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美食系列之二熏馬肉、馬 腸

每年11月入冬,初雪過後天寒地凍,也正值牲畜膘肥體壯之時,哈薩克牧人家家都會冬宰,大量宰殺牛、羊、馬,製成風乾肉、燻肉,以備過冬。

風乾肉的做法最簡單,羊、牛肉以刀剖成長條狀,多為連骨肉,撒上大粒鹽,直接以剝下的羊、牛皮包裹醃漬一夜,待血水出盡,掛在氈房陰涼避蠅處晾至半乾即可。燻肉用松枝、葉煨火,以煙略燻,松煙味慢慢滲入。食用時以慢火燉煮至熟透,撈出大盤盛來,以小刀削厚片,加洋蔥片一起吃,味道的確不錯。塔城市城東橋北,有一家名叫鳳蘭飯莊用風乾肉做抓飯,以紅色的胡蘿蔔切條為輔料,風乾肉筋道耐嚼,滿口餘香,抓飯紅白相間,米粒軟硬適中,色澤金黃油亮,吃完後飲濃釅的磚茶解膩,堪稱一絕。

新疆美食系列之二燻馬肉、馬 腸

我以為哈薩克人熏製的馬肉、馬腸乃燻肉中極品。燻馬肉、燻馬腸的作法是:馬宰殺後,拆解為大塊,置於新剝的馬皮之上,拌入大鹽、洋蔥粒、胡椒粉、蒜片醃至入味,再用馬皮包住。醃好後,用麻繩穿孔,懸掛在通風陰涼處。馬腸洗淨,馬肉切小塊醃到味濃,一頭用麻繩紮緊,從另一頭灌入小塊的馬肉,再扎住入口。據說一匹馬的馬腸容量極為驚人,大約能把整匹馬的肉都灌進去。還有一種作法是把帶肉的馬肋骨醃好摻入馬油塊一起穿入馬腸,這是帶骨的馬腸,風味最佳。最後,和馬肉一樣的辦法懸掛晾去血水。

新疆美食系列之二燻馬肉、馬 腸

待到馬肉、馬腸上的血水滴盡,表面微干時,再挪進封閉的房內,密掛如肉林,地上放一火盆,裡面盛通紅的炭火,不可用煤炭,以免沾染煤煙之氣,損害馬肉的原味。最好是梭梭、紅柳、果木的老根燒成的火炭,上面覆上一種爬山松(一種如松的灌木,匍匐于山坡,多脂易燃,有極其濃郁的松香味。牧民採摘時只取部分枝葉,留根來年再發)的半乾松枝松針,漚出青煙,封閉房門。以後每天添一次炭火,三到五天後任馬肉自然入味即成。燻好的馬肉、馬腸微現淡黃色,馬油呈金黃色,嗅之有濃烈的松木香氣,馬肉馬腸宜肥瘦相間,最忌枯瘦若木柴,那就索然無味了。

新疆美食系列之二燻馬肉、馬 腸

煮燻馬肉、燻馬腸宜用大鍋,涼水冷肉入鍋,因味極濃,不可加其他任何調料,水沸去沫,肉香致遠,沁人心脾,湯色金黃乳白,上浮金色的馬油,尤為養眼。馬肉、馬腸要趁熱切厚片擺洋蔥入盤食用。我曾與友人戲論馬肉、馬腸的最好吃法,我認為首推如手抓肉一樣的吃法最過癮、最痛快、最瀟灑、最豪放,那才是嗅覺、視覺、味覺、觸覺的大會餐。朋友們一致鼓掌通過,笑嘆此言一語中的。

燻馬肚當是馬肉中的珍品,大約一是因其量小,二是因其脆香可口,上桌時每人僅能嘗幾口。燻馬肉中又有一稀罕物是馬鬃筋,那是長馬鬃的地方,為一裹油的長筋,肉質堅韌,肥美異常,嚼之脆響,香溢滿口,當為絕品。

新疆美食系列之二燻馬肉、馬 腸

伊犁的馬腸最出名,幾年前一個朋友給我帶來幾公斤察布查爾縣的馬腸,煮來品嚐,味道絕佳。馬肉還是以塔城為最,據說農家飯莊有三百多家,遍佈全城各個角落,每值冬季,幾家買馬肉、馬腸的飯店,食客紛擁。尤其是往巴克圖口岸方向走的路南,有一家農家小院的燻馬肉,每日僅賣十幾公斤,鹹淡適中,肉香濃郁,食者眾多,想吃還得提前預約。托里縣路邊有一小店,所賣馬肉的味道最純正,大約是與馬食當地牧草的有關。烏蘇也有幾家馬肉館,在虹橋小區門邊,有一家哈族人開的飯館,專營馬肉、馬腸,遺存牧區的原汁原味,為人也特厚道,價格公道,分量極足。

烏魯木齊市南門一家哈薩克人開的伊香奶茶館,早餐的伊犁馬腸和奶茶是新疆的名小吃,生意火爆,食客滿堂。只是近幾年價格不菲,去吃的大都是老饕客。店中還有一味用黃蘿蔔絲、細粉條、紅辣絲拌的小涼菜,酸辣爽口,去膩解羶,獨特味道,別處少見。

其實,現宰的馬肉也極為鮮美,1995年我下鄉到烏蘇市塔布勒合特蒙古民族鄉,鄉領導晚上陪我們到一牧民家,上一大盤新鮮的馬肉,吃起來同樣鮮香濃郁,只是不如燻馬肉味道醇厚獨特。

新疆美食系列之二燻馬肉、馬 腸

楊繼超,筆名易水、長風當歌,新疆作家協會會員。出生於新疆福海烏倫古湖畔,80年代開始寫作,在全國各種報刊發表詩歌、散文、小說350餘篇。1988年與詩友共同創辦《西部詩人報》,出版詩集《劃過天空的蹤跡》,90年代中輟筆,2003年後重新拾筆撰文寫詩,作品散見於《詩歌報》、《西部》文學、《民族文匯》、《青海湖》、《綠風》詩刊、《伊犁河》文學、《新疆日報》、《塔城文藝》、《塔城日報》等國內各種報刊以及各大文學網絡平臺,有70餘(篇)首詩文先後被選入《永遠的歌手》、《綻放的新疆》、《西部盛典》、《中國百家詩選》等,並多次獲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