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溫州激盪四十年,在影像里讀懂溫州

如果要紀錄生活,你會用什麼方式?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照片、影像和日記是常用的方式。在攝影、視頻觸手可及的時代,拿起手機、帶上相機,隨手拍攝、錄像成為人們紀錄生活的一個重要手段。連接網絡,上傳照片和視頻,回憶和過往輕鬆被保存,這也成為我們追憶似水年華的最佳利器。

回溯溫州激盪四十年,在影像裡讀懂溫州

在這個夏季,用影像紀錄一座城市翻天覆地40年變化的影像大賽活動在溫州這座沿海城市展開。由溫州都市報、金茂溫州主辦,溫州都市報、甌江國際新城承辦,溫州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協辦的“激盪四十年,溫州城市記憶”影像徵集活動在7月於溫州啟動。

7月初大賽正式啟動,徵集活動面向全體溫州市民開展。作為一項具有專屬性和記憶性的活動,吸引了眾多溫州市民的參與和圍觀。很多溫州土生土長的市民,將自己鏡頭的下的溫州發送主辦方參與徵集活動。300多件作品通過主辦方的微信公眾號收集,100多名“攝影師”參與其中。隨作品附送的,還有關於照片、影像背後的故事,那些都是參與人眼中的溫州。

回溯溫州激盪四十年,在影像裡讀懂溫州

《大美溫州》

經過評委團一輪一輪的評定,最終《大美溫州》、《溫州老照片》、《溫州城際樞紐組照》等作品脫穎而出,分別摘得此次徵集活動的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眾多的照片和影像,為廣大群眾呈現了鏡頭下的溫州,而更讓人動容的是照片和影像背後的故事。

一座城市的變化與回憶,用什麼可以體現?在二等獎獲得者孫先生看來是建築的變遷,在他的作品《溫州老照片》中,看到過往溫州的老建築。孫先生表示,“90年代人民路改造使得大批溫州老建築逐漸消失,他感到有必要保留這些建築影像,雖然用現代的眼光來看,這批作品使用了‘古老’的膠片機和尚不高超的攝影技術略有瑕疵,但勝在真實”。

回溯溫州激盪四十年,在影像裡讀懂溫州

《人民路拆遷》

如孫先生鏡頭的記錄,改革開放後的溫州,在40年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區建設,老居民區改造,道路交通由狹窄變得寬敞,老建築被新式建築所取代;這座城市建築的變化,成為城市變遷最好的見證者。這一切的變化,當然離不開1978年改革開放政策。在改革開放政策的號召下,溫州站在了改革開放的前沿,抓住政策窗口,展開民營化和市場化改革,走上了市場化和工業化的道路。風起雲湧的40年,溫州人深耕在這座沿海小城,用辛勞改寫了這座城市的發展軌跡,也改寫了溫州人的前途和命運。

回溯溫州激盪四十年,在影像裡讀懂溫州

《大拆大整行進中的七都島》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追溯過往,可以讓人記起當初前行的目的,也為了更好的發展。對於本次大賽的主辦方而言,用影像勾起人們對於溫州過往的回憶,讓溫州人們記起激盪的40年,溫州人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換來如今的成就。這場回憶的影像大賽,是對溫州人過去崢嶸歲月奮鬥的致敬,也是對改革開放40週年的獻禮。

在影像中,“攝影師”分享他們的溫州故事;在影像中,我們讀懂了溫州的過往。知道一座城市的過去,才能更好的展望它的未來。

如何讀懂過去的溫州?8月4日-8月8日,此次大賽影像展將於溫州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展出。屆時,歡迎社會各界人士現場觀看。在溫州影像中,回溯溫州激盪40年,讀懂溫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