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最著名的10句話,句句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長篇小說,作者羅貫中,作品取材於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的歷史, 在民間傳說、民間藝人創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工而成,其取向是現實主義的。

1、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出自《三國演義》。一切都準備就緒,只差最後一項重要條件了。

2、彼一時,此一時也。

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回》。隨著時間的變遷,客觀環境改變了,做事的準則和標準也要跟著改變。

《三國演義》最著名的10句話,句句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3、天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回。把天下搞亂極易,但使天下安定下來就極難了。這是司徒楊彪勸說董卓之言。其意是強調安寧天下之不易,應以國計民生為重。這話在任何時代都是當權者所應牢記的。

4有道伐無道,無德讓有德。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回。討伐別人不是不可以,但須師出有名,要以有道之師討伐不義之師,才合乎正道;讓他人讓位也不是不能,但必須是以有德者代替無德者,而不是相反。此言征戰要合乎道義,治國要以德服人。

《三國演義》最著名的10句話,句句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5、治國者,必以奉法為重。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六回。治國的人一定要以奉公守法為重。此言領導者帶頭奉公守法、不徇私情,才能促進自覺守法的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治亂存亡,其始若秋毫。

6、人情勢利古猶今,誰識英雄是白身。

出自《三國演義·第一回》。古往今來,人們都是勢利的,他們往往根據地位、權力、名望等外在之物來對待一個人,在這種世俗中,誰又能識別真正的英雄呢?

《三國演義》最著名的10句話,句句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7、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天下的形勢就是分裂久了,到一定的時候必然會歸於統一;統一久了,到一定的時候必然會分裂。說明社會形式總是不斷髮展變化著的。

8、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出自《三國演義·第一回》。不能同時出生,但願同時赴死。比喻友誼堅貞。

《三國演義》最著名的10句話,句句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9、用武則先威,用文則先德;威德相濟,而後王業成。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六回。濟:幫助、接濟、補益。要動武,務必要先顯出不可抗拒的威風。武是剛,文是柔。用武有威猛、震懾之力,用文則有以德服人、籠絡人心之效。如此,文武並用,威德相濟,王霸之業自然不求而自立。

10、為將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剛,能進能退,能弱能強。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回。做將領的人要有政治素質、思想素質,不僅僅是在戰場上打打殺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