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波:我想去流浪,扔掉一些東西

吳秀波說話時慢條斯理,每一個字都吐得十分清楚,他並不健談,幽默感欠奉,但他說的每一句話,都帶著一份真誠,讓人無可置疑,言談間,有一種成熟男人的穩重。

吳秀波:我想去流浪,扔掉一些東西

吳秀波最近兩年最重要的角色是《虎嘯龍吟》裡的“司馬懿”,而吳秀波本人也跟司馬懿一樣,蟄伏多年,最後大器晚成,只是司馬懿是蟄伏於廟堂,而吳秀波是蟄伏於演藝圈。吳秀波早年學的是話劇表演,上世紀80年代,經常被安排到歌廳報幕,當報幕員一天的收入是15元,而舞廳歌手一天的收入是30元,於是吳秀波想試一試唱歌。

吳秀波自覺自己在唱歌方面有些天分,所以他在30歲之前,主要工作是在歌舞團當歌手,這是一份正經音樂人不太瞧得起的職業。不過吳秀波憑藉著自己清秀的容貌和小有天分的演唱才華,成了京城“名震一方”的歌手(吳秀波是北京人),早在80年代,吳秀波的月收入就超過萬元,當時的高曉松,還抱著57元的紅棉吉他到處謳歌青春呢。

吳秀波:我想去流浪,扔掉一些東西

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吳秀波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他開始對自己從事的工作產生牴觸情緒,覺得這不是一份高尚的職業,所以一段時間,他不再唱歌,而是到處走走,之後又開飯館,倒騰服裝,還開過髮廊,但都不成功,吳秀波後來總結經驗稱,在這些行業裡,自己沒有“道行”。

吳秀波:我想去流浪,扔掉一些東西

在最頹廢的一段日子裡,吳秀波經濟條件很不好,但好在他遇上了一個貴人,就是自己唱歌時認識的演員劉蓓,劉蓓在90年代是內地的一線女星,演過《過把癮》《甲方乙方》《紅色康乃馨》等多部膾炙人口的影視劇,演藝圈資源自然很豐富。劉蓓當時在歌廳過生日,而吳秀波是店裡的歌手,兩人算是一見如故,後來吳秀波放棄唱歌從事表演,劉蓓是重要的推手。

吳秀波:我想去流浪,扔掉一些東西

劉蓓

2009年,吳秀波和劉蓓共同主演了一部電視劇叫《嫁衣》,其中有一段吳秀波在病床前陪伴劉蓓的戲,有13分鐘,吳秀波認為這段戲是自己在表演上的轉折點,從這場戲之後,他在表演方面徹底開竅了,吳秀波至今仍然認為他在表演上是有“道行”的。也就是在《嫁衣》之後一年,吳秀波主演的諜戰劇《黎明之前》問世,在觀眾心目中,這是唯一一部可以跟《潛伏》相提並論的國產諜戰神劇。此後,吳秀波的演藝事業便順風順水,成了圈內著名的“帥叔叔”,在此次事件之前,他在娛樂圈的形象一直很正面。

吳秀波:我想去流浪,扔掉一些東西

高曉松有一次問吳秀波“拿什麼滿足自己的能量密度”(矮大緊嘴裡全是新詞兒)時,吳秀波的回答出人意料“我就是流浪”,並進一步解釋“流浪不是要抓住什麼,而是扔了什麼”,這個對話已經進入到哲學範疇了,大家或許跟小編一樣,聽得似懂非懂,不過大致能瞭解吳秀波的心境,但沒想到,想去流浪、扔掉一些東西的吳秀波,竟然也揹負著感情債。

吳秀波:我想去流浪,扔掉一些東西


吳秀波:我想去流浪,扔掉一些東西

吳秀波聊天時,說他想學相聲,而且還跟郭德綱約定好了,因為他覺得相聲是最窮的藝術,只有最窮的藝術,才是最能堅持的藝術。毫無疑問,吳秀波在藝術上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理想,但他要實現藝術理想之前,得先擺平生活中的雜事。

吳秀波:我想去流浪,扔掉一些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