努力著

進入一座城市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說旅行,或者是生活。這是最常見的兩種。還有一種常常被人忽略的方式,便是電影。想看到一座城市是如何影響了一部電影的氣質,或者是一部電影是如何呈現出一座城市最獨特的味道,最直接的方式便是深入這座城市去生活,亦或是深入地去看這部電影。《極品師徒》雖然披著功夫喜劇的外衣,透過現象看本質,細細咂麼,會發現這部電影中所蘊含的不只是喜劇或者功夫那麼簡單,而是讓我們用看電影的方式進入了閩南這個神奇的地方,這對於家鄉人是熟悉的氣息,而對於外鄉人的我們卻是一次瞭解一個城市的最好的機會。電影中的閩南,可以用“溫柔”“慢”“好吃”等諸多詞來形容,看罷電影,雖沒去過閩南,卻堅定的認為閩南是一個充滿了鄉愁氣息的地方。

身披喜劇外衣的《極品師徒》正在為宣揚中華之美而努力著

除了整個故事的背景很地道之外,《極品師徒》中的演員陣容也很地道。既有高顏值的偶像演員戰天澤和劉芮僑,還有實力派演員潘章明、王翔、蘇倩薇等,更有馬來西亞的演員陳沛江、Steve Yap葉良財兩位帥大叔。從年輕到年老的,一應俱全,每個人用自己各具特色的表演展示了自己的絕技,尤其是看來自馬來西亞的帥氣的Steve Yap葉良財講閩南語,也甚是有趣,首次在中國出演電影的他便學習到了中國的方言,想必會令他終身難忘的。

身披喜劇外衣的《極品師徒》正在為宣揚中華之美而努力著

雖然《極品師徒》穿著喜劇的外衣,但並不妨礙這部電影作品用“笑果”的方式傳遞出中國傳統文化,迷人的方言、有特色的地域,這都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內涵的所在能這樣被笑著表達出來,想必會更加受到觀眾的青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