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世界遺產地養蜂的年輕人

《汽車商業評論》 記者 劉寶華

那些在世界遺產地養蜂的年輕人

留住年輕人、讓外出上大學的年輕人回鄉、吸引外來的年輕人,即使不考慮項目本身收益,奔馳星願基金高山蜂蜜可持續生計項目已經為當地做出了額外貢獻。

90後段北璐是湖南長沙人,在四川大學讀的本科,生物科學試驗班。她一直對生態、環境保護、氣候變化感興趣,上大學期間就跟老師做了很多關於社區、大熊貓保護的項目。

2014年畢業時,她拿到了美國密西根大學的錄取通知但沒有立即去讀,而是保留一年學籍,在一家叫做自然人基金會(Human and Environment Linkage Programme,簡稱HELP)的NGO組織做了一年,工作內容是在雅安做災後重建、在臥龍做減緩人獸衝突的生態圍欄項目。

這些項目關注的是生態脆弱地區的可持續生計問題,段北璐說一年時間讓自己學到很多:社區到底是什麼樣子,一個真實的社區有哪些需要科學去解決的問題。

2015年她去美國讀了碩士,自然資源與環境學院,小方向是環境政策與保護生態學。2017年8月回國,次年3月她再次與HELP取得聯繫,此時原HELP團隊本土化為“汶川縣熊貓鄉村綠色發展協會”,簡稱熊貓鄉,受梅賽德斯-奔馳星願基金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託,在雅安市寶興縣磽磧鄉開展高山蜂蜜項目的可持續生計探索試點。

段北璐對這個項目非常感興趣,加入了進來。“它的設計理念特別好,以養蜂為核心來發展可持續生計,能同時兼顧生態保護和減輕貧困。而且它以合作社為管理單元,有很多可以探討的東西,這也是很吸引我的一個點。”

那些在世界遺產地養蜂的年輕人

項目選擇寶興縣磽磧鄉因為這裡是大熊貓棲息地世界遺產地,海拔2300米以上,當地居民的生計選擇不多,過度放牧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高海拔地區的草場嚴重退化,直接和間接地影響到高海拔野生動物的生存。養蜂不會對當地環境產生負面影響、又能為居民增加收入。

2017年4月,梅賽德斯-奔馳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的“自然之道奔馳之道”中國世界遺產地保護和管理項目第三期(2017-2020)正式開始,項目將以改善遺產地可持續生計為主要內容而展開,寶興縣磽磧鄉的高山蜂蜜成為被支持項目之一。

那些在世界遺產地養蜂的年輕人

段北璐在高山蜂蜜項目中擔任科學官員,負責觀察項目執行不偏離設計初衷,項目與生態環境的影響,幫助參與者提高各個方面能力和素養。例如她帶動當地合作社發起“隨手拍”蜜源植物監測,幫助遺產地居民對生活環境產生更多的好奇,自主監測當地植被及野花群,並彙編了一本養蜂的蜜源手冊,幫蜂農瞭解當地都有什麼蜜源植物、分別在什麼時候開花等知識,提升蜂農認知的同時也為當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做出了貢獻。此外,北璐也做一些蜂蜜銷售環節的市場調研。

半年的實踐讓她收穫很多,“對這個地方的社區生態更加了解了,發現很多科學理論上的東西不能直接切到社區,是存在鴻溝的,需要大家相互之間建立信任,相互之間一起商討。當地人是很有智慧的一群人,他們不是受過高等教育、能講出很多理論的人,但是對當地農牧業很有經驗和想法,我也學到了很多。”

另一個90后王海潔是磽磧鄉當地人,藏族,2017年大學畢業後沒有像大多數人一樣去大城市打工,而是回到家鄉加入高山蜂蜜項目。

王海潔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又受過高等教育,她成了蜂農與外部支持力量之間的紐帶和橋樑,為兩邊服務。例如在引入新式蜂箱的時候,觀察蜂農們有什麼實際問題,請相關領域的老師給蜂農做指導和培訓。

“這個項目非常有意義,能為家鄉做事很開心,項目團隊裡都是非常好的人,都很照顧我、很細心地教我。我的同齡人都在外面打工,聽他們說很多事情都得靠自己摸索,我覺得在這方面我很幸運,成長得更快一些。”王海潔說。

王海潔在這個項目做了一年半時間,作為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她覺得項目對村民最大的改變是讓大家知道了生態保護的意義,“之前大家都是靠畜牧業,接觸到養蜂之後才知道養蜂對植物環境有益,過度放牧會破壞環境,如果有更好的生計選擇他們就不會去放牧了。”

那些在世界遺產地養蜂的年輕人

第三位90後是仁娜斯巴養蜂合作社社長李永強,帥氣的藏族小夥子。

李永強當兵復員回到家鄉後也參與到高山蜂蜜項目中,並擔任仁娜斯巴養蜂合作社的社長。社長要自己養蜂,要組織好合作社其他養蜂戶,幫助大家解決問題,還要爭取發展新的養蜂戶。

清瘦黝黑的李永強不善言辭,幹起活來是一把好手。在蜂場打開蜂箱為媒體記者介紹和演示時,其他人都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蟄保護服,只有他只戴一雙手套,連面部都無需防護。他說自己不怕蜇,已經跟蜜蜂成了朋友。

“我們養蜂的初衷是為了提高家裡的收入,現在慢慢的在做成自己的一個主業,因為養蜂不僅對環境有保護作用而且收益更好,是可持續的。明年我們會發展更多新成員加入到合作社,擴大養殖規模,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提高產量。”李永強說。

那些在世界遺產地養蜂的年輕人

9月初,跟隨梅賽德斯-奔馳星願基金與星願使者們共赴世界遺產地可持續生計高山蜂蜜項目實地走訪時,《汽車商業評論》記者對這三個90後年輕人印象深刻。

在中國農村普遍面臨年輕人流失窘境時,能留住年輕人、讓外出上大學的年輕人回鄉、吸引外來的年輕人,即使不考慮項目本身收益,高山蜂蜜可持續生計項目已經為當地做出了額外貢獻。

項目本身包含對當地居民的養蜂培訓,推廣養蜂技術和新式蜂箱,幫助他們建立農村合作社,支持產品進行專業機構的安全檢測,教授營銷技能,協助搭建微店平臺,創造替代生計和經濟效益,緩解植被荒漠化的問題。

那些在世界遺產地養蜂的年輕人

2017年,高山蜂蜜可持續生計項目共培訓兩個村落200餘人次,並於7月創立仁娜斯巴藏蜜品牌,共產出3000餘斤完全生態友好型流程標準的高質量高山蜂蜜,總產值約合30萬元。2018年因花期降雨量大,產量大幅下滑,蜂農經受了一次考驗。

但項目組和蜂農絲毫沒有為增加產量降低標準,嚴格要求蜂場距離農田垂直高度200米以上,直線距離1.5公里以上,不僅要保證蜜蜂正常採蜜,更要遠離農田和村落,避免農殘汙染。

高標準的蜜源控制和加工過程讓出產的仁娜斯巴藏蜜波美度達到43以上,在天然蜂蜜中極為罕見。這樣的蜂蜜在存放得當的情況下1000年後仍可正常食用。

截至2018年5月,該項目共發展了約超過70戶村民按照遺產地生態友好方式開展中蜂養殖和蜂蜜生產。接下來,高山蜂蜜項目也將擴展至臥龍地區,以臥龍鎮足木山村為主,參考原有執行模式,以更全面深入地探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的可持續發展。

梅賽德斯-奔馳星願基金和項目相關方9月初的回訪是為了解高山蜂蜜進展情況和蜂農的實際需求。

奔馳星願基金管委會主席,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張焱在探訪過程中說:“我們希望通過深入地探訪和體驗高山蜂蜜項目,能夠更加了解項目情況、瞭解執行團隊、瞭解當地居民的狀況。同時,我們也將繼續充分整合奔馳優勢資源,以奔馳星願基金為平臺,吸納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

針對今夏磽磧地區的降雨量較大、蜂蜜產量受損嚴重的實際情況,梅賽德斯-奔馳星願基金便及時地充分發揮資源整合的能力,在99公益日期間為高山蜂蜜項目的生產工具展開眾籌,星願基金將根據公眾的籌款額同比配捐。除了基本養蜂工具,眾籌所得款項還會用於幫助蜂農購置目前經濟上無法負擔的專業儀器,比如蜂場蜂箱監測儀器、儲存室相關設備等,為蜂蜜的食品安全健康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