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上市首日市值比肩百勝中國 背後管家招行大賺利是

這位火鍋一哥將IPO定價在14.8—17.8港元招股區間的上限,上市首日其盤中市值一度摸高1000億港元,超過百勝中國,並相當於9個呷哺呷哺,張勇的門店高速擴張戰略對其高市值的影響十分明顯,但其盈利效率已至天花板的現狀並未改變

海底撈上市首日市值比肩百勝中國 背後管家招行大賺利是

《投資時報》研究員 王漢林

作為十年以來香港市場第一個大型餐飲消費服務IPO公司,海底撈(6862.HK)自發布招股信息以來即頗受市場熱捧。

海底撈今日(9月26日)開盤價為18.8港元/股,較17.8港元/股發行價上浮5.6%。盤中一度較發行價漲幅超10%,摸高至19.6港元/股,市值也相應接近1037億港元。隨後該股走勢回落,並一度險些破發。截至發稿,該公司市值已回落至950億港元。

據公司公告稱,海底撈於9月12日正式招股,每手1000股,最低入場費達到17979.37港元,進場門檻為港股新股最高,擬籌資9.63億美元,於9月26日正式掛牌上市。由於上市前散戶和機構投資者的大舉超額認購,國內最大的連鎖火鍋巨頭海底撈已將其香港IPO定價在17.8港元,為14.8—17.8港元招股區間上限。該公司將在全球範圍發售股份4.25億股,其中,香港發售股份3820.8萬股,國際發售股份3.86億股,其籌資目標總額9.63億美元。

至招股結束,海底撈公開發售部分(佔總發行的9%)已經被超買逾4倍,共約1.3萬份申請,而面向機構投資者的國際配售股更是獲得20倍的超額認購。

與今年在港股上市的其他巨頭企業相比,海底撈也毫不遜色。

2018年7月9日上市的小米集團(1810.HK)最高發售價每股22港元,以每手200股計算,入場費上限約4400港元。小米IPO公開配售超額認購約8.5倍。國際部分也獲得輕微超額認購,超額認購1.1倍。

9月13日截止招股的美團點評(03690.HK),據悉凍資約26億元,若以公開集資額17.29億元計,相當於超額認購約0.5倍。

此前,海底撈曾透露,已從5家基石投資者手中獲得3.75億美元,佔到IPO發行規模的40%,分析稱高於常規水平。其中,高瓴資本和景林資產管理公司分別承諾投資9000萬美元,摩根士丹利亞洲和摩根士丹利投資公司將共同持有價值8000萬美元的股份,Snow Lake和Ward Ferry將分別投資8000萬美元和3500萬美元。

據悉,國家主權財富基金中投、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挪威央行、瑞銀、富達和野村等著名機構都參與了海底撈的此次認購。若海底撈成功實現9.63億美元的融資目標,將使其成為今年香港第5大IPO,僅次於中國鐵塔(0788.HK)、小米、美團點評和平安好醫生(1833.HK)。對於一家餐飲企業,這是相當罕見的表現。

張勇夫婦身家再升

以17.8港元的價格計算,海底撈的市值將一舉達到約120億美元。而張勇夫婦共持有海底撈約20.9億股,按照公司市值來看,張勇夫婦僅憑本次上市將至少再增加47.66億美元(約合324.09億元人民幣),而總身家則可能突破550億人民幣。

不要忘了張勇旗下產業可不止一家海底撈。Wind數據顯示,就在海底撈上市同一日,張勇旗下為海底撈提供火鍋底料的上市公司頤海國際(1579.HK)以19.32港元/股高開,不過隨後股價回落,最低觸及17.8港元/股,總市值達192.6億港元。

2016年12月,用友與海底撈集團旗下的上海海悅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簡稱海悅投資)發起成立紅火臺餐飲雲服務有限公司,主要做餐飲企業信息化與互聯網餐飲服務,張勇擔任副董事長。海悅投資也是安徽訊飛至悅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東,持有41.3%的股份,訊飛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另外的51.7%,訊飛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科大訊飛的全資子公司。

另外,海底撈也是雲鋒基金的大股東之一。在海底撈底料公司頤海國際衝刺IPO時,馬雲旗下的雲峰基金佔股6%。

同時,張勇在教育、娛樂方面也有涉足,分別成立了成都海途教育、簡陽市悅海遊樂等全資子公司,在商業地產領域,簡陽市海底撈總部經濟及中央商務區項目也已進入全面裝修階段。

諸多資本助力下,海底撈業績高速發展。數據顯示,2017年該公司總營收為106.7億元,較上一年度同期的78.08億元增長36%,並實現淨利潤11.94億元,較上一年度同期的9.78億元增長22%。以招股價上限17.8元計算,市盈率達到79倍。

據花旗銀行統計,目前包括麥當勞、星巴克、百勝中國等九間國際連鎖餐飲品牌,2019年預測市盈率平均值為27倍,其中擁有肯德基、必勝客在華經營權的百勝中國估值22.4倍;包括呷哺呷哺(0520.HK)、大家樂集團(0341.HK)等大中華區餐飲品牌2019年預測市盈率平均值為14.9倍,其中同為連鎖火鍋品牌的呷哺呷哺估值為17.7倍。

花旗銀行分析師此前表示,海底撈的高速增長主要靠今年分店大幅增加70%帶動,但激進的擴張計劃將削弱公司的同店銷售表現,而且公司並無“海底撈”的商標擁有權,因此估值應比全球連鎖餐飲同業有折讓才算合理。

而保薦人之一的招銀國際給海底撈的估值高達1000億元,與百勝中國彼時市值接近。而Wind數據顯示,截至發稿,百盛中國市值為134億美元(約合920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甫一上市,海底撈已然超越前者。

據悉,招商銀行(600036.SH)為海底撈多年來唯一一家主要往來銀行。近3年時間裡,海底撈的負債增加了18億元,從披露的往來銀行信息來看,這18億元中的大部分應該是招商銀行的貸款。同時有消息稱,海底撈的企業現金管理、貸款、員工工資發放、高管們的私人銀行、IPO業務等方面已被招商銀行全面承包,而通過擔任海底撈的IPO聯席保薦人,招商銀行可以大幅降低其貸款風險,同時,吸收大筆存款以及零售客戶也在意料之中。

擴張過猛提升空間小

按照招股價上限計算,海底撈最多將募集75.65億港元。據招股書披露,海底撈此次IPO集資金額的60%將用於未來5年開設約390家新餐廳的擴張計劃,每家新開餐廳的資本開支約為800萬元至1000萬元。

近年來,海底撈不斷加大在內地及海外市場的餐廳網絡擴張。截至2018年6月底,公司在中國內地共有316家餐廳,一線、二線、三線及以下城市餐廳數量分別為78、153、85家,同時在境外擁有25家餐廳,分別位於臺灣、香港、新加坡、韓國等地,海外營運收益貢獻佔比已達到7.5%。

2015年初至今,海底撈在全球的餐廳數量已由112家飆升至362家。公司表示,計劃今年整體新增180—220家餐廳,並在未來數年維持這一增速,其中15—25家位於海外。

海底撈的擴張趨勢在近幾年愈發明顯,其在2017年底擁有門店273家,目前擁有363家,今年已經新開了90家,目標是今年還要繼續新開110家,預計在18年底達到473家。有業內分析人士稱,海底撈的高速擴張是為了獲得市場對其未來成長性的一直看好以得到更高的估值,畢竟對於這家傳統餐飲企業而言,開新店幾乎是唯一實現業績高速增長的方式。

招股書顯示,海底撈去年開設98家新餐廳,翻檯率平均為每天4.6次,今年上半年進一步加快開店速度,新增71家餐廳,截至6月底翻檯率下跌至平均4.2次。但公司表示,去年新開的97家餐廳及今年上半年新增的63家餐廳已達到初步月度收支平衡。

但從其現有餐廳以及整體的翻檯率來看,海底撈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都維持在5.0左右,可見這幾乎是海底撈翻檯率的天花板,因為營業時間和顧客用餐時間等方面限制,其翻檯率難以繼續提升。

此外,從海底撈的招股書可以看出,海底撈的新店仍集中於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而這也難免面臨門店間互相競爭的情況,導致效率下降。

有分析人士稱,如果海底撈在2018年已經接近了長期的開店天花板,那麼它未來的盈利天花板也就隱隱可見了,不久海底撈就會成為收入和利潤增速長期接近於通脹的企業。

同時,由於高速擴張,海底撈的資產負債率也大幅上升。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由2016年的17.9%顯著提升至2017年的73%,不過該比率在2018年上半年回落至50.7%。截至今年7月底,公司流動負債淨額為18.92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