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辦公真的有利於工作溝通嗎

開放式的辦公空間已經成為了不少企業辦公環境的標配。時尚簡約的設計、輕鬆自由的工作環境、加上高利用率的空間,看起來很適合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但是,這些年開放式辦公也廣受詬病,因為員工沒有獨處的空間,缺乏隱私,而且工作還很容易受到旁邊同事的打擾。對此,許多企業老闆認為不打緊,因為開放式辦公是有利於工作溝通的,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開放式辦公真的有利於工作溝通嗎

來自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教授伊桑·伯恩斯坦(Ethan Bernstein)的研究卻給出了打臉的結論。伯恩斯坦教授的研究團隊選擇了2家從非開放式辦公空間搬到開放式辦公空間的世界500強企業作為研究對象。

他們使用了一種叫做“社交距離傳感器”(sociometric)的可穿戴式設備來收集員工的聲音、肢體活動等數據,分析員工面對面交流的數量。此外,他們還收集了員工的電子郵件數據和即時通訊軟件數據。在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這兩家搬入開放式辦公空間的公司,員工面對面交流的時間減少了77%,而電子郵件的使用率上升了67%,即時通訊軟件的使用率上升了75%。

實驗結果表明,在每個人都能看見大家的開闊辦公空間裡,人們不是花更多時間與同事“合作”,反而是埋頭於自己的事情,試圖用各種方式保護自己的隱私。

對於研究結果,伯恩斯坦教授認為,保護隱私是人類的天性,當我們在現實中沒有保護隱私的空間時,我們就會努力找到其他辦法。而數字技術剛好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空間。其實,有心理學家曾經也分別對員工們在更換開放式辦公室之前、更換一個月後,以及六個月之後對於辦公環境的滿意程度進行過評估,並綜合考量了他們的受壓能力、工作表現和人際關係。然而數據證明,員工的表現並不如人意,開放式的辦公空間讓他們更有壓力,工作精力不容易集中,而不是讓他們倍感親密,同事們甚至因此疏遠。

雖然曾經的研究表明,開放式辦公空間能夠提升員工之間的溝通與合作,但實際上,相比起獨立辦公,這樣做反而降低了人們的工作效率。不過,對於許多創業公司來說,員工人數不多,為了提高辦公場地利用率,開放式辦公也許是更好的選擇。

既然如此,該如何平衡企業成本、員工隱私和工作效率的關係呢?我們可以從最新的辦公空間設計趨勢中獲得一些思路。

開放式辦公真的有利於工作溝通嗎

劃靈活多樣的辦公環境可以區分整個辦公空間,為員工提供不同的工作環境選擇,包括可以獨立辦公的小型隔音房、項目辦公區和種類風格各異的會議區來滿足不同的需求。

小型隔音房可以鑲嵌式地分佈在開放空間中,員工可以預定或者按需分配,使用者可以控制空間的透明度、溫度、燈光和聲音等。

項目辦公區則是可以在專心完成任務和隨意休息交流之間來回切換的半封閉式空間,項目團隊可以在其中協同工作,不受其他團隊打擾。

會議區則是可以分享內容並面對面互動的封閉式空間,員工可以按照喜好控制空間內的燈光、聲音、透明度,而牆壁上配置有顯示屏,可以利用座椅內的一體化電源將筆記本與顯示屏連接,向其他小夥伴展示想法,進行頭腦風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