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書的人和不看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藝設自媒體


前不久,流行了一個段子,管中窺豹,很好地解釋了讀書和不讀書的區別:兒子問爸爸,讀書與不讀書有什麼區別呀?爸爸說,你看遠處的黃昏,你經常讀書,會對漂亮的妹妹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如果你不愛讀書,你只會說,哇塞,天上賊漂亮。經常讀書的人,氣質是從骨子裡透出來的,不讀書的人,俗氣也是擋不住的。

一是,讀書有用論與讀書無用論,每隔幾年都會爭論一番。比如,某一個博士失業了,發一個帖子,然後,讀書無用論就會甚囂塵上。讀書有沒有用,這一結論,全世界幾千年來早有論定。但是讀書有用與讀書實用主義,又分為兩派。讀書有用,是指讀書能滋養心靈。讀書實用,就是拿著文憑必須有好工作。所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其實,也不要把讀書提升到這麼高的地步。

二是,讀書有用好,還是讀書實用好呢?讀書有用是肯定的,讀書可以陶冶情操,讀書可以增長見識,讀書可以撩妹,最起碼讀書可以打發時光吧。這是有用。那麼,把讀書當作實用,恐怕令很多人失望了。我讀書了,有文憑了,就應該成為人上人。你們不是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嗎?金錢、財富、豪宅、美女,統統哪來呀?否則,我讀書有什麼用啊?對這種赤裸裸的實用主義觀點,我只能無語了。

三是,讀書還是“無心無用”點好,太實用太功利,我不認為是好事。讀書的作用,有一個延遲效應,就是慢慢體現出來,而不是現學現用。現在有些拆書派,把書拆開讀,是一種實用主義,適合於工具書。我認為讀那些文學名著,還是要本著泡茶的思想去讀,慢慢品味,用筆標註,當時的體會和心情,就在邊白上註解。多年以來,翻看,也是一種時光的回味。至於有用無用,並不放在心上,其實,恰恰是有用的,是由裡到外的滋養。

綜上,讀書有用與無用,不用爭論,必是有用。讀書有用與讀書實用,我更傾向於有用,這種有用是長期的雨水滋養,而不是現炒現賣的實用。至於你是什麼觀點,我尊重你的觀點,但改變不了我的觀點。歡迎交流。


職場火鍋


高中的時候,班主任和我們說過一句話:“當你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的時候,可以選擇看書,因為裡面的東西會刻在你的氣質裡。”經常看書和不看書的人的區別主要可以從以下幾點看出:

一、從氣質上來說

邁克爾-柯蒂斯的電影《卡薩布蘭卡》裡說過一句話我非常喜歡: “你現在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讀書多的人待人接物的態度會相對平和,讀的書越多,越是知道知識浩瀚無邊,他們尊重每一個人,時常抱著謙遜的心態,不會因為自己對事物的一知半解而沾沾自喜,也不會輕易與他人爭執。所以人們常愛說,他身上有著濃重的書香氣,就是說氣質的不同。

二、從思想上來說

多讀書的人,他們的思維方式更加細膩、縝密。經常看書的人會逐漸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與習慣,形成自己的認知體系,對事物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不容易被他人左右。他們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思維敏捷,有著無限的潛力。

三、從能力上來說

愛讀書的人學習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想較不讀書的人更高一些。不斷學習和強烈的求知慾促使他們能力的不斷提升。

總的來說

讀書養性,讀書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溫文爾雅,具有書卷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書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寫文章就才思敏捷;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書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讀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讀書可以使自己的知識得到積累,君子學以聚之。所以,從現在開始,讓我們放下手機,多讀書吧。


——END——

你最喜歡看的書是哪本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我這麼說你可能不信:經常看書的人長得好看,女的有氣質,男的有態度。就是從找對象的角度,也要找經常看書的人。

且看我推理。

1、經常看書的人首先認識各種各樣的書,知道各種各樣的經典作家。要知道這些基本信息裡,隱藏著人類社會迭代的脈絡,書是人類思想的發展歷史。書是沒法讀完的,但只是瞭解一些隻言片語也回讓你們的交往時不時透露出一絲智慧的光芒,令人愉悅。

所以,和經常看書的人交往,你也能學到東西。

2、經常看書的人具有很強的求知慾,常常瞭解新事物,善於學習新東西。

所以,和經常看書的人交往,你還能不斷的學到東西。

3、經常看書的人知道各種各樣的經典作家,也知道那些曾經震撼世界的思想,這樣的人身邊,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所以,和經常看書的人交往,你還能認識很多高質量的朋友。

4、經常看書的人知道各種各樣的經典作家,也知道那些曾經震撼世界的思想,為此價值觀相對完整,審美趣味也要高一些,不止能交高質量的朋友,也認得出高質量的事物。

所以,和經常看書的人交往,就證明了你的高質量。

5、書是沒法讀完的。經常看書的人一定是知道取捨,懂得放棄的人。

巴爾扎克說:在人生的大風浪中,經常看書的人常常學船長的樣子,在狂風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貨物扔掉,以減輕船的重量。

所以,和經常看書的人交往,你不會增添無故的煩憂。一個懂得放棄的人一定會放棄他所有的前女友或她所有的前男友。

6、看書是一件需要定力的事,經常看書的人一定坐得住,而且很專注。

所以,和經常看書的人交往,你不會增添無故的煩憂。一個專注的人一定會放棄他所有的前女友或她所有的前男友。

7、經常看書的人首先認識各種各樣的書,知道各種各樣的經典作家。要知道這些基本信息裡,隱藏著人類社會迭代的脈絡,書是人類思想的發展歷史。而大腦經過這樣的訓練,不僅在信息發達,視野開闊,而且能夠深度思考。

所以,經常看書的人,廣博而深沉。

8、經常看書的人見多識廣,遇到各種事情,主角精神上身,不慌不亂,縝密思考,耐心行動。

所以,經常看書的人,穩。

9、人,最重要的事,是認識你自己。每多看每一本書,都是多反思自己一次。而經歷了這樣的自我反思之後,一個人的態度和氣質才會彰顯,自信心都寫在臉上了。

所以,經常看書的人,自信。

10、相由心生。

所以,經常看書的人,長得好看。

推理完畢。



曉題大作


以我自己為例,在兩三年前我不愛看書,基本是一年讀不了幾本書,但近兩年養成習慣後,堅持天天看書,每年讀兩三百本書。個人認為,明顯有三個區別:

第一,知識面的擴大

讀書多了以後,你會發現好像沒有什麼知識你是不能學的,如果不是為了考試、做研究,僅僅是為了達到“瞭解”、“知曉”、“略微掌握”的程度,基本上在某個領域讀上十幾本書就略有了解了。

但更關鍵的是,讀多了發現知識的關聯性,比如你讀了藝術、音樂的書,潛移默化的你發現你的文學修養也提升了,因為不同領域的知識本身就是關聯起來的,你的知識面的擴大程度會指數型增長、爆炸式成長。

第二,思考能力的加深

經常讀書的人都會很“糾結”,這種糾結在於不同書籍、不同作者和自己的思想觀點之間的碰撞、焦灼。因為每本書都是一個體系,都是在非常系統的闡述一箇中心思想。

而100本書就是相當於100個人在你面前嘰裡呱啦的說他們的觀點、思想是多麼多麼的好。所以,經常讀書的人就必須具備獨立思考、深度思考、獨立做判斷的能力,這是必須的。

第三,氣質的提升

要說讀100本書能改變你的氣質嗎?答案是否定的,甚至讀上1000本都不一定能讓你發生大的改變,但你會隱約感覺到你自己的變化,甚至你周圍的人也會感覺到你好像和以前有了一些氣質方面的提升,而這些提升和改變都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所以,經常讀書、堅持讀書,一定會有好的影響。比如埃隆·馬斯克曾經就每天讀書10個小時,而且是純讀書時間,所以才有了現在的特斯拉和Space X。

我是千城,2017年讀了317本書,2018年目標400本,歡迎關注我,一起交流學習!也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千城Slash


既要讀書,又要健身,還要旅行。因為要有強健的體魄,讓身體和靈魂,一直在路上,去經歷,去體驗。讀書和不讀書,區別明顯。
一、看世界的高度不一樣。如果把書比作階梯的話,不讀書的人,看到的只是地面的風景,看到的只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讀了一定的書籍,有了一定的高度,目光所及之處,自然就會更遠;讀的書更多,就會站得更遠,看到的風景也就會更多……直至胸中有丘壑,眼中有宇宙。二、不讀書和讀書人的氣質不一樣。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他或她的氣質裡藏著其讀過的書,言談舉行都會透露出特有的氣質。一個喜歡讀書的人,自然不會面目可憎,醜陋不堪。最高級別的化妝,也許就是讀書讓人養成的氣質

三、讀書和不讀書人對待世事的態度不同。喜歡讀書的人,通過書去看這個世界的客觀事物,去看待這個世界的人性,去看待自己的內心。在處理世事的時候,儘量讓自己與這個客觀世界和平共處,與這個世界的他人和平共處,從而讓自己與內心和平相處。不喜歡讀書的人,掙扎或者磨難時,往往更難掙脫。多讀書,多去看這個世界,多去經歷,多去鍛鍊。你對這個世界將有更深沉的愛,將有更深沉的體驗!


任任35665


有書君曾經看到過這樣一段話——

有人問:女孩子上那麼久的學,讀那麼多的書,最終還不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做人婦、洗衣做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

答:我們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

如此回答真是讓人驚豔。也許,這就是讀書和不讀書的區別所在吧。

有人說高考前是人生中知識儲備最巔峰的時期,上知天體運行原理,下知有機無機反應,說得了英語,念得了古文,求得了數列,繪得出圓錐……現在呢?不要說主動去接納新的知識,甚至連看“閒書”的時間也沒有,業餘愛好除了玩手機,至於其他完全廢人一個。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在這樣的不知不覺中產生了區別、拉開了差距。而經常看書究竟會給我們帶來哪些的區別呢?

1. 用專業性的書來會增加自己成功的幾率

當年,有書君和一個愛穿米色風衣的學長在一個寫字樓裡上班,下班後時常前後腳走進地鐵站,坐地鐵二號線回到住所。對於他關注始於我無論什麼時候在地鐵裡碰見他,他都是在認真的看書。一進入地鐵車廂,就會掏出他那本複習託福的“紅寶書”,而在大部分沒有座位的時候,他會擠在人群中戴著耳機練習聽力,並不時的翻開書看一眼,嘴裡嘟囔著單詞,旁諾無人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在擁擠的車廂裡,託福boy的定力實在令人驚歎,一路上不管有多少人上車下車,無論車廂多麼搖晃,他都能保持身體的平衡和注意力的集中。有書君當時就想,在地鐵上都能這樣好好看書的人,回到家會奮發成什麼模樣。這樣的人,一定能成事兒。

果不其然,不知從哪天起,就再也看不到託福boy的身影了。午間吃飯和寫字樓裡的其他朋友閒聊才知道,他已經拿到了紐約某商學院的offer去讀MBA了。

地鐵二號線對他而言,不僅鏈接了他和他的夢想,也連接了他和未來更開闊的人生。而對於缺乏態度和定力的我們普通人來說,地鐵二號線不過是一種回家的交通工具。

所以,經常看書能夠給我們帶來的是一種信念和力量,告訴我們千萬不要抱怨周遭的一切不盡如人意,你需要做的只是先去多讀書,積澱完成而後爆發,成就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2. 用“閒書”來修飾自己的樣貌

王小波的外貌被公認為是“醜”的,甚至他本人也經常拿這一點來自嘲。而大家都喜歡他的原因是什麼?因為他有趣!他的有趣便是來自於孜孜不倦的閱讀,王小波說:“作為一個有趣的人,我當然不會放棄閱讀這種獲得有趣的機會。”他用自己酷愛閱讀的人生證明了那句日後的頗為“網紅”話語——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人們不但不會覺得他醜,反而會覺得他很可愛啊!

讀書多了,容貌自然改變。許多時候,我們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為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在格局的博大。有書君所說的經常看書,不一定都是專業知識,只要是讓你覺得美的東西,都可以涉獵。比如紫砂或者國畫,任何美的東西,都會讓你得到昇華。

經常看書的人,對於生活,少了很多往日的戾氣,不再逞強逗狠。對於工作,少了一些抱怨,多了很多方法。對於身邊的人,多了寬容和感恩,少了計較和怨恨。不看書的人,口中說出的、心裡惦記的,都是些沒有營養的閒篇兒,張家長李家短,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終歸是個缺乏精神立場的流浪兒。

至於經常看書究竟會不會使你變美,試著去讀一讀再說咯!


有書快看


請觀察一下:您身邊是否有常年不怎麼看書,每年收入幾十萬、上百萬,甚至更多的人?有沒有不怎麼看書,在企業內職位很高的人?有沒有不怎麼看書,經營自己企業,並且做的不錯的人?不怎麼看書,形象氣質還可以的人?——我想,一定有的!

所以,對“看書”要形成更為客觀的認知才好!在必須承認看書的重要性的基礎上,如何看待“看書”、“看書”的功能、作用到底是什麼?不看書、很少看書的人,怎麼提升發展的?——這些應客觀看待,才能對個人發展真正產生促進作用!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58, "file_sign": "aecb09aa73c3a082d8d2e8b2627e05e2\

老鬼歸來


也曾看過這麼一段話:“以貌取人,絕對科學。性格寫在唇邊,幸福露在眼角。理性感性寄於聲線,真誠虛偽映在瞳仁。站姿看出才華氣度,步態可見自我認知。表情裡有近來心境,眉宇間是過往歲月。衣著顯審美,髮型表個性。職業看手,修養看腳。”

簡單的說,經常看書的人,舉止間散發出一種儒雅、一種修養,是善良、是博愛、是大氣。不看書的人,舉止間透漏的是勢力,是庸俗,是猥瑣。

書中自有黃金屋,腹有詩書氣自華!多看看書吧。


五品書苑


經常看書的人和不看書的人的區別非常大!

首先,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因此,經常看書的人就必然能夠了解人類的進步的歷程和前人的知識的精華。長期積累以後,就必然會使得整個人的素質得到極大的提升。所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從而使得看書的人比不看書的人,要更加明事理。

其次,書籍也可以使得一個人更加能夠專注於正事兒。而不是一些娛樂甚至墮落之事。而人如果不讀書,那麼必然會越來越變得低級趣味。這一點從中國男足隊員的身上就可以看出,他們雖然拿著世界一流的收入,但是卻不能回報社會。也不能安心提高球技,而是喜歡低級趣味,喜歡努懟球迷對中國足球的質疑聲。從而,使得中國男足的水平不斷下降!

總之,我們還是要多看書,多學習,不斷提高自己!


地震博士


經常看書的人和不經常看書的人,有什麼區別?首先我就不談什麼氣質談吐這些了,我認為讀書和不讀書的人,區別是理解世界和認知的能力

這能力有什麼用呢?能讓你生活工作的更好。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句話:窮人都知道自己沒有錢,而傻逼往往覺得自己很聰明。就如下面的達克效應

一個人的讀書量越多,認知和理解世界的能力越高,越是低調開放。越是能把生活過的更好。

我就從,商業,生活這兩方面來談談讀書的影響。

我讀的第一本書,叫做《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一下子就打開了我的營銷知識大門,原來發現世界是如此龐大的。

我明白了,用超級符號的展示力,能很好說服別人購買你的產品,例如下圖,就是超級符號的運用,這麼一張圖,能很好的說明產品的量足。

再比如,在《影響力》中說到,人是從眾的,這是因為萬年進化來的基因決定的,跟隨大眾是更安全的選擇。

所以人們購買多人買的產品,選擇多數人走的路。你看看淘寶上面的評價就知道,一個有幾萬人購買的產品,和一個只有幾個人購買的產品,九成多的人是會選人多的。所以啊,才會誕生刷單這種事,只要是電商平臺都會有刷單,誰叫人類的決策模式就是這樣的呢,對吧。

我曾看到,一些商場的外帶壽司店,故意放慢製作速度,引起排隊,然後越來越多人來排隊。畢竟,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嘛,見到多人排隊,就自動啟動了從眾這個選擇模式,於是也跟著排起了隊。你看,喜茶是不是就是這樣出名的?

孫子兵法裡面說到,戰爭,是實力之爭,不是詭計之爭。引導到商業上,就是不做鳳尾,做雞頭。

很多人一來做電商啊,就做一些衣服包包啊這些大眾需求的產品,結果一年努力下來都沒有賺到幾個錢。為什麼啊,因為你做為一個小商家,根本就沒有什麼實力優勢,還進去一個拼實力的品類,你能鬥得過別人麼?

這就是理解世界的重要性,當你理解了,就能做出很多正確的選擇。我們只選自己能做的,而對手不強的產品來做。


比如我的這個朋友,做的是青石板,原本做這個東西的,都是一些傳統的老闆,他們不懂互聯網,不懂電商,於是我的朋友就在這個行業做,找商家合作,吃到紅利,現在一年幾十萬入袋妥妥的,而且,他們的銷量要是領先,別人根本動不了他的地位。

論運營什麼的,他的技術只能算5分,但是你要是理解,什麼叫實力之爭,你也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人生就有很多事不會浪費很多金錢和時間。

下面來說下生活的事吧。

有一本書,叫做《思考快與慢》,挺好的一本書,建議都去讀一讀,裡面說到一個叫沉沒成本和損失規避的概念,意思是,自己捨不得自己付出了成本的東西,對損失很是難受。

仔細想下,我們生活中受這種心理影響的很多啊。

看看那些賭徒,明白的都知道那是個零和遊戲,賭徒總是處在不公平的概率一邊,於是,賠掉了錢。這時,損失厭惡和沉沒成本起效了,賭徒往往想回本,於是再繼續投入,再虧掉,再想投入把輸掉的贏回來,最後輸到毛都沒有,這和人炒股也差不多,都跌的很厲害的,不懂止損。

想想那些失戀的人,付出最多的是傷的最深的人,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現在我做事,虧了就是虧了,我明白這種是怎麼一回事, 然後避免去做一些不理智的事。

一些人的認識,其實很有限的,例如我的一個親戚,她一直認為蜂蜜就是那種暗紅色,一見到清白 透明的蜂蜜,就以為是假蜜。其實那是洋槐蜜

因為一直對心理學有興趣,我知道她是固守自封,我也懶的去跟她說,這是什麼洋槐蜜,只要給她認為好的就行了,這樣她開心,你也開心。對吧

有些人,一直認為自己很聰明的,哪你就讓他認為自己很聰明就好,不要去拆穿他,這就是卡內基教的人性的弱點。

想想,還是蠻有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