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文化類節目背後需要多少專家團隊加持?解讀《詩意中國》的「細節密碼」

從2016年年底蔓延開的文化類節目熱,至今依然是各大衛視的寵兒。根植於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沃土,文化類節目得以遍地開花,形態萬千,成為衛視平臺深化主流媒體責任、推動文化傳承和文化自信的首選。

從最初的爆款頻出,到逐漸形成常態化,文化類節目也不可免俗地迎來了創新難題。有數據顯示,2017年文化類節目的數量超過了50檔,爆款卻屈指可數。怎麼在固有的文化節目形態中實現突圍,變得尤為重要。

作為一個先鋒衛視,早就通過2011年的《年代秀》和2017年的《一路書香》等文化類節目凸顯了文化強基因的深圳衛視的做法是,在文化創新上從不落後,也絕不跟風。

「行业」文化类节目背后需要多少专家团队加持?解读《诗意中国》的“细节密码”

9月14日,深圳衛視大型原創文博推理秀《詩意中國》迎來首播。這是一檔以名字定義節目氣質的文化節目,聚焦古人“詩意”的生活方式與生存哲學,通過“知識問答”、“經典復刻”、“文藝推理”等形式進行綜藝呈現。

而為了由內而外地強化氣質、體現“詩意”,同時懷揣對中華千年文化的敬畏之心、還原歷史,節目從舞美到服化道,從專家顧問團到製作團隊,再到演繹經典復刻的專業演員,《詩意中國》都以頂級班底進行了“全副武裝”。

頂尖舞美視覺大師坐鎮

以寫意手法呈現中國風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生杜鵑。”國樂大師方錦龍一邊彈奏古瑟,一邊吟誦李商隱的《錦瑟》,此時在大屏幕、LED等舞美的調動下,花瓣飛舞,氛圍唯美,首期節目序幕拉開,“詩意”這一相對空靈的概念也就此落地,從抽象達到具象,給觀眾營造出沉浸感。

「行业」文化类节目背后需要多少专家团队加持?解读《诗意中国》的“细节密码”

據《詩意中國》總製片人張藝介紹,在節目策劃初期,關於舞臺的設想就已經開始在心中醞釀了,“由於《詩意中國》可以做的內容囊括中國人所獨有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氣質,亭臺樓榭、梅蘭竹菊、詩詞成語、歷史瞬間都是節目將會呈現的元素,畫面非常豐富,所以採取了寫意的手法,而且與舞美視覺大師唐焱迅速達成了共識,通過舞美以及現場的LED屏幕來展現中國風,達到千變萬化、風格各異的視覺效果。”

曾參與過多檔節目與大型活動舞美設計的唐焱,是國內公認的頂尖舞美設計師。此次參與到《詩意中國》中來,唐焱也為節目量身打造了頗具“詩意”的舞美視覺:大量的LED屏幕設計和鏡面效果設計,達到了“鏡中月、水中花”的詩意效果,使得舞美展現出通透感以及空間深邃感。比如主屏幕的設計,參考了古代中國建築的窗欞,而且每一個“小窗戶”還可以獨立旋轉;而現場六個嘉賓的半圓主持臺,是一個展開的宣紙的造型,表面用上好的宣紙進行裝飾,將中國風展現得舒服且自然。

織繡研究第一人坐鎮把關

服化道下足功夫堪稱良心製作

除舞美之外,《詩意中國》節目中精心復刻的服化道盡顯專業之美和細節之美,如第一期節目中方錦龍的五絃琵琶、古樂器龢等樂器展示,以及後續節目中將出現的飲食類文學作品中冰心杯、引泉入灶的原景呈現,甚至是詩意團及詩意探尋者的造型設計,處處彰顯了製作團隊打磨精品節目背後的匠心獨運。

「行业」文化类节目背后需要多少专家团队加持?解读《诗意中国》的“细节密码”

詩意主理人趙普

面對一些冷僻的道具需求,譬如戰國時期的桌椅、酒杯器皿等,甚至有時候需要一匹真正的馬駒、一葉扁舟、一隻仙鶴,節目組也是掘地三尺,從北京、上海、橫店、廣州等全國範圍搜尋,只為了最真實的實現場景復刻,重現古人的詩意生活。

而在服裝上面,《詩意中國》也堪稱良心。根據朝代、季節、人物性格,復刻演員的衣服、褲子、妝容甚至假髮的使用,金銀細軟的配搭,欄目組都翻閱了古籍、專業書刊、歷史圖片,保證符合史實,並在節目的執行階段,請來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高級工程師、中國織繡領域研究第一人王亞蓉老師作為服裝顧問,把關現場演繹相關的服飾朝代及形制。

「行业」文化类节目背后需要多少专家团队加持?解读《诗意中国》的“细节密码”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江寧博物館館長酈波

《詩意中國》製片人陳磊透露,“大體量的棚內節目,從品相上來說,能做到80分,90分以上的節目寥寥無幾,關鍵就在於細節的打磨。”所以,小到演員的衣領形制、道具的花紋朝代等服化道細節,節目組都會一一與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諮詢核實。

此外,為了高度還原詩意歷史場景,節目組還請到了多達15位國家大劇院的職業演員演出,並邀請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的表演老師出任演繹指導,把關現場演員的演出狀態及相關禮儀,旨在用最專業的演繹,打造一場穿越時空、古今對話的文化盛宴。

打造詩意專家顧問團

用詩詞國樂禮儀的造詣澆灌節目

作為一檔嚴謹的文化節目,從前期策劃開始,《詩意中國》就邀請了一批相關領域的專家為節目“把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李準、新華社領銜編輯

陳小波、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尹鴻、國樂藝術家方錦龍、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冷眼看電視創始人楊智帆等,對節目方案的創新、節目文化氣質的提升等方面,從不同維度提出建設性意見,為節目的研發開拓了思維。其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李準就表示:“中國是詩的國度,從這個角度來說詩意就是我們的生活方式。”

而清東陵博物館副館長、河北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李寅則建議《詩意中國》“要牽手大眾,走向大眾,不能是高高在上的,要植根於泥土,植根於大眾,同時應在雅俗共賞中傳播文化,傳承文化”。正是前期帶著誠意做足準備功夫,令《詩意中國》還未開拍,就已經處於高起點,同時懷揣專家顧問團的“錦囊妙計”,也令節目在專業性、嚴謹度上都達到了非常高的水準。

「行业」文化类节目背后需要多少专家团队加持?解读《诗意中国》的“细节密码”

國樂大師方錦龍

懷揣詩意專家顧問團的“靈丹妙計”,節目在錄製過程中也極力保持專業性,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江寧博物館館長酈波,國樂大師方錦龍,《甄嬛傳》禮儀指導、溫太醫扮演者張曉龍等專家名人,以他們在詩詞、國樂、禮儀等領域的專業造詣,讓節目的詩意落地、昇華並經得住推敲考證。

“樂就是藥,藥是療身,音樂是療心。現在太多人有浮躁之心,太急功近利,造成現代社會很多這種不正常的現象,所以我覺得現在太需要治癒,《詩意中國》的出現,讓國人迴歸心靈、迴歸大自然、迴歸到‘天地人’,是非常重要和難得的。”國樂大師方錦龍如是說。

深圳衛視兩大王牌團隊強強攜手

用“煙火氣”的電視語言打通古今時代溝壑

《詩意中國》由深圳衛視兩大王牌團隊強強攜手打造,張藝團隊擁有三季《極速前進》的戶外真人秀節目經驗,擅長塑造人物,擁有很強的鏡頭語言表達能力。陳磊團隊則有六年《年代秀》的棚內綜藝製作經驗,對細節的追求近乎苛刻。這次兩個團隊將彼此的先進經驗和各自優勢都帶進節目中互相磨合,在節目環節的比重、嘉賓現場類真人秀表現上充分溝通,希望能夠打造出一檔文化精品節目。

《詩意中國》總製片人張藝透露:“我們想要傳達的詩意,是一種態度,是一種Feel,是我們幾千年傳承下來的一種文化自信和一種生活方式。所以我們不想讓節目是文化知識的灌輸式填壓,希望能做到寓教於樂。

「行业」文化类节目背后需要多少专家团队加持?解读《诗意中国》的“细节密码”

《甄嬛傳》禮儀指導張曉龍

首期節目中,詩意主理人趙普、深圳衛視知性女主播龐瑋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酈波組成的“詩意團”,和國樂大師方錦龍、《甄嬛傳》禮儀指導及溫太醫飾演者張曉龍、《如懿傳》白蕊姬飾演者何泓姍互相出題,並層層展開抽絲剝繭的燒腦推理,將唐玄宗、楊玉環在沉香亭宴飲,李白贈詩《清平調》的歷史盛景還原出來,並以原景復刻的形式重現在觀眾面前。通過這種以今溯古的方式,去發現傳承千百年來可以流傳於中國人生活中的詩意元素。

對於創新融入燒腦推理形式,《詩意中國》製片人陳磊坦言:“大家一聽文化節目,總會擔心曲高和寡,所以如何找到有‘煙火氣’的電視語言,打通古今的時代溝壑,是節目研發時我們進行反覆推敲的。最終我們選定了由嘉賓對詩意生活的切身感悟出題,再通過專業演員的場景式演繹,來還原推理一場古代的詩意盛景,讓觀眾可以生動的感受到專屬於中國人的詩意生活畫卷。”

「行业」文化类节目背后需要多少专家团队加持?解读《诗意中国》的“细节密码”

《如懿傳》白蕊姬飾演者何泓姍

在精細打磨內容的基礎上,張藝團隊和陳磊團隊採用了更能吸引年輕人的“推理”形式來串聯整期內容,通過嘉賓間五輪線索博弈、燒腦推理來爭奪進入詩意盛景的入場權。這不僅打通了古今的時代溝壑,也打破了傳統文化傳播依靠宣傳說教和填壓式教學的壁壘,從而帶動觀眾尤其事年輕人主動探索傳統文化的魅力。

近兩年文化節目呈爆發式增長,各平臺都在試水文化類綜藝節目,但是文化類節目現階段面臨的一大困境,就是贏了口碑和社會影響力,但收視效果卻遠遠無法與娛樂類綜藝節目相比。寄希望於主流媒體的責任擔當和引領意識,電視人的創新思維和匠心精神,能夠多多帶來像《詩意中國》一樣有營養 、有顏值、有氣質的文化大餐。

暢享雲電視都在用,你用了嗎?

「行业」文化类节目背后需要多少专家团队加持?解读《诗意中国》的“细节密码”
「行业」文化类节目背后需要多少专家团队加持?解读《诗意中国》的“细节密码”「行业」文化类节目背后需要多少专家团队加持?解读《诗意中国》的“细节密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