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價比和品質不能兩全,中端數碼產品選名牌還是國產,差別會大嗎

數碼產品從電子技術不斷進步之後一直在逐漸完善體系,國外產品在技術上自然是最具有先導性的,不過幾十年來國內通過不斷的技術引進以及人才的培養,也逐漸發展出了完善的數碼產品體系,在和國外品牌的對比上,很多甚至具有更高的產品性能和更加出眾的實際使用體驗,所以性價比和品質,在國產設備上得到了真正的合一體現。

性價比和品質不能兩全,中端數碼產品選名牌還是國產,差別會大嗎

長久以來,國產數碼產品在人們眼中似乎帶有著一種異樣的光環,這主要還是因為當年功能機時代的山寨產品讓人們心有餘悸,雖然留下的這個名稱帶有趣味性的成分,但是當年很多產品的確是在性能和質量上都不堪入目,僅僅是在外觀上貼近了外國的同款產品,而且很多細節實現的也並不到位,所以才會讓消費者感到難以接受。

性價比和品質不能兩全,中端數碼產品選名牌還是國產,差別會大嗎

不過經過了這些年的發展,這一問題也開始逐漸解決,現在對於國外的熱銷產品,國內並不是採用直接仿製的做法,而是通過技術性的模仿加上一定的自主創新來打造更加差異化的品牌產品,所以現在國內市場在受歡迎程度上絲毫不亞於國外,甚至很多高端產品一樣能夠走入到國際市場上。

性價比和品質不能兩全,中端數碼產品選名牌還是國產,差別會大嗎

在這一點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播放器設備,以往我們都對於歐美產品還有日產設備更加具有好感,但是曾經在MP3時代,國產產品中就有了很多良心品牌,比如堅持到現在的山水還有魅族,在播放器上都有不小的建樹,雖然魅族已經從這一市場上轉型進入了手機行業,但是其聲音品質還有配件耳機的質量都是屬於上乘水準的,在音樂愛好者嚴眼中,魅族仍舊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音樂類型的產品。

性價比和品質不能兩全,中端數碼產品選名牌還是國產,差別會大嗎

除此之外,對於平板電腦這一市場來說也是如此,人們很多時候都會關注到產品的書面性能和設計眼光方面的額問題,國產廠商也一向以此作為衡量產品的標杆,不服的話跑個分,也成了新品宣傳或者是發售時候最常見的一種比較模式,不過這種做法對於原本的國產設備來說並不奏效,因為他們很多在內核上並不足以和國外產品進行比較,所以也經常在參數上有所隱瞞。

性價比和品質不能兩全,中端數碼產品選名牌還是國產,差別會大嗎

但是近幾年隨著元件市場的價格不斷降低,這一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英特爾降低了低端處理器市場的准入價格之後,就讓更多的國產廠商貢獻出了質量更好的作品,比如國產的臺電還有中柏等品牌,在二合一市場上的產品比起很多大牌配置都更加均衡,並且外觀設計上也逐漸貼近了國際標準,和大品牌的外觀還有使用方式按鍵佈局都幾乎一致。

性價比和品質不能兩全,中端數碼產品選名牌還是國產,差別會大嗎

所以現在的國產品牌對於市場上的競爭力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尤其是近年來即便是原本的國產小廠也已經開始逐漸通過發佈會的方式來宣傳自己的新品,不再是低調發布作為主要的宣傳方式,雖然傳統的線上發售在目前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但是作為消費者,還是願意選擇更加具有新鮮性的事物,所以一旦國內廠商也開始選擇發佈會或者是線上平臺的展示的時候,還是能夠收穫很多的受眾關注度。

性價比和品質不能兩全,中端數碼產品選名牌還是國產,差別會大嗎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這幾年國際品牌在國內市場上的電子設備銷售上幾乎佔不到任何便宜,國內品牌雖然並沒有直接奮發進步的學習仿照,但是反而在不斷的產品創新上,形成了自己的技術標準以及審美特性,尤其是具有一定受眾基礎的情況下,這一點更加得到了肯定,有人支持便能夠形成足夠的影響力,現在提到國內品牌,人們也能夠耳熟能詳的做一個品牌性價比以及個人意見的排行,而不是盲目的跟從國際大品牌的腳步。

性價比和品質不能兩全,中端數碼產品選名牌還是國產,差別會大嗎

所以現在選購電子產品的時候,並不一定要完全跟從國際化的視野,單純的從國內品牌出發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消費者市場上的趨向已經更多的開始關注價格更加低廉同時能夠提供相對不錯的性能的國內產品,比如在微軟推出高價的surface的時候,人們往往會對它的高售價望而卻步。

性價比和品質不能兩全,中端數碼產品選名牌還是國產,差別會大嗎

但是同類型的產品裡面,國內的聯想miix做的也是相當到位,而且在設計語言上甚至有所超越,同樣的配置硬件幾乎只需要一半左右的價格就能夠購買到,既有了品牌保障,同時也能夠得到良好的使用效果,那麼消費者自然會選擇更加具有性價比的低價品牌。

性價比和品質不能兩全,中端數碼產品選名牌還是國產,差別會大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