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 方 碑

《衡方碑》,全稱《漢故衛尉卿府君之碑》,建立於建寧元年(168),碑石原在山東汶上縣,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汶水泛決,碑陷,後邑人重立,現已移到泰安縣岱廟保存。

衡 方 碑

碑文很長,與《曹全碑》、《華山廟碑》並稱為東漢三大長碑。此碑碑文書法端正,用筆大都以圓筆為主,轉折處卻是方正的折角,筆畫粗壯古拙,收筆時運用失重頓的筆法,這與它方整的字形結構正好相互配合;

衡 方 碑

字的間架結構特別雄穩厚重,字字如同千斤重的磐石,佈局上顯得豐滿茂密。另外,此碑的隸書碑額也很有特色,用筆圓渾,結體方正,力求疏密有致。

衡 方 碑

翁方綱說:“是碑書體寬綽而闊,密處不甚留隙地,似開後來顏魯公正書之漸。”(《兩漢金石記》)楊守敬《平碑記》也說:“此碑古健豐腴,北齊人書多從此出,當不在《華山碑》之下。”

衡 方 碑

清代著名書法家伊秉綬隸書即源於此。《衡方碑》作為漢隸中雄渾厚重這一類風格的代表,對後世書法家的影響很大,唐人顏真卿、清人伊秉綬等受它的影響都非常明顯。

衡 方 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