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去小學化」通知下達焦慮的家長不買帳,到底哪裡有問題?

近年來,幼兒園小學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很多幼兒園出現大班‘“空巢”現象,很多家長在小學開學前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就把孩子送去幼升小培訓班,為小學進行漫長的準備。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幼兒園小學化的危害:

1.違背教育和孩子的天性

提前把小學的內容灌輸給孩子

往往高於孩子的能力和發展水平

2.導致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超出孩子能力範圍的知識

容易給孩子帶來挫敗感

導致孩子從幼兒園就產生厭學情緒

3.引起家長盲目競爭

家長們爭相把孩子送進小學化的幼兒園

並對老師和園所提出各種要求

同時還上各種幼升小輔導班

用會多少單詞、會算多少數來衡量孩子的能力

4.破壞教育循序漸進的教育原則

孩子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發展規律

在幼兒園階段

學習不是靠死記硬背和做題完成的

而是通過“遊戲”的形式

讓孩子各個領域的技能得到發展

幼兒園“去小學化”通知下達焦慮的家長不買賬,到底哪裡有問題?

可以看到,幼兒園小學化確實有很大的危害,於是針對這一限制向,教育部印發了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明確,對於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對於幼兒園佈置幼兒完成小學內容家庭作業、組織小學內容有關考試測驗的,要堅決予以糾正。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各地要結合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予以規範。

此外,《通知》還明確,對於小學起始年級未按國家課標規定實施零起點教學、壓縮課時、超前超標教學,以及在招生入學中面向幼兒組織小學內容的知識能力測試,或以幼兒參加有關競賽成績及證書作為招生依據的,要堅決糾正,並視具體情節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納入規範辦學誠信記錄。

幼兒園“去小學化”通知下達焦慮的家長不買賬,到底哪裡有問題?

那麼旨在解放孩子,順應教學規律的通知一出,本該是一件父母、孩子都開心的事情,但是事情並非如此簡單,從評論可以看出家長們似乎並不買賬。

幼兒園“去小學化”通知下達焦慮的家長不買賬,到底哪裡有問題?

於是我們採訪了幾個家長,發現家長們普遍認為幼兒園不學,幼升小的考試就過不了,上了小學還會跟不上。

市民王女士說“我們家孩子上的是私立幼兒園,會教一些拼音、英語。聽好多家長都反映說現在孩子上了小學以後,漢語拼音還是學,但進度特別快,會導致好多孩子根本跟不上,那用什麼方法解決呢?只能去外面的培訓機構報班。所以我寧願讓她早一點接觸,可能對以後上小學會更順利一點。”

還有家長擔心,跟不上教學進度會影響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現在大家都學,如果你不學的話,小孩到了小學可能就會跟不上,可能就會影響到她學習的積極性,然後她可能就會有消極的情緒。她如果先學一點的話,在上小學以後可能有助於她保持信心,會感到容易一點。”

幼兒園“去小學化”通知下達焦慮的家長不買賬,到底哪裡有問題?

在有的幼兒園門口,就有早教機構幼兒奧數培訓班的招生廣告,幼兒園內不得上任何小學化的內容,一上就違規,可早教機構卻可大大方方的上。這讓家長覺得幼兒園去小學化就是形式主義,最後賺錢的反而是培訓機構。同時擔心有的孩子到校外去上培訓班,今後自己的孩子上小學落後跟不上怎麼辦?而當有不少孩子都去培訓機構接受小學知識教育時,小學零起點教學也成為一句空話。

全國從幼兒園到培訓機構到小學的風氣都是如此,家長和孩子越來越焦慮,通知只是一紙文書,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中國教育到底該怎麼辦?筆者認為學習這種事情本就是一次長跑,不是你跑的越早就能跑的更快,據很多老師,家長反映,很多在小學前上了小學課程的孩子在一、二年級雖然會比其他孩子學得快,有優勢,然而這種優勢在三年級之後會逐漸消失。很多孩子會覺得自己有基礎,上課的東西自己會於是養成了上課不專心、學習態度懶散的習慣,到了三年級之後接觸到的新知識反而沒有從一年級零基礎學上來的孩子。

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會背多少詩、會寫多少字、能算多少題對於一個五六歲的孩子來說重要嗎?也許你的孩子在幼兒園沒有學習到小學的知識讓你的孩子看起來落後於其他孩子,但是請你把眼光放長遠一點,五六歲不會的東西,十歲的時候他肯定可以學會了,但是五六歲該學的其他東西、該經歷的其他東西過了這個年紀就再也沒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