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小哥哥”——贵港检察干警讲述身边榜样

本期,我们来听检察干警陈畅然为大家讲述身边榜样的事迹。

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小哥哥”——贵港检察干警讲述身边榜样

▲干警陈畅然讲述驻村第一书记范海彬的事迹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80后“小哥哥”——范海彬,他2007年考入贵港市人民检察院成为一名司法警察,现任贵港市人民检察院法警支队副支队长。入检从警10年,他始终保持着“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优良品质。

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小哥哥”——贵港检察干警讲述身边榜样

▲贵港市检察院法警支队副支队长范海彬

投身扶贫一线,倾情帮扶暖民心

2016年5月,范海彬受中共贵港市委组织部、贵港市人民检察院委派,挂任平南县大安镇的党委副书记、“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分队长、莲珠村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对于没有接触过扶贫工作的范海彬来说,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然而,范海彬从不抱怨,驻村伊始,他便马不停蹄地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多渠道收集基础信息,深入了解农户家庭生产生活情况,细心听取每位党员干部群众的建议和诉求,做到底数清楚、情况明了。为了摸清全镇和莲珠村的89户贫困户422贫困人口具体情况,寻求致富脱贫路子,起早贪黑、走村入户已成为了他工作的常态,他的付出赢得了广泛的信任,群众见了都热情地称他“范书记”。

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小哥哥”——贵港检察干警讲述身边榜样

舍家忘我,一心为民忙救灾

2017年7月4日,莲珠村遭遇了洪水险情,范海彬与镇村干部一起动员村民紧急撤离。当时,水势不断上涨、形势一片危急,范海彬带人划小舢板,到了不愿撤离的村民李达雄家,面对不愿撤离的李达雄夫妇,范海彬喊出:“现在必须撤离,你们不撤,我也不走!”他坚决的态度让李达雄夫妻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最终撤离工作顺利完成。而当天早上,范海彬也接到父亲的电话,家里被洪水包围,菜地和农田都遭到损毁,父亲希望在大安镇的范海彬赶紧回家,但职责在身,范海彬只能让亲戚朋友帮忙照看,他只能祈求父亲的理解。范海彬的工作和事迹得到了单位的充分肯定,《检察日报》、《广西法治日报》也对范海彬进行了头条宣传。

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小哥哥”——贵港检察干警讲述身边榜样

▲范海彬组织村民撤离


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小哥哥”——贵港检察干警讲述身边榜样

▲范海彬(背影)在村民李达雄受淹楼房前动员其撤离


实施危房改造,圆群众安居梦

杨日林是莲珠村的一名普通农户,配偶去世很早,两个女儿都在外,杨日林一人常年居住在随时可能倒塌的破旧泥房里,危房改造工作迫在眉睫,但杨日林并不同意危改,即使帮扶人、镇干部的相继劝说,甚至帮扶人愿意出3000元资助危改,杨日林依然拒绝,危改进度非常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范海彬立即和村干部一起对杨日林进行排忧解难,耐心细致地解决困扰在杨日林心中多年的问题,最终杨日林同意进行危改,两个月后,杨日林顺利入住新居,悬在范海彬心上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下。

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小哥哥”——贵港检察干警讲述身边榜样

▲房屋改造前、后


因公忘家,常怀忧民之心

因为工作,范海彬与家人聚少离多,每每提起家人他都深感愧疚。2018年年初,范海彬母亲突发疾病住院,范海彬只能白天扶贫、晚上照顾母亲,由于病情严重,母亲最终还是不幸离世。面临家人辞世的痛苦,范海彬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在处理好母亲的后事,他便马不停蹄地回到大安镇,一心扑在扶贫岗位上。

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小哥哥”——贵港检察干警讲述身边榜样

两年来,范海彬带领工作分队协调政策项目落地97个,项目资金达2000多万元,带领莲珠村实现了整村的脱贫摘帽,贫困率降至1.2%。范海彬也荣获贵港市2017年扶贫先进个人、自治区2016-2017年度全区优秀第一书记,他所管理的大安工作分队被评为2017年平南县优秀分队、2016-2017年度贵港市优秀分队。

范海彬扎根基层、深入一线,访贫问苦、扎实开展扶贫工作,为村民群众搭建了脱贫致富桥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也赢得了乡亲们的赞赏,而这就是对第一书记扶贫工作最好的肯定!

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小哥哥”——贵港检察干警讲述身边榜样

无论是司法警察工作还是身在扶贫岗位,范海彬总以一片赤诚默默坚守那份坚韧,训练场上挥汗如雨、扶贫工作上不辞劳苦,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忠诚为民的检察形象,铸就了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时代精神!

范海彬的事迹,也深深感动了现场的干警。

视频加载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