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鼓勵農民進城務工」到「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你懂了麼?

“從鼓勵農民進城務工”到“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是一個時代號召的大轉折。


可能很多農民朋友還沒有轉過來這個彎兒,但是時代的發展已經“轉彎”了。跟緊時代才能發展,跟緊時代才能致富,2018年,農民到底該去哪裡呢?

是依舊執著的進城務工還是“迷途知返”回鄉創業呢?

進城務工仍是絕大多數農民的選擇

從“鼓勵農民進城務工”到“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你懂了麼?

僅僅是一個號召,就讓農民工“打工二十年,一朝把家還”是不現實的。

有些農村地方除了號召外,這些年,還出臺了各種獎勵政策、補貼政策。除了常見的農業補貼外,針對農民返鄉創業,也有了各種各樣的補貼和獎勵。

比如,有的地方給每一個回鄉創業的農民發放五千元的獎勵,還提供免稅收等支持。

但是,這些優惠政策很難吸引大多數進城務工的農民,關鍵問題在於,農民之所以進城務工,就是不知道在農村老家能幹什麼?會幹什麼?幹什麼能賺錢?

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離開家鄉老小一個人出去闖蕩,都是不知道在家裡幹啥?即使給每一個返鄉的農民工發補貼,也會拿了補貼再進城。

很簡單,在農村沒事幹,總不能混吃等死吧?

在家種地是混吃等死麼?

從“鼓勵農民進城務工”到“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你懂了麼?

在以前,村裡經常議論紛紛的事兒是,誰家的孩子今年出去打工賺了多少錢回來!多有出息!而誰家的孩子今年一直在家裡遊手好閒、混吃等死!

儼然,把混吃等死和在農村種地掛上了鉤!

在老一輩農民的觀念裡,那些說要在家種地的,都是遊手好閒、混吃等死的!

原因很簡單,在以前,進城打工是時代的主流,是他們那個時代最好的選擇。

可如今,在家種地,真的就是混吃等死麼?

絕大多數還真是。

種地,目前在大多數農村,還是低收入、低質量生活的代表。

偶爾有一兩個能致富的,也帶動不了大多數。

所以,目前回農村創業,還是要面臨著巨大的風險的,即使有政策上的補貼和支持,風險也是自擔的。

什麼人回農村?什麼人去城裡?

從“鼓勵農民進城務工”到“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你懂了麼?

以前是,年輕人去城裡,老了留在農村。

未來,將是年輕人回農村,老人也回農村。

年輕人回農村,是因為隨著城市的發展,城裡發展空間越來越小,越來也窄。而農村的機遇想比城鎮,競爭壓力會小很多,必然會有年輕人會選擇農村的。

哪裡有發展空間,哪裡就有人才?

這是亙古不變的規律。

而老人之所以回農村,已經是現狀了。

更多的人習慣於回農村養老、休閒!

這是城鄉環境、文化的差異,未來這個差異還會更大。

這是我們說得以前和未來。

而如今,該去城裡的還是要繼續去城裡。

該在農村的,還是繼續留在農村。

機遇沒有完全來之前,大部分人都是在觀望。只有等機遇真正起來,讓進城的農民看到在農村也能發家致富,也能買車買房、娶媳婦!

這時,不用給補貼、不用給獎勵,農民工也都爭著回農村!

以前,我們都說要進城闖一次?

2018年,我們要問你的是:“你要不要回農村闖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