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部「因爲名字翻譯」差點讓人棄追的電影

1:先說個人曾經非常喜歡印度的一部神片,中文譯名《三傻大鬧寶萊塢》,從而認識了阿米爾·汗這個印度國寶級明星。在那之前,聽到這個名字並沒有看的慾望,若不是因為無聊,也聽說有不少人都不大喜歡這個名字,也因為名字錯過了很久沒看,片名感覺有些誤導。按理說,寶萊塢(Bollywood)是寶萊塢製片廠外景的簡稱,位於印度孟買電影基地,代表部分印度電影產業,這個中文翻譯就覺得欠妥,因為看不出來與寶萊塢有什麼關係,沒有直譯來的好,原名叫《Three Idiots》,據說是類似於“總動員系列”約定俗成的譯法,但如果直接翻譯成《三個傻瓜》、《三兄弟》什麼的給人的懸念就比較大些,更容易讓人有看的慾望,一味追尋習慣只會讓人生膩,甚至會讓人反感和感覺到脫節。

7部“因為名字翻譯”差點讓人棄追的電影


2:The Reader

中文譯名《朗讀者》,簡潔明瞭,很上口,直奔主題。而一些其他的翻譯則顯得很不盡人意,什麼《生死朗讀》、《為愛朗讀》的,感覺有些不妥,存在明顯的劇透。

7部“因為名字翻譯”差點讓人棄追的電影


3:中文譯名《肖申克的救贖》,被臺灣譯成《刺激1995》,感覺這種翻譯掉了幾個檔次,沒有大陸翻譯的傳神啊,一部好電影翻譯被毀成這樣。

7部“因為名字翻譯”差點讓人棄追的電影


4:中文翻譯《海上鋼琴師》,香港翻譯為《一九零零的傳奇》,沒有前者來的傳神,前者給人感覺更經典。

7部“因為名字翻譯”差點讓人棄追的電影


5:中文翻譯《這個殺手不太冷》,臺灣翻譯成《終極追殺令》,雖然兩種翻譯都還不錯,但還是覺得前者給人感覺好一些,更有看的慾望,後者雖然也不錯,但如果看完會覺得前者翻譯更有意思。

7部“因為名字翻譯”差點讓人棄追的電影


6:中文翻譯《源代碼》,香港翻譯成《危機解密》,哇,不得不說,當初就是因為《源代碼》這個名字才看的,如果是《危機解密》說不定還沒看過這部電影呢。

7部“因為名字翻譯”差點讓人棄追的電影


7:中文翻譯《愛在黎明破曉前》,香港翻譯成《情留半天》,這一看就知道誰翻譯得更出色了,這個中文翻譯得太詩意了,和後者一對比感覺後面的翻譯真的很low,以前我們大學英語老師還特別覺得這個翻譯中文翻譯《愛在黎明破曉前》翻譯得特別好,這才叫傳神。

7部“因為名字翻譯”差點讓人棄追的電影


當然還有很多電影翻譯給人感覺不是那麼完美,這裡雖然舉例了很多港臺翻譯得欠妥的地方並不是有意針對,而是有些港臺的翻譯總是有些隨意和主觀了,有些還劇透甚至很生硬。當然翻譯這些東西有地區文化和譯者的主觀因素,也並不奇怪,也實在沒必要去糾結,好電影總會以優異的成績站出來,想不出名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