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角的非洲與亞洲有何藝術功效


犀牛角的非洲與亞洲有何藝術功效


是哺乳類犀科的總稱,也是僅次於大象體型大的陸地動物,主要分佈於非洲和東南亞。

非洲的白犀牛和黑犀牛都有兩隻角。而亞洲只有蘇門答臘犀牛有兩隻角。餘皆獨角。獨角藥用價值非常高,據說是非洲犀角的20倍。

中國犀牛是指原分佈在中國境內的3種犀牛:大獨角犀(印度犀)、小獨角犀(爪哇犀)和雙角犀(蘇門答臘犀),於1922年在中國境內全部滅絕。

中國犀牛曾廣泛分佈在南方各省,主要棲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緣山地地區。唐朝時,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甚至青海都有分佈。明朝時,只分布在貴州、雲南。

犀牛角是一種珍貴的清熱、涼血中藥材,其皮和血也可入藥,救人無數,在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記載,另外犀牛皮也在古代被廣泛用於士兵皮甲製作,這加速了其滅絕速度。

1916年,最後一頭雙角犀(蘇門答臘犀)被捕殺;1920年,最後一頭大獨角犀(印度犀)被殺;1922年,最後一頭小獨角犀(爪哇犀)被殺。此後,沒人能在中國再看到任何一頭犀牛。


犀牛角的非洲與亞洲有何藝術功效


犀角比象牙更為稀有,在古代它與夜光璧、明月珠相提並論。《戰國策·楚策》曾載,楚王“遣使車百乘,獻雞駭之犀,夜光璧於秦王”;《漢書》記“南越王趙陀獻文帝犀角十”;道教文化中的八寶之一就有犀角,然而宋元以前的犀角雕刻極為罕見。


犀牛角的非洲與亞洲有何藝術功效


康熙犀角萊菔尊,曾在佳士得被拍到3990萬港幣

如今,在國際國內的收藏市場上,犀角拍賣屢創新高,成為雜項之冠。被雕刻打磨過的犀角,遠觀似蜜蠟般通透,又似田黃般溫潤靈動,這塊巨型動物頭上的精靈,因其獨特的藥用價值後又昇華的藝術價值而變得極為珍貴,又因珍貴引來近乎滅絕的對於犀牛的殺戮。


犀牛角的非洲與亞洲有何藝術功效


亞洲犀牛角

毋庸置疑,犀牛最大的威脅來自於人類。東亞國家,犀牛角是傳統的藥材。阿拉伯國家,則把犀牛角看作社會級別的象徵;在也門和阿曼,犀牛角被用來製作儀式上使用的匕首手柄。


犀牛角的非洲與亞洲有何藝術功效


犀牛在我國境內其實也是有的,但是秦漢以前就基本滅絕了。當時我國中醫中藥又處在蓬勃期,犀角的藥用價值已日益突出,由於中國再無犀牛資源,所有的犀角靠進口和外國使臣作為禮物呈獻給當時的皇宮貴族,必然珍貴異常。

直到宋代,使用犀角製成器皿尤其是杯盞已蔚然成風。傳說犀角杯跟象牙筷一樣,當裝有毒素的液體入杯,會泛白沫。以至於每每皇家飲宴杯不離手,大量亞洲犀角湧入中國,材質藥效略遜於亞洲犀的非洲犀角也隨著絲綢之路湧入,宮廷民間莫不沉浸在對犀角的渴望和仰慕中。

犀牛角的非洲與亞洲有何藝術功效

犀角除其廣泛保健、藥用療效外,在民間還流傳犀角有辟邪鎮兇護平安等作用。人們視犀角為“物之珍”“國之寶”列道教裡的“八寶”之一;被後世尊為“性恭儉”的南宋皇帝宋孝宗,腰部的佩帶據說也是犀角製成,因犀角質地堅硬而細密,縱向紋路呈我們所熟悉的“甘蔗紋”,而橫切面佈滿細碎的“魚子紋”或稱小米狀的“米粟紋”,有時圖案更會呈自然界動物、星辰等圖像。(宋孝宗的腰部佩帶據說呈南極壽星像)

據考證,明以前雅緻的素杯較多。犀角不易保存,出土文物中很少發現有犀角製品,所以明以前的犀角杯我們只能在文字記載裡或是壁畫中望杯猜想了!

清早期,仍是明雕遺風。直到乾隆年間,浮誇顯富心態嚴重,犀角雕風大變,佈局繁複匠氣重。後來隨著社會動盪,人們首先顧及的是溫飽是健康,犀角慢慢由享用欣賞轉入藥用。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犀角雕在國內一直不被當成藝術品收藏,只作藥用,不少藏有明清犀角雕者,有門路的都通過各種途徑大量流出海外,沒有流出的由於對犀角雕藝術無人問津,只得將其作為犀角原料賣出,所以不少犀角雕藝術品在國內都被當做藥研碎用掉。在解放初,故宮存有上噸犀角,都曾被送進藥廠當藥使用。直到2006年香港春拍, 一明代犀角雕《雙螭龍海棠形杯》以1076萬港元成交。

犀牛角的非洲與亞洲有何藝術功效

同年紐約秋拍,清康熙犀角《張騫乘槎溯河源帶》槎杯,成交價達到1850萬元,兩次拍賣才令國人如夢初醒。國內隨之而來的無論亞洲還是非洲犀角價格都在持續上揚,市價漲了至少十幾倍,而國際行情也在飛漲。

犀牛角的非洲與亞洲有何藝術功效


還有下面這件,佳士得曾拍了3990萬港幣,太瘋狂了。


犀牛角的非洲與亞洲有何藝術功效

明末 犀角雕「蘭亭序」杯

明代犀角杯風格大氣,莊嚴高貴,而清代犀雕工藝繁雜,刻意顯示刻工技巧。對於犀角杯的斷代,一般來說是先看其構思隨形。佈局疏朗大氣的是明;構思有創意的是早清,匠氣重繁雜的是乾隆;整隻鏤空的是晚清。

說說犀角與一般牛角的鑑別

犀角的鑑定不難,但由於犀角十分珍罕,一般人能上手的機會不多,所以不少收藏者和古玩商只好憑著猜測臆斷。關於犀角的成分,20世紀50年代有學者提出是“固體狀的凝集的頭髮”。其後,這種看法被普遍接受。但最新研究表明:犀角不是凝結的頭髮,它沒有頭髮的囊,它實際上是由縱向的角朊纖維所組成的固體集合體。

1、主要特徵

犀牛角的特徵主要有三點:

一是橫截面有魚籽紋;

下圖可看清縱切面竹絲紋到橫切面魚籽紋的過渡情況


犀牛角的非洲與亞洲有何藝術功效


下為圖為明代蘇門答臘犀雕件底部橫截魚籽紋路



犀牛角的非洲與亞洲有何藝術功效


上圖為拋光之後的魚籽紋肉眼觀察到的狀態

二是側面有“竹絲紋”;


犀牛角的非洲與亞洲有何藝術功效


三是一般聞起來都有氣味

而牛角呢,有的也有竹絲紋,但絕沒有空心管狀的魚籽紋;


犀牛角的非洲與亞洲有何藝術功效


在牛角的實心的橫截面上一般都有一圈一圈的角朊層。


犀牛角的非洲與亞洲有何藝術功效


下圖為晚清牛角制鼻菸壺

犀牛角的非洲與亞洲有何藝術功效

犀牛角的非洲與亞洲有何藝術功效

再看看犀角的品種區別

犀共分五類:非洲兩類——黑犀、白犀;亞洲三類——撒馬利亞、爪哇、印度。前三類有雙角,後兩類是單角。

有一種一般的看法就是看紋路,認為紋細的是亞洲犀,紋粗的是非洲犀。

這種看法不可一概而論也沒有生物科學上的數據能夠表明。

具體非洲犀和亞洲犀的主要區別在:

(1)犀角底部的形狀——橢圓的是亞洲犀,圓形的是非洲黑犀,近長方的是非洲白犀;

犀角縱向的紋路也是鑑定的重要特徵之一,俗稱“甘蔗紋”。


犀牛角的非洲與亞洲有何藝術功效


犀牛角的非洲與亞洲有何藝術功效


犀牛角的非洲與亞洲有何藝術功效


(2)犀角底部凹腔處旁邊的“裙邊”——裙邊闊的是亞洲犀,裙邊窄的是非洲犀。

犀牛角的非洲與亞洲有何藝術功效


還有一種白犀角比較稀少,發給大家看看:

犀牛角的非洲與亞洲有何藝術功效


犀牛角的非洲與亞洲有何藝術功效


還有這種花斑紋的看起來也很有意思

犀牛角的非洲與亞洲有何藝術功效


由於人口的增長,犀牛的棲息地日益縮小。加之國際市場對犀角所需,盜獵者因此可獲得非常高的經濟利益。在整個80年代,許多盜獵者為了利益不惜任何手段,從1981到1987年,95%的坦桑尼亞黑犀牛倒在了盜獵者的槍下,數量從3000減到100只。而在今天的地球上,僅僅只印度、蘇門答臘、爪哇、馬來西亞一帶尚有一息生存(屬亞洲犀)。餘均為非洲犀,且也寥寥可數。也就是說,如不加以保護,這種巨型動物,若干年後,只能將圖片留給我們的子孫了。

為了挽救面臨絕種的犀牛,1973年白犀牛和亞洲犀牛都被列入《國際野生物貿易公約(CITES)》附錄一中。黑犀牛直到1977年才被列入。這些行動雖然終結了對犀牛的合法交易,但是黑市交易卻變得興旺起來。犀角,尤其是亞洲犀角渾身都是寶,就連雕刻下來的粉末都可入藥。中國作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簽字國,從1993年起,國家禁止犀牛角(包括其任何可辯認部分和含其成份的藥品、工藝品等)貿易,並取消了犀牛角藥用標準,對出售、收購、運輸、攜帶和郵寄犀牛角的行為都要依法查處。

犀牛角的非洲與亞洲有何藝術功效

犀牛角的非洲與亞洲有何藝術功效

犀牛角的非洲與亞洲有何藝術功效

至於還有其它如犛牛角、羚羊角、水牛角等,只要記住犀牛角的特性一對比,還是很容易區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