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棲大會,一場讓別人更強大的科技盛會

雲棲大會,一場讓別人更強大的科技盛會

馬雲在演講中說,那些應用了新思想、新理念、新技術的企業,一定會成為未來的贏家。

IT創事記 祁萌

李四維想讓阿里雲棲多給展灣科技80平方米左右的展位,那樣他就可以把公司工業物聯網方案中的至少一部分,以沙盤或者實物的形式呈現在雲棲大會的智能網生態展廳裡。

作為市場部的負責人,他有些無奈,“阿里雲安排不了,”他指了指身邊的展位,“公司太多了。”

作為替代方案,展灣科技把用於設備聯網的網關產品掛在了牆上,更多則以圖片的形式來展現公司的技術創新和它的願景。裡面還包括了一款搭建在阿里雲上的軟件產品——顯然公司在向互聯網學習,這款面向工業場景的軟件,其基礎功能是免費的。

李四維在9月19日的朋友圈裡寫著:“在阿里雲領導的引薦下,(我)向廣東省通信管理局領導介紹展灣智慧通為企業網絡化、智能化升級的標準化、最小可行化解決方案,領導樂開懷。”配圖,是一張他和參觀者的合影。

雲棲大會,一場讓別人更強大的科技盛會

在展灣科技周邊的一些展位上方,印著阿里雲“IoT合作伙伴計劃”的Logo。它們彰顯了參展商的與眾不同。

這些公司和展灣科技一樣,都將自己的未來寄託於智能網領域的前景,工業的,農業的……

“所有來到這裡的人,都是因為相信而來。”馬雲說,和其他展會不同,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優秀科技在這裡雲集,“不是為了賣軟件、賣產品,而是來展示自己的思想,是來交流和分享。”

這和蘋果CEO庫克的觀點出奇的一致。庫克說,蘋果零售店不只是為了銷售;而是為了學習、激發靈感和與人交往。負責蘋果零售的高級副總裁安吉拉·阿倫茨就將蘋果的新店鋪定位為社區聚會和受教育的場所。

這是中美科技巨頭的相似之處,雖在不同的領域,卻有著相似的見解與期望。

不過,還是有一些不同。如果說蘋果發佈會是個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廣告,那麼現在的阿里雲棲則正在試圖讓“別人”變得更好——儘管他們中的一些,還在為未來如何拿到更大的展館場地而焦慮。

或許雲棲正在變成它本沒想變成的樣子。馬雲回憶說,9年前的首屆雲棲,沒什麼可看,也沒什麼展覽,只是三四百工程師在一起交流而已。而現在,它是6萬人參與的活動,上千家企業在此學習和交流。

雲棲大會,一場讓別人更強大的科技盛會

馬雲在演講中說:“只有讓別人做得更好、讓別人更強大,你才可能成為平臺。”

在馬雲演講前的主會場外,一位工作人員的手指向展館說:“他們才是雲棲的主角。”

這有些誇張,但並不妨礙我們相信那是未來。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主論壇致辭中說,“阿里巴巴永遠是一家技術驅動,使商業有所不同,創造商業新賽道的數字經濟體。”沿著這條賽道,展館中的科技公司們理應終有所成。

中國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創新科技試驗場,這裡的土壤在全球獨此一份。雙十一創造了移動支付的神話;而在北美和歐洲,甚至根本不存在如此規模的需求場景供科技公司進行探索和創新,或者也不需要——例如,讓IT系統去支持每秒數萬筆的支付交易。

iPhone無疑仍然是全球利潤最高的移動終端,但這並不影響OPPO、vivo、華為和小米們的高速增長——甚至後者的高端機型也出現在越來越多追求個性化的消費者手中。

想要拍出美豔效果的照片?你可以選擇一些國產安卓機。或許有人說它的色彩不夠真實,但它卻滿足了消費人群最真實的需求。這是市場的力量,就像阿里雲在中國市場所把握住的那樣。

“說白了,在雲計算市場,評價技術領先性其實只有一個標準,”阿里雲技術研發總經理蔣江偉說,“就是市場佔有率。”他說,並不是某個技術點攻破就代表了技術領先,如果以此評判,科研機構和高校其實是最具技術領先性的。

在這一點上,阿里雲在中國市場的份額說明了一切。它的份額已經超過了主要友商的份額之和。

“過去幾十年,中國的信息技術發展靠別人的產品;但現在,不只是中國人在用自己的技術,全球客戶也在用中國的技術。”阿里雲產品總監何雲飛說,這種變化,是里程碑式的。

雲棲大會,一場讓別人更強大的科技盛會

就像阿里雲的飛天,9年篳路藍縷,迎來了SAP、迎來的VMware,迎來了畢馬威——這些在全球市場各領域的巨頭,就像牽手AWS、牽手Google一樣,牽手阿里雲。現在,人們在Google IO、AWS INVENT上能看到的一切,在10歲的雲棲大會一樣能看到。

這次雲棲上,阿里雲公佈了面向萬物智能的新一代雲計算操作系統——飛天2.0,阿里雲稱其可滿足百億級設備的計算需求,覆蓋從物聯網場景隨時啟動的輕計算到超級計算的能力。

甚至還有芯片。這個原本不為常人熟知的底層科技的重要性,現在已經婦孺皆知。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達摩院院長張建鋒在雲棲大會上說,達摩院將做兩類芯片,一類是NPU,“明年年中阿里巴巴將推出第一款神經網絡芯片,各類指標全球領先”。此外,還有面向物聯網的嵌入式芯片CK920系列,中國第一款帶安全功能的的自研芯片。

以上這些,都是里程碑。雲棲大會上,音樂節,甚至運動會可能是這些“里程碑”的註腳。和你能在拉斯維加斯或者美東看到的其他所有科技盛會一樣,除了上千位頂級學者、行業專家,以及64個國家的CEO和CTO,這裡還有激情和歡樂。

除了溼度更大,陽光是一樣的耀眼——雲棲,這裡是中國距離美國“最近”的地方。

崔健和他的後輩們來到了“雲棲·蝦米音樂節”,徐佳瑩、譚維維、陳粒、八三天達西、鞠起、楊近川、邱比……

“搖滾之父啊!”一位記者看到歌手名單後在微信群裡說。“這誰不知道?”另一位玩笑而稍帶著不屑地回答。

沒錯,他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經典——現在,我們用經典來致敬歷史中的偉大,同時,我們也在用當下的流行來塑造下一個時代的經典。或許當我們這群40歲的中年人步入耄耋時,也終會因新時代眼中的經典而偉大起來——我是指那些科技前沿的工程師們。

不出意外,明年,進入“飛天十週年”的阿里雲棲將變成一場風光無限的慶典,它會比往年更激動人心,也更加氣派豪華……這樣的日子可能還要在未來的很多年中延續下去。

不過,終有一天,雲棲大會的主角將是今天分散在各個場館中的合作伙伴。那時的阿里雲會更加強大,但它終究會退居幕後。站在舞臺中央的,將是下一個時代的經典。

未來的他們或將不知阿里雲,甚至也不需要知道。

雲棲大會第一天的主論壇裡,阿里雲總裁胡曉明整個演講時段都在講故事,講一些與阿里雲無關的普通人的故事。他們不知道阿里雲,卻已經在感受著阿里雲所帶來的,他們城市的改變。

【IT創事記】創見科技未來,旨在為讀者提供科技企業和科技趨勢的前瞻分析與評論。創始人祁萌,為資深科技自媒體人,歷任《商業夥伴》副總編、《電腦商報》主編、都市媒體記者編輯等職,從業超過14年。本同名專欄入駐各主流媒體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