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真的很黑暗嗎?真實的情況到底如何?

瀝青2015


元朝末年是另一種黑暗,在歷史上非常另類。由於史料相當匱乏,元朝社會史一直都是個巨大的疑問。後世至今也不太清楚元朝社會的狀況。另外,由於辛亥以來明太祖的地位越加提高,民族立場也遮蔽了很多真相。

基本上,關於元朝末年的形勢,以下的論點應該能夠成立:


一,政治上出現裂變,漢軍萬戶世侯基本上被清洗出局。漢軍勢力以張弘範之子張珪為代表。該家族立場堅定,一直對元朝忠心耿耿。但在元仁宗後期,張珪在仁宗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太后暴打。《元史·張珪傳》有明確記載:

《元史·張珪傳》:延祐二年,……皇太后以中書右丞相鐵木迭兒為太師,萬戶別薛參知行省政事,珪曰:「太師論道經邦,鐵木迭兒非其人,別薛無功,不得為外執政。」車駕度居庸,失列門傳皇太后旨,召珪切責,杖之。珪創甚,輿歸京師,明日遂出國門。……帝驚曰:「鄉別時,卿父無病。」景元頓首涕泣,不敢言。帝不懌,……。

張珪出於忠心,對太后的兩個人事任命持反對意見,太后出手暴打,張珪受傷相當重。而且不敢對皇帝彙報情況。由此可見,漢軍萬戶勢力被後黨以羞辱的方式踢出中樞了。太后名為弘吉剌·答己,屬於王室的傳統姻族弘吉剌部,這批貴族後面是德薛禪家族和哈剌哈孫為代表的一批王室護衛家族(比較儒化)。他們在成宗死後的多位之爭中戰勝了欽察人伯嶽吾氏,同時也打擊了漢軍勢力的代表張柔家族(應該說是一個戰略錯誤)。

二,文化風氣鉅變。忽必烈後裔中,安西王一系是信仰伊斯蘭教的(阿難答為其中最著名者),另外是欽察人也信仰伊斯蘭教。這批貴族與傳統蒙古貴族之間,自元成宗死後即開始漫長的權力鬥爭。欽察人伯嶽吾氏逐步興盛,先後出了皇后卜魯罕、權臣燕鐵木兒、唐其勢等人。這批貴族很大可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另外,蒙古四大汗國中,在元朝後期幾乎都改宗伊斯蘭教,蒙古本部貴族處於孤立之中,形成了相當盛大的聲勢。從一些零星線索可知,天曆之變後,欽察人完全勝出,處於壓倒性優勢,由此帶來了忽必烈漢化政策的終結。

拉施德《史集》:阿難答自幼受一穆斯林家庭撫養……木速蠻(即穆斯林)的信仰在他心中已經鞏固起來,不可動搖……他在自己的營地上建立清真寺,經常唸誦《古蘭經》,沉湎於祈禱……他還使依附於他的15萬蒙古軍隊的大部分歸信了伊斯蘭教。
《元史·列傳第一·后妃一》:卜魯罕皇后,伯嶽吾氏,駙馬脫裡思之女。……京師創建萬寧寺,中塑秘密佛像,其形醜怪,後以手帕蒙覆其面,尋傳旨毀之
《元史·祭祀·祭器》:中統以來,雜金、宋祭器而用之。至治初,始造新器於江浙行省,其舊器悉置幾閣

從青花瓷考古中也可得知,仁宗後期開始出現的元青花,其審美意趣和器物形制均為歐亞和伊斯蘭風格,如鈷藍和八方器。早在英宗時期,祭祀禮器即不再沿用宋金舊制。由於歐亞諸汗國均改宗伊斯蘭教,對蒙古本部也形成了巨大壓力,欽察人的掌權,可能加快了這個步伐。有理由認為,天曆之變後,諸色目人在元朝的勢力是壓倒性的。蒙古本部貴族和漢軍勢力都處於弱勢之中。

三,漢地可能出現了整體淪落。張珪被驅逐回家後,厄運並沒有消停。天曆之變中,歐亞勢力集團乘亂滅絕了該家族。張珪的五個兒子和多名侄子被殺。元末明初文人葉子奇認為,元朝後期出現了財富和權勢的巨大不公,中原漢地整體上處於淪落地位,因此韓山童等倡言元朝“蘊玉璽於海東,取精兵於日本。貧極江南,富誇塞北。”“託此說以動搖天下”。其中細節不可得知,可以推測,欽察人和歐亞汗國出現了某種重商主義傾向,導致農耕為主的中原漢地在經濟上處於不利地位。

《草木子》:元朝自混一以來,大抵皆內北國而外中國,內北人而外南人,以至深閉固拒,曲為防護,自以為得親疏之道,是以王澤之施,少及於南;滲漉之恩,悉歸於北。故貧極江南,富稱塞北。……韓山童詐稱徽宗九世孫,偽詔略曰:“蘊玉璽於海東,取精兵於日本。貧極江南,富誇塞北。”蓋以宋廣王走崖山,丞相陳宜中走倭。託此說以動搖天下,當時貧者從亂如歸。朝廷發兵誅之,雖即擒獲,而亂階成矣。

一個證據是劉福通家族的遭遇。劉福通家族屬於“界首劉氏”,前些年發現了族譜,證明其家族確實是本地鉅富,並非普通的貧民。劉福通家族在以欽察人掌權後,可能地位急速降落,導致他本人參加了民間邪教組織。另外,他的同事杜遵道也出身國子監,並非流民一類。


因此可以推測,天曆之變後的元朝出現的最大問題是經濟社會問題,而不是政治問題。欽察人掌權後,可能實施了不利於中原漢地的經濟政策(主觀上可能還沒有這個意思),導致整體出現淪落感,於是刺激了民族情緒。至於傳說的四等人之類,還要找到可靠證據才能論定。


歷史咖啡


就史料來看,元朝末年的所謂“黑暗”,主要並不體現在以漢人為主體的社會大眾的生存狀況上,與一般的想象相反,由於元朝中期元仁宗、元英宗及元文宗、元惠宗以來,蒙古統治者對漢族士紳階層的防範之心漸淡,加之這幾位蒙元皇帝自身對於悠久的漢族文化的傾慕,使得漢人群體、尤其是漢族士紳在相對寬鬆的思想環境、較輕的稅賦要求的基礎上,政治地位也有了明顯提高,被廢止已久的科舉取士制度也得以恢復,(中間有過反覆),不少漢人官員得以進入中央政府的高層。。。。。。這一切,多少贏得了漢人士紳對於元王朝的擁戴,以至於在後來元末農民戰爭期間,漢族士紳自行組織軍隊幫助政府積極鎮壓農民軍等反元勢力。

那麼元末的“黑暗”又體現在哪裡呢? 我以為主要在兩個方面:

其一,是蒙元統治群體內部由於多年的爭權奪利、加之固有的家族部落勢力,從而導致了一場接一場的激烈內訌,最終演變出了幾乎波及全國的天曆之變,(又稱兩都之戰),在這場傷亡慘重的內戰中,大批的蒙元宗親貴族、軍事世家遭到覆沒,整個統治階層的元氣大傷。戰後以燕帖木兒、唐其勢的欽察衛軍事集團,和以伯顏、脫脫為首的蔑兒乞貴族勢力,先後把持朝廷大權,引起蒙古諸王的嚴重不滿,其惡果在之後的元末戰亂初期暴露無遺。

其二,則是元朝後期對於傳播於民間的宗教勢力缺乏有效管控。以白蓮教為首的宗教組織發展迅速,很快成了能夠顛覆地方政府的準軍事組織。所謂元末農民起義的導火索,其實不是什麼修河苦民,而是白蓮教組織精心策劃的、以激反大批因修河而聚集起來的民眾力量。在其後借農民戰爭而先後崛起的龍鳳、天完政權,其本質依然是白蓮教組織為骨幹的半宗教政權。甚至連明太祖朱元璋在解決龍鳳政權韓林兒之前,也是以尊崇白蓮教龍鳳政權為宗主的。只是在與白蓮教龍鳳政權劃清界限,進而消滅了另一個白蓮教天完政權的後繼者陳友諒大漢集團後,明太祖及其幕僚們才改弦易轍,打出了驅除韃虜的民族主義的旗號,並進而統一全國的。




史海悠遊閭春暉


問題只提到元朝末年的黑暗,實際上,元朝初年更黑暗。

因為抵抗蒙古入侵,漢人被屠殺7000萬,城市、宮殿、書院、醫所、藝術中心被燒燬。

農田被徵為蒙古達魯花赤(俗稱韃子)的牧場,農民淪為奴隸。中國開啟了百年暗無天日的歷史。











DI的老虎山


元朝和蒙古時代比起來對於漢人的態度友善多了。蒙古人之前抓住了俘虜除了女人和匠人外都咔嚓了被殺的漢人何止百萬。進入蒙元時期發現咔嚓那是殺雞取蛋,把百姓留著生產一年的賦稅比自己大規模戰爭掠奪的還多而且是可持續的。所以忽必烈還是進行了比較大的改革的,讓蒙元變成了一個封建國家不再是奴隸國家。只是人分三六九等漢人地位很低,漢人殺了蒙古人是殺頭,蒙古人殺了漢人不過才罰款最多判個一年。元朝禁止漢人打獵,學武術,持有武器甚至據說用菜刀都要申報,還禁止漢人集會拜神,甚至漢人不得夜間活動,據說還有什麼初夜權但僅僅見於野史。

其實元朝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天災,一百年裡有三十多個冬天異常寒冷,黃河流域水災旱災頻繁發生也不知道是蒙古人治理缺法還是異常的氣候使然,元朝政府開始還是積極救災和賑濟的,可是架不住災害實在多壓力實在大,朝廷多印紙鈔通貨膨脹,賦稅越來越高,據說賦稅是南宋的幾十倍。民怨越來越大各種農民起義不斷。

元朝的稅收制度也是漢人想不到的採用包稅制度,把稅承包給個人,這些商人很多不知道有效鼓勵生產,只知道盲目剝削有些甚至殺雞取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