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文字之前,人們是怎樣發朋友圈的?知道真相的我要笑哭了!

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她的每個字,都是一首優美的詩,一幅美麗的畫。這個國家就是中國。

——印度前總理尼赫魯

你造嗎?我們每天書寫的方塊字——漢字,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並且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的高度發達的文字。

老祖宗為我們留下了如此牛氣哄哄的文化遺產,可你知道漢字是如何演變的嗎?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學者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漢字起源的說法大致有四種,即結繩記事、伏羲造字、倉頡造字和圖畫說。

一、結繩記事

結繩記事是文字發明前,人們所使用的一種記事方法。具體操作是,在繩子上打結來記錄社會熱點、時政新聞抑或緋聞八卦,以後看到這個結,就會想起那件事。但打的結多了,恐怕會一臉懵逼,搞不清每個節代表的事件。所以,人們堅決拋棄這種暴露智商的操作,逐漸發明了更加靠譜的文字。

沒有文字之前,人們是怎樣發朋友圈的?知道真相的我要笑哭了!

結繩記事

二、伏羲造字

伏羲是中國古代傳說中一位對華夏文明作出過卓越貢獻的神話人物。由於結繩記事比較坑爹,伏羲決定幫助人類創造文字。他按照萬物的形狀造出了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羊、魚、牛、人等幾百個字,還創造性地發明了漁網、古琴、音樂等。

沒有文字之前,人們是怎樣發朋友圈的?知道真相的我要笑哭了!

三、倉頡造字

《說文解字》上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蒐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 。

沒有文字之前,人們是怎樣發朋友圈的?知道真相的我要笑哭了!

四、圖畫說

圖畫說認為,原始人最開始用畫畫的方式記錄生活瑣事,後來圖畫逐漸規範,慢慢成為一種通用的表意符號,也就是早期的文字。

這種文字在之後的幾千年間逐漸演變,形成“漢字七體”,即: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甲骨文

商朝時期,迷信的人們愛好占卜,哪怕是出門倒個垃圾,都要算上一卦,占卜一下吉凶。甲骨文的主要作用,就是記錄占卜的內容和結果,所以,甲骨文也被稱為卜辭。

沒有文字之前,人們是怎樣發朋友圈的?知道真相的我要笑哭了!

金文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甲骨文的書寫比較混亂,所以更加規範靠譜的文字勢在必行,所以就出現了金文。金文就是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所以也叫作鐘鼎文。

大篆

後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諸國混戰,自然就出現了不同的文字,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秦國的大篆。

沒有文字之前,人們是怎樣發朋友圈的?知道真相的我要笑哭了!

大篆,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小篆

後來秦國統一六國,熱愛裝逼的李斯對大篆進行簡化升級,搞出了一套更加科學的小篆。

沒有文字之前,人們是怎樣發朋友圈的?知道真相的我要笑哭了!

小篆,厚德載物

隸書

相較篆書,隸書書寫速度更快。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其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奠定了楷書的基礎。

沒有文字之前,人們是怎樣發朋友圈的?知道真相的我要笑哭了!

隸書,厚德載物

楷書

後來,隸書又演變成了楷書。楷書講究橫平豎直,更容易辨認,也更方便書寫。

沒有文字之前,人們是怎樣發朋友圈的?知道真相的我要笑哭了!

楷書,厚德載物

草書

形成於漢代,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草書的原則是——能看懂就行,學得還快。但是,草書的畫風越來越飄逸,到了唐朝時期,更是出現了讓人一臉懵逼的狂草。

沒有文字之前,人們是怎樣發朋友圈的?知道真相的我要笑哭了!

草書《懷素自敘(選)》

行書

大約在東漢末年產生,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其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

沒有文字之前,人們是怎樣發朋友圈的?知道真相的我要笑哭了!

行書,厚德載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