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多人中了抖音的毒?不这只是有眼光

每个时代都有标志性舞台

●2002年,论坛起步,一帮新潮的65后,70后在论坛里指点江山。

●2006年,博客兴起,75后,80后开始成为写博客的主力,里面的代表人物是韩寒,徐静蕾。

●2010年,微博大热,80后,85后是微博上的热门人物,当然70后也在微博上以公知形态占据一片天地,代表人物是姚晨,韩寒,李承鹏这些人。

●2014年,公号逆袭,你会发现,写公号的主力开始成为90后,90后写出爆款账户的比例大大增加,远远超过其它年龄段。

为什么这么多人中了抖音的毒?不这只是有眼光

每一个主流媒体兴起背后,从社会学角度思考,是一代人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占据主导地位舞台。

在前辈的舞台上,话语权和规则都由他们定义,总不是那么痛快,在新的舞台上,一代人创造自己的文化,不痛快的是前辈。

一旦一个新的平台吸引了年轻人,广告主会纷涌而至,毕竟年轻代表着消费力。

面对娱乐时代,抖音在产品上做得最彻底

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兹曼在他的经典著作《娱乐至死》里指出:

纸质阅读要求人具有更高的“自制能力,对延迟的满足感和容忍度”,“关注历史的延续性和未来的能力”。

因为纸质阅读中线形排列的文字促进人的逻辑框架和抽象思维的发展。

而在“电视文化”里,尼尔·波兹曼认为成人的政治、商业和精神意识都发生了“孩子气”的蜕化降级,成为幼稚和肤浅的弱智娱乐文化,使印刷时代的高品级思维以及个性特征面临致命的危胁。

为什么这么多人中了抖音的毒?不这只是有眼光

电视和抖音相比,抖音显然创造出了更沉浸式体验的交互。抖音APP是我看到的产品中,最具有如下三个特征的产品:

【1】抖音采取霸屏阅读模式,注意力被打断概率最低;

【2】抖音几乎没有任何时间提示,让你忽略时间流逝;

【3】抖音所有的按钮设计都尽量不让你跳转出主界面;

抖音是一款创造“沉浸式娱乐”的APP,过去只有网游才这样设计。

我觉得波兹曼如果看了抖音,会更加相信他的判断。

不过让本应该感到痛苦的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不见得对人类是坏事,对吧。

为什么这么多人中了抖音的毒?不这只是有眼光

经济越是有口红效应,抖音越是有机会

口红效应的意思是在经济下行时,反而口红容易热卖。

道理很简单,经济下行,消费力下降,商家们给不能随意消费的人们制造了一个让自己开心的消费方式:购买“轻奢侈品”(比如一管好一点的口红)来安慰、犒劳自己。

越是经济不景气,人们越需要廉价的娱乐减压。

在美国上世纪大萧条时期,娱乐行业,特别是电影行业反而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已经习惯了在手机上寻找廉价的娱乐手段,而不一定要去电影院。

而且抖音似乎还是免费的。

为什么这么多人中了抖音的毒?不这只是有眼光

得到大量金主投放支持的产品,最有可能干掉竞争对手

每天打开抖音,你会注意到投放抖音的知名企业越来越多,从开屏广告,到各个城市的信息流广告,到植入广告,花样百出。

广告太多当然会影响使用体验,但是能够得到变现的互联网企业,一会拥有发展需要的现金流,二会因为现金流变现能力强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这样的企业会更有动力做出更好的产品,争取更大的利益。而现金流变现能力差的竞争对手,就会因为缺乏资本的扶持陷入倒闭的危险境地。

从这个角度讲,大量得到金主支持的抖音,去年的业绩是150亿,今年业绩目标是500亿,这个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完全是处于爆发的前夜。

有人担心抖音因为价值观问题被查封,这个可能性有,但是谁会傻到非要杀死一个下蛋的鸡呢?

越缺钱,反而越会看重能产生现金流的企业。

不会后悔。我觉得这一点也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