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級筆記 App「印象筆記」迎來大更新,這些新功能讓它更好用

編注:今年初印象筆記宣佈正式從 Evernote 拆分,成為獨立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同時擁有 Evernote 分享全部的 IP 和源代碼,可以自主研發,推進印象筆記自己的產品戰略。獨立之後的印象筆記產品更新明顯加快,團隊不斷擴大,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裡上線了 Markdown 編輯功能,我們也在第一時間上手體驗後,為大家帶來的詳細的評測。


本週,印象筆記 Mac 端正式上線了 Markdown 編輯器。毫無疑問,Markdown 可能是這幾年印象筆記用戶中呼聲最高的需求之一,不支持 Markdown 以及所帶來的輸入體驗「不佳」甚至成為不少用戶放棄它的理由之一。

終於,在印象筆記六週年大會上,官方正式放出新版本支持 Markdown 的消息,這也引起象親們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作為印象筆記認證諮詢師,我也在第一時間更新到最新版本,上手了這個期待已久的新功能。

那麼印象筆記最終選擇的實現 Markdown 的方案究竟如何;相比於原先的輸入體驗有哪些具體提升;我們又該注意什麼,充分利用好印象筆記的新功能呢,這篇文章我將就這些問題,簡單談一談自己的使用體驗。

「Markdown」和「印象筆記的 Markdown」

Markdown 是一種輕量級且易使用的標記語言,通過對標題、正文、加粗、鏈接等主要文本格式的預設編碼,幫用戶在寫作中有效避免頻繁的格式調整,獲得更加流暢沉浸的寫作體驗。舉個例子,用傳統的富文本編輯器,想要修改一個小標題樣式的話:選中、加粗、換字體、調大小,如果再加一個顏色,總共就要 5 個步驟,而使用 Markdown,你只需要在前面輸入 ## 即可,這種輸入效率的提升立竿見影。

國民級筆記 App「印象筆記」迎來大更新,這些新功能讓它更好用

正因於此,除了程序員用 Markdown 在 GitHub 上寫 README1 之外,越來越多的作家、記者、Blogger、新媒體編輯也開始使用這種略顯 Geek 的寫作方式。

本質上,Markdown 是一種標記語法,它的格式更接近於純文本,你完全可以在系統自帶的備忘錄中輸入符合 Markdown 規則的文字,然後導入到 Markdown 編輯器中導出帶有格式的各種文檔,像 Ulysses、iA Writer、MWeb 等工具都屬於 Markdown 編輯器,它們提供暗黑主題、打字機模式、語法高亮和豐富的導出樣式以提升用戶的寫作體驗。

事實上,「Markdown vs. Rich Formatting」 的爭論至今也沒有定論,印象筆記一直以來跟 Word 文檔、Pages、RTF 編輯器一樣,採用大多數人更習慣的富文本編輯方式。富文本和 Markdown 如何融合,傳統信息管理工具該如何支持 Markdown,我相信肯定算一個困擾大象的大問題,總結下來,我發現目前主流的解決方案有以下幾種:

  • 內置 Markdown 編輯器 相當於內置了一個馬克飛象,以前使用第三方工具敲字只為了能夠導入到印象筆記的用戶,應該能省下一筆額外購買 Markdown 編輯器的開銷。
  • 配合第三方編輯器
    比較代表的有 DEVONthink,它可以創建 TXT、MD、RTF 等不同格式,但不提供內置的 Markdown 編輯器,用戶可以配合第三方工具使用,但是 DEVONthink 上手成本過高且在剪藏、中文搜索、協同等功能上比印象筆記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 調整底層的信息存儲格式 捨棄與主流網頁格式有著更好兼容性的信息存儲方式(如印象筆記的 ENML ),為了輸入體驗犧牲掉筆記的一些其他特性,比如無法靈活地在不同工具之間複製粘貼等。

任何一種方案都有利有弊,沒有絕對意義好壞,選擇內置 Markdown 編輯器的大象,優化了輸入效率和閱讀體驗,算是一種權衡利弊之後的最好選擇啦。

四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優化效果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聊這些加成效果,算是對新版本的一個非典型測評吧。

1. 提供準沉浸式的寫作體驗

印象筆記的 Markdown 筆記提供三種模式,分別是

  • 預覽模式
  • 編輯模式
  • 編輯預覽模式

編輯預覽模式就是我們常說的「所見即所得」,只能在編輯模式中才能通過工具欄呼出,三種模式的切換方式如下:

國民級筆記 App「印象筆記」迎來大更新,這些新功能讓它更好用

當在編輯模式且全屏的情況下,整體的輸入體驗非常流暢,語法高亮的完成度也很高。系統貼心地預置了 4 種不同主題,我比較喜歡黑色和印象綠的風格,背景變暗之後,長時間寫作不會太傷眼,官方表示還會陸續放出更多主題,值得期待。

不過我暫時將其稱為「準沉浸式」,原因是印象筆記目前即使全屏也無法隱藏頂部的標題、菜單欄和工具欄,導致左右和頂部有非常明顯的白框(大型頭簾),看起來還是有點彆扭。

國民級筆記 App「印象筆記」迎來大更新,這些新功能讓它更好用

不過隨著 OS 系統層級對暗黑模式的支持以及印象筆記的後續迭代,應該問題不大。

(一個彩蛋:新版本不僅有了更豐富的編輯模式,在預覽模式之下由於無法編輯內容,你將意外地獲得同樣被很多用戶呼籲了很久的「只讀模式」)

2. 靈活的圖片插入方式

在 Markdown 編輯模式下添加圖片的方法非常方便,除了使用 ![text](link) 語法插入網絡圖片之外,還支持從工具欄上傳圖片、拖拽本地圖片、複製剪貼板圖片這三種方式。

國民級筆記 App「印象筆記」迎來大更新,這些新功能讓它更好用

值得一提的是,印象筆記支持靈活調整圖片的顯示大小,直接在圖片後面添加下面的語法,可以調整圖片的長寬。

@w=310
@h=180
@w=200h=100
@h=100w=200

目前直接拖拽本地圖片的方式並不會返還圖片鏈接,而只是生成一串隨機的序列號,如果你有在其他平臺發佈或者需要給提供編輯 MD 格式文件,儘量選擇將圖片上傳至圖床再插入網絡鏈接。七牛雲、阿里雲、騰訊雲等都提供專業圖床服務,不僅穩定可靠,還可以添加水印、壓縮圖片,輕量級使用的話,免費版本就足夠。

國民級筆記 App「印象筆記」迎來大更新,這些新功能讓它更好用

不過如果你沒有這個需求,直接拖拽或複製剪貼上傳圖片的便利性自然相差懸殊,大可以免去這個折騰,我們也期待未來印象筆記能增加一鍵上傳到騰訊雲圖床(目前印象筆記的數據存儲在騰訊雲服務器)的功能,提升與媒體平臺和其他編輯器的兼容性。

3. 用 TOC 給長筆記精準導航

在印象筆記裡可以為同一個筆記本甚至跨筆記本的筆記 生成目錄,便於我們快速跳轉到目標筆記,非常方便。但生成目錄的功能精度只能到點擊打開單條筆記,我們能否像使用 Word 文檔一樣,一鍵生成一篇正文的目錄呢?

Markdown 的殺手級功能之一 TOC 就是為此而生的。它的使用方法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啦,你只需要在正文中輸入 [toc],就會自動生成整篇筆記的大綱,點擊迅速跳轉到相應的標題。這給我們閱讀筆記和修改筆記,定位上次修改的位置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在這以前,我只能使用手動輸入特殊字符,比如「_書籤」,每次再通過頁面搜索來實現,我在《用印象筆記打造知識管理系統》的教程中將其命名為「段落標籤」,有了 TOC,絕大部分筆記就不再需要複雜的段落標籤啦。

最關鍵的效果是,通過 TOC 實現精確段落跳轉會大幅擴大我們單篇筆記規模。以前想要到筆記中間的某個位置,可能要滑 10 次鼠標,還要眼睛盯著屏幕,這使得我們基本不能在印象筆記中單篇輸入過多內容,因為二次閱讀和編輯的體驗實在太糟糕。但添加 TOC 之後,單篇筆記的規模上限便會大幅度提升,離幕布、workflowy 等大綱格式的形態也更接近了一些。

4. Markdown 的全方位支持

類似各國的語言都會有有各地的方言,Markdown 也沒有一個完全統一的標準,不同的編輯器還會有諸多限制,比如 Ulysses 不支持表格,GitHub 不支持公式等。

印象筆記不僅同時支持 CommonMark 和 GFM(GitHub Flavored Markdown)兩種格式,而且幾乎完美支持表格、圖表、代碼塊、數學公式、流程圖、時序圖、甘特圖等各種樣式,並且把這些都預置到了工具欄中,可以一鍵生成。

當我逐一點擊這些按鈕,生成各種圖表和公式時,坦白講,還是頗為震撼。

添加圖表:比如生成的圖表不僅可以顯示要素,鼠標放在具體條目還會有動畫效果和文本說明,交互感十足,這種作圖的方法非常類似於 Echarts,不過上手成本要低太多。

國民級筆記 App「印象筆記」迎來大更新,這些新功能讓它更好用

甘特圖:我自己之前用過 XMind Pro 和 OmniPlan 生成過甘特圖,雖然這些工具的功能更高級,不過同樣上手成本頗高,而如果你只是想要展示項目中的關鍵路徑,用這個就簡單太多了,只需要複製粘貼自動生成的源代碼,然後修改名稱和數字即可。這時候,所見即所得的編輯模式讓修改效果同步呈現,體驗極好。

國民級筆記 App「印象筆記」迎來大更新,這些新功能讓它更好用

另外,支持公式的特性對學生黨非常友好,那些因為之前不支持公式而遺憾放棄印象筆記的用戶是時候考慮迴歸啦。

5. 其他貼心的小功能

5.1 支持從預覽模式的圖文複製粘貼

這個功能大大增強了印象筆記編輯的靈活性,讓我們能夠更加靈活地充分利用印象筆記兩種筆記類型的優勢。當需要起草一個方案或撰寫一篇文章時,可以先使用印象筆記的 Markdown 編輯器完成初稿,充分發揮其良好的輸入體驗和排版效率。但是當完成初稿之後,需要小範圍修改調整、添加附件等操作時,便可以在預覽模式中全選複製,並粘貼到一條新建的普通筆記中進行後續操作,所有標題、加粗、引言、圖片都會完美保存。

國民級筆記 App「印象筆記」迎來大更新,這些新功能讓它更好用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直接把帶格式的內容複製粘貼到 Word 文檔、Pages、PPT 等其他富文本編輯器中,不過目前還不支持對錶格、甘特圖、公式等內容的複製粘貼,應該要等到後續版本才能實現。

5.2 居然能改變字體顏色

坦白講,這個特點非常違揹我對 Markdown 的傳統認知,它打破了我認為的「為了保證格式整體的一致性,應該有一種控制全篇格式全有或全無的變量,而不能對局部內容進行例外調整」,不過由於內置定位和筆記屬性,給了 Markdown 筆記格式的更多選擇。(也就是說,你也可以不用 )

5.3 靈活的快捷鍵

其實使用 Markdown,所有格式字符都可以輸入,不過印象筆記也貼心地提供快捷鍵,除了加粗、斜體這些基礎快捷鍵,還保留了類似無序列表 ⌘command + ⇧shift + u 、有序列表 ⌘command + ⇧shift + o 、待辦事項 ⌘command + ⇧shift + t 等和原有快捷鍵一致的方案,尊重了老用戶的使用習慣。遺憾的是這個原則並沒有被完全貫徹,比如原先添加代碼塊的快捷鍵修改成了 ⌘command + ⇧shift + p ,更多快捷鍵還需要等待官方放出詳細的說明文檔。

5.4 為 Markdown 提供新手指引

官方在工具欄的最右側提供了一個使用指引,點擊會跳轉到官方出品的一篇簡易教程。

國民級筆記 App「印象筆記」迎來大更新,這些新功能讓它更好用

不熟悉的 Markdown 語法和操作的用戶可以花幾分鐘做一個簡單瞭解,我在這裡也把 鏈接 放出來,你也可以直接點擊打開指引網頁。

我們該如何用好印象筆記的 Markdown 編輯器

你可能會有個疑惑,我上面提到 Markdown 這麼多優點,為什麼用戶呼喊了好多年,印象筆記此前卻執著地不實現這個需求呢?

在 2017 年下半年,在一次和 Evernote 的全球產品 VP 交流時,我熱忱地詢問「Evernote 近期是否會支持 Markdown 呢?」,他毫不猶豫地回答「No」。印象筆記今年 6 月宣佈獨立重組,落地成為一家中方控股的互聯網公司,在共享Evernote 源代碼的基礎上自建開發團隊之後,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就迅速上線了Markdown。

不過,當你為印象筆記支持 Markdown 而興奮不已的時候(是的,Me Too),我反而想要提醒你,選擇創建一條 Markdown 格式的筆記,當你獲得幾乎所有 Markdown 格式便利的同時,也註定會失去原有筆記格式的諸多特性,而這種犧牲可能會比你以為的要大得多。 這是由 Markdown 語法本身的特點決定的。

原則上,我建議大家儘量保持原有的筆記使用習慣,採取默認新建一般筆記的處理方式,將 Markdown 筆記作為一種有效補充,平滑過渡,最終得到自己最習慣的筆記管理方案。接下來先羅列幾條我自己總結的 Markdown 筆記的注意事項:

不建議使用 Markdown 幾種的情況

1. 項目屬性的筆記

所謂項目屬性,就是創建筆記的目的是為了完成某個工作和生活的專項任務,比如新海誠用 Evernote 完成新作品的靈感記錄、新世相用印象筆記完成活動策劃等。為什麼這樣的類型的筆記我不推薦使用 Markdown 類型的筆記呢?因為項目筆記往往會涉及到非常多附件、圖片、排期、任務列表等內容。

Markdown 不支持拖拽上傳附件功能,也就是說你不能在筆記裡添加 PDF、Word 文檔、PPT 等文檔,同時雖然印象筆記提供了圖片調整功能,但和更加的拖拽邊角的可視化調整,輸入長寬數字的方式還是差不少。

國民級筆記 App「印象筆記」迎來大更新,這些新功能讓它更好用

表格絕對是被大部分人忽略的排版利器,而印象筆記官方也在這兩年對錶格功能進行了大幅優化,體驗提升了不少。如果新建 Markdown 筆記,包括使用表格進行格式調整,用來存放圖片和附件等靈活的用法都會被犧牲掉。

我在這裡也放一張我自己用印象筆記進行團隊協同和項目管理等模板分享給你,類似這樣類型的筆記,使用一般類型的筆記的體驗會更好。

國民級筆記 App「印象筆記」迎來大更新,這些新功能讓它更好用

2. 對文本格式有更多需求的筆記

當你選擇 Markdown,就意味著你選擇了「統一和簡潔」,你將無法修改筆記的字體、字號,你將無法進行高亮,你將失去左對齊、右對齊和居中等等熟悉的格式調整的操作。

大部分筆記可能對格式都沒有這麼多要求,不過如果你是一個學生或者最近在做相關的主題研究,那麼可能會需要各種不同格式去區分不同的內容,比如不同顏色代表概念、重點、難點、背誦點等,普通筆記的體驗會更出色。

國民級筆記 App「印象筆記」迎來大更新,這些新功能讓它更好用

3. 其他幾點臨時不支持的內容

接下來要說的幾點不是 Markdown 本身的限制,只是當前版本應用的一些臨時限制,我也一併列明提醒。

移動端和網頁端不支持對 Markdown 筆記的編輯,目前 Markdown 筆記在移動端會顯示「本筆記只能查看,它是從另一個應用創建的」,不過開發人員表示未來會支持更多平臺。

暫止不支持筆記內部鏈接,在 Markdown 中添加的鏈接只支持打開網絡鏈接,不支持添加印象筆記內鏈,這意味著無法在 Markdown 筆記中通過點擊超鏈接直接跳轉到其他筆記,想要用 Markdown 把不同的筆記串聯成一個專題的成本將有所提升。

所以,當印象筆記多出來一個筆記類型的時候,正確的用法變得更加重要。你需要儘早想清楚,什麼時候我應該創建一條普通筆記,什麼時候我該激活 Markdown 屬性。

找準定位,給 Markdown 多一些寬容

我相信在未來,導出功能、內部鏈接、圖床功能等都會逐漸優化,讓印象筆記的輸入體驗更加卓越。當然,正如我前面提到的有一些 Markdown 本身的一些限制,短期內應該無法突破。

所以,我反而更想提醒你要給 Markdown 多一些寬容,我在很多地方看到用戶抱怨印象筆記的編輯功能弱,認為 Markdown 會大幅度提升其編輯能力,但事實上我見過相當多深度用戶只是通過加粗、分隔線、無序列表和表格就對工作生活學習中涉及到的方案、會議紀要、讀書筆記、旅行計劃等內容整理得井井有條,所以如果你尚且沒有充分使用好一般筆記的格式工具,設計出自己的專屬筆記樣式,而將原因歸結為印象筆記不支持 Markdown 的話,那麼請千萬也不要把太多希望壓給 Markdown,我覺得大概率會失望。

同時,相對於那些原先使用 MWeb 或者 Ulysses 等專業 Markdown 工具的用戶,在使用印象筆記的 Markdown 編輯器的時候更是要認清定位,你可能需要做好印象筆記很久都不會支持導出 Word、圖片縮略圖顯示、自定義 CSS、自定義快捷鍵、一鍵發佈到靜態博客等功能。因為印象筆記的 Markdown 本身就是圍繞著服務自身的筆記定位的,它的最核心價值一定不僅僅侷限在輸入體驗,而是圍繞著「筆記」這個大的場景服務,就像 Ulysses 對 Markdown 語法的優化一樣,會不斷探索「印象筆記 × Markdown」的最佳融合策略,我相信產品團隊和用戶會在這個過程中產生很多創設性玩法(比如巧用代碼塊排版 )。

最後的話

對於一款有幾億活躍用戶的筆記應用來說,在既不影響主流用戶操作習慣又要迎合相當部分用戶迫切需求的前提下,現階段的方案選擇和完成度都相當出色。更重要的是,作為成立最早、全球用戶量最大的知識管理軟件品牌,印象筆記的這個新功能,可能會使得一大批原先完全沒聽過 Markdown 的用戶知道這個優秀的標記語法,知道了這種便捷的輸入方式,甚至因此更願意輸入和表達。如果你因為印象筆記有了 Markdown 功能而更願意在印象筆記上碼字,那我覺得這個功能一大半的價值和意義就實現了。

我們也期待印象筆記的 Markdown 體驗越來越好,成為業內超一流的 Markdown 編輯器,讓更多人愛上寫作,愛上記錄,愛上知識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