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婆婆帶娃的神邏輯,是忍讓還是反抗?

面对婆婆带娃的神逻辑,是忍让还是反抗?

面对婆婆带娃的神逻辑,是忍让还是反抗?
面对婆婆带娃的神逻辑,是忍让还是反抗?

媽媽隊長

老人幫忙帶小孩子,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但在我們的觀念中,總覺得“隔代育兒=不科學育兒”,那到底該不該讓老人帶娃,我們看看下面這位媽媽怎麼說吧~

朋友小胖最近很焦慮:六個月的產假快結束了,她婆婆就要來了。

說起婆婆,小胖哭笑不得:沒生孩子之前,婆媳和諧家庭和睦,隨著兒子小核桃的出生,小胖跟婆婆的矛盾開始顯現:

因為新生兒腸絞痛,小核桃哭的嗓子啞了,婆婆非要給孩子灌香油,說喝兩口就好了。小胖拼命阻攔惹得婆婆不悅,打電話給大姑子告狀,小胖覺得很委屈。

面对婆婆带娃的神逻辑,是忍让还是反抗?

還有一次隔壁打電鑽的聲音嚇到了孩子,婆婆第一反應是蹲在地上作撈東西狀,嘴裡念著:小核桃上身~小核桃上身~,這讓接受唯物主義教育的小胖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如此種種,小胖的月子坐的實在煎熬,於是過了滿月就讓婆婆回老家休息了。

但眼看著產假就要休完了,家裡的情況實在不允許小胖做全職媽媽:老公一個人的薪水只能勉強支撐日常花銷,一家人現在還住在出租屋裡,之前兩個人生活還湊活,如今孩子出生了,買房勢在必行,她必須得回去上班。

小胖的爸媽如今還沒退休,家裡還有一個今年要高考的弟弟,想過來幫忙也心有餘而力不足,沒辦法,只能再次請回賦閒在家的婆婆。

但想起婆婆在月子裡的表現,小胖實在不放心把孩子交給她,這兩天焦慮的都有些內分泌失調了。

面对婆婆带娃的神逻辑,是忍让还是反抗?

這似乎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在中國現有的產假制度、傳統習慣以及家庭經濟情況的三重影響下,很多家長沒有辦法自己帶孩子。

於是,老人帶孩子漸漸成為很多家庭的默認操作。

但我們的固有觀念裡總認為隔代育兒=不科學育兒,婆媳關係也常因為孩子的問題隨時變成火拼現場,我們一方面認為孩子就該讓老人看,另一方面卻又對他們的育兒方式各種不滿。

所以到底該不該讓老人幫忙帶孩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

要知道,什麼人帶孩子從來不是問題,問題是帶孩子的人是什麼樣。

難道父母親自帶出來的孩子就十分優秀嗎?未必吧:

前段時間有個新聞:一個沉迷打麻將的媽媽為了避免孩子亂跑,就把孩子塞在椅子下面:

面对婆婆带娃的神逻辑,是忍让还是反抗?

我們身邊也存在著這樣的現象:很多家長把孩子往旁邊一擱就開始玩手機,這種低質量陪伴導致的結果就是小朋友從小就沉迷電子產品,這間接產生的不良影響我想就不必贅述了。

教育家塞德茲說過一句話:人如同陶瓷器一樣,小時候就形成一生的雛形。

我國也有句老話說“三歲看老”,小時候養成的性格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一生。所以我們需要確定的是陪伴孩子成長的人是一個三觀正行為端的人。

相較於年輕人來說,老人的人生閱歷,價值觀以及生活習慣非常成熟,尤其是一些知識分子和自身行為非常端正的老人,他們帶出來的孩子往往都比較“優質”,充足的時間和幾十年沉澱下來的耐心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一件好事。

但同時,我們也要接受父母的不完美。

2

我們常常會碰到一個無奈的狀況:老人因為過去的經驗和對信息接收能力的欠缺,在對待孩子問題的處理上,往往比較滯後,有時候甚至會讓你很氣憤:

你跟崔玉濤加起來都沒有隔壁二狗子他媽有可信度。

你說孩子感冒沒關係,自己就慢慢好了,結果老人非得給孩子喂一些亂七八糟的感冒藥跟消炎藥;你說孩子不能吃巧克力,偏偏老人就說誰誰誰想吃還吃不上呢,咋就不能吃了,讓你很無語。

要知道,“隔代養育”所帶來的最大缺點未必體現在孩子的身上,更體現在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上。

面对婆婆带娃的神逻辑,是忍让还是反抗?

新手爸媽得益於現代互聯網的發達,可以接收到很多科學健康的信息,老人卻常因為信息的滯後而顯得有些落伍,觀念不同自然就會產生摩擦。

但需要我們注意的是:否認觀點時,切不可否認情感。不管是誰帶孩子,都難免會有錯誤,在糾正方法的同時,切不可傷害他人真摯的感情,錯誤是可以被糾正的,但被傷害的心卻是不好恢復的。

在觀念衝突時多溝通,在溝通困難時可以借用可信度比較高的第三方的說法,會更容易說法對方。

面对婆婆带娃的神逻辑,是忍让还是反抗?

如果無法說服彼此,在影響孩子安全的原則性問題上,建議還是自己做主,畢竟孩子是自己的。

在不太要緊的問題上,建議多一些妥協和寬容,做到大事做主,小事放權,這樣也有利於家庭和諧。

3

之前有篇爆文在媳婦們的朋友圈裡傳的很火,大抵講述的是媳婦一個人帶孩子很辛苦,婆婆卻從不幫忙,於是就產生“在我需要你的時候你不幫我,那等你需要我的時候也請不要找我”的觀點,站隊眾多。

拋開現實談道德都是耍流氓,作為一名媳婦和媽媽,我無法判斷這句話到底對不對,法律也從未將“婆婆必須帶孫子,媳婦必須孝順婆婆”歸入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當中,我們能做的就是將心比心。

在看孩子的這一年當中,我深深覺得看孩子比工作繁雜的多,也常常感覺力不從心,年輕的我們尚且如此,更何況有些年邁的父母呢?

前段時間浙江陳阿姨曾因為不想帶孫子被推上了微博熱搜:

面对婆婆带娃的神逻辑,是忍让还是反抗?

全職在家久了總會抱怨每天都是圍著孩子轉,何時才能有自己的生活。但我們忘了,爸媽也有自己的私生活:

面对婆婆带娃的神逻辑,是忍让还是反抗?

“回老家,就願意在自己家裡生活”

面对婆婆带娃的神逻辑,是忍让还是反抗?

“想什麼時候起就什麼時候起,想什麼時候睡就什麼時候睡,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面对婆婆带娃的神逻辑,是忍让还是反抗?

“買買菜遛遛彎過過自己的生活,還要出去旅遊”

面对婆婆带娃的神逻辑,是忍让还是反抗?

“跳舞畫畫,和老年人一起組織各種活動”......

看了上面的幾個老人,不由得想起我舅舅——表哥最近生了二胎,舅舅喜憂參半:好不容易熬出來了,把孫子送進了初中,這下又沒盼頭了。

廣州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曾經接收過一個病例:65歲的阿婆各項指標均正常,最後發現她患有中度抑鬱,“心病”竟是帶娃。

面对婆婆带娃的神逻辑,是忍让还是反抗?

這並不是個例,早前就有調查顯示,老年抑鬱症患者正在逐年增加,而其中約三至四成是因帶孩子引發的。

如果家裡的老人放棄自己的生活,千里迢迢不辭辛勞的為我們帶孩子,我們也要知恩圖報,反之,不願意帶,就要予以理解,多換位思考。

4

孩子該由誰帶,或者老人該不該帶孩子,不是一個可以單獨拿出來討論的議題。

當然,最好的選擇是媽媽親帶,老人在旁邊打輔助,如果現實條件不允許,也最好每天抽出時間陪伴寶寶,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比即使每天陪伴,但都在玩手機的低質量陪伴要好很多,而最壞的選擇是讓孩子變成“留守兒童。”

面对婆婆带娃的神逻辑,是忍让还是反抗?

生活留給我們的難題絕不是一篇文章就可以擺平的,生命也絕不是精子和卵細胞碰撞就可以完成的,聰明的爸爸媽媽們,你們做好準備了嗎?

— End —

既然決定把孩子生下來

就請在他們身上多花點時間

給孩子一個高質量的童年

你同意文章的觀點?

畫啦啦招募兼職寫手啦!

職位要求:

1、負責親子、育兒、母嬰類原創文章撰寫。

2、喜歡文字,文字功底紮實,原創能力強,做一位走心的寫手。

3、在家就可以輕鬆完成。

加分項:

2、能夠長期、穩定地提供文章的優先考慮。

3、熟悉媽媽群體,對育兒資訊信手拈來。

4、媽媽們,我們無任歡迎。

有興趣者,可到留言區獲取媽隊聯繫方式!

期待你的作品!

趕緊聯繫我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