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我們的適馬日本之行,在東京下機後,第二天就轉戰位於會津的適馬工廠。並在CEO山木和人(Kazuto Yamaki)的親自帶領和講解下,學習了鏡頭的設計與生產。

有別於其他廠家的親切

步入工廠會議室,我們發現適馬的工作人員,已為我們準備好了翻譯通訊器材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白色的參觀服裝和帽子,嗯,很技術員!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會議室牆上除了時鐘,這篇手寫的“勵語”很醒目,狗哥一直相信,產品裡也融入了設計和生產者的精神。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去之前就有傳聞:適馬的工作餐是日本相機廠家中最好的之一。雖不知真假,但確實相當不錯喲。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看這群人吃得多麼開心。注意狗哥位置旁的神器!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餐廳的公告很生動活潑,連分類垃圾桶也很Q啊。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做攝影行業的,圖片當然要拍得有趣味啦!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吃著飯狗哥目光在飯堂亂掃,喲,有不少不錯喲!!!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段嶽衡老師向山木先生敬贈了自己用適馬拍攝的作品。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適馬的誕生

適馬始建於1961年9月,由山木道広在他27歲時一手創建。山木道広曾作為一名學生在一個小公司學光學設計,負責調試遠攝鏡稜鏡。畢業後,在一家小型光學企業做高管。後來公司瀕臨倒閉,員工即將失業,供應商也可能跟著倒閉,所以,他為了員工和供應商,站出來挑起大梁,帶領員工繼續開發產品,獲得了成功,並有了新的公司。他曾對山木和人先生說,他沒有計劃成為一名企業家或公司的老闆,而是出於一些供應商的請求和合作才開始創業的。

適馬(SIGMA)這個名寓意是“結晶”,它是所有工人辛勤,智慧的結晶,是整個公司力量的源泉。適馬一開始只負責組裝鏡頭,也為單反相機制造可更換鏡頭。新創建的公司融資都很困難,但山木道広很幸運地找準了商機而得以持續發展,當時生產的前置轉換鏡和後置轉換鏡,以其眾多尺寸的大直徑前部鏡片,至今仍廣泛用作一些特定相機的遠攝或廣角鏡頭轉化器。後來,他又致力於研發適用於更多相機和鏡頭的轉化器,這才打開了適馬的商業大門。

有關更多適馬的歷史和故事,大家可以閱讀我們的文章:狗哥熱評 | 不可小瞧的適馬

山木先生在給大家介紹適馬的歷史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適馬在膠片時代就有自己的機身,所以本質上,它也是主機廠家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獲過很多獎,以下是其中部分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大家正在認真的聽山木先生的介紹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展示廳展出的部分適馬已停產的經典產品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適馬新一代產品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會津!

出人意料的是,山木先生在簡單的介紹過適馬歷史後,沒有長篇大論的談適馬產品有多牛逼,而是侃侃而談,說起了會津這個地方!

會津曾經是日本北部的省會,也是德川幕府最後一戰的地方。這裡的人勤奮而嚴謹,執著而淳樸。而正是因為這些才使得適馬能夠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目前會津有兩家大型工廠,適馬工廠和奧林巴斯內窺鏡工廠。雖然適馬生產的是攝影用的鏡頭,奧林巴斯工廠生產的是醫療用的小鏡頭,但是都在會津設廠生產光學精密產品,可能是一個很好的佐證,說明會津當地人的氣性很適合從事這種精密儀器生產。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適馬有不少年紀大的老工人,他們看著適馬一點點成長,他們生產經驗豐富,把企業當自己的家,是適馬寶貴的財富。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正所謂東京熱、會津冷。會津這地方確實與北歐有些神似之處,也許正因此,會津人才和北歐人一樣擅長做精密儀器吧。看看這工廠裡整天站著仔細檢查鏡片的年輕妹子,要是讓我們整天如此站著,估計早就受不了。會津人的性格確實有助於適馬做出更好產品。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適馬工廠

根據資料顯示,適馬的工廠佔地面積約為7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為55000平方米,容納約1600名工人。每個月的生產量能在100000件左右。

相比其它的公司,因為所有的東西都是適馬內部製作的,所以其成本是固定的。適馬的優勢在於兩個方面:良好的質量和批量生產。雖然它們的產量並沒有佳能,尼康和索尼那麼大,但其致力於生產高品質產品。加工的玻璃,從成型到拋光、打磨、塗漆和組裝都是親力親為。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山木先生很慷慨地帶領我們參觀工廠,同時我們也看到他和員工親切的打招呼。這次我們的工廠之旅花了很長時間,狗哥的拍攝也非常仔細,是因為適馬是第一家可以毫無保留地供人參觀的日本工廠。自步入生產車間,所有單獨的區域、獨立的機器或製作流程都可供我們參觀。在參觀過程中,山木和人向我們解釋說,大部分的光學器件公司都採用差不多的加工設備和生產流程,不同的是各自獨特的設計、技藝各異的工人和注意細節的程度。

山木先生親自為大家介紹部件的生產工藝。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這是適馬的電影鏡頭生產車間之一,不但生產和檢測都採用了電子化,而且採用了師徒制,有生產經驗十分豐富的老師傅親自指導和參與,所有品質完全有保證。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適馬的鏡頭包括35mm全畫幅、APS-畫幅和無反型鏡頭,其大多數都支持佳能EF卡口、尼康F卡口和索尼E卡口。現在生產的電影鏡頭有EF、E和PL卡口,這些卡口製造也來自於會津的工廠。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這麼大塊整體切削的料,一看就知道未來會成為支牛逼的鏡頭!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為了保證質量,如此小的螺絲也是適馬自己生產。牛逼的是生產這些零件的磨具,也是適馬自己設計、生產和保養的。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顯然是鏡筒。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鏡筒內的墊圈,適馬完全自己生產。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正在認真檢查鏡片的妹子們,因為需要特別仔細,所以適馬很多流水線都只用年輕女孩。沒錯,你手中的適馬鏡頭很可能是多個漂亮的日本妹子組裝出來的喲,嗯,想象完了,晚上抱著擼吧。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比如這看起來簡單的工作,掛得稍微不正,出來的產品就會有瑕疵。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這裡是適馬的黑科技車間之一,用佳能、尼康也無法做到的加工工藝,量產超大非球面鏡片。這樣的車間竟也毫無保留的讓我們參觀和拍攝,大氣。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成品呢,可能是12-24或14定焦吧,當然還有20mm F/1.4也採用了這種超大的非球面鏡片。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正在研磨的鏡片,夠大吧,估計是長焦大口徑鏡頭的!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我艹,這個更誇張,鍋蓋那麼大,200-500mm F/2.8巨炮的。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妹子正在認真檢查鏡片,身材不錯啊,應該是個美女。這裡說一下,目前適馬大量使用的複合型非球面鏡片,要將玻璃打磨,然後將樹脂放在玻璃的頂部形成非球面的形狀。製作玻璃模型時,要求溫度要達到500-600度,在高壓下成形非球面形狀。所以技術還是挺難的。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在無塵車間裡依然全套防護,要求確實嚴格。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製作鏡頭是有許多過程的,成型,拋光,潤滑,碳化,集中,塗料,組件,裝配,檢驗,包裝和運輸。其實真的很複雜。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鏡片的物料小倉庫,主要使用HOYA的鏡片。

適馬工廠的區域都有特定的標誌。GM意味著玻璃模型製作區,CG意味著Curve Generation曲線生成區,HB代表混合區,EP代表工程塑料,即通過注塑成型的非球面零件區。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進一步對鏡片測試,在整個生產過程中,適馬都在反覆測試鏡片和鏡片組,不斷校正光軸,以保證每支鏡頭的品質。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這幾臺是高低溫,溼度等極限環境的測試機,每批產品都要選部分,進行各種環境測試。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鏡頭維修也在工廠進行,不過中國國內的鏡頭,都在上海適馬公司就可搞定。只有部分相機,因為修完以後檢測的特殊設備只有日本有,所以要返廠。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由於最近影像狗的北方巡展,我們的參觀視頻要在稍後才能為大家獻上,所以本次,我們將使用狗崽翻譯的一篇鬼佬參觀和採訪適馬的文章,配以我們的圖片,為大家先期介紹會津工廠的秘密!

鬼佬適馬訪談

“為什麼適馬的鏡頭做得風生水起還要涉入相機制造行業呢?”這是許多人一直疑問的事情,適馬首席執行官山木和人(Kazuto Yamaki)如下回答。

山木先生首先說了三個理由:

1.涉入相機制造行業可以給適馬一個關於從開始到完成圖像拍攝的啟發和思考。通過對整個生產製作過程的瞭解和用戶反饋,能促使適馬成為更好的鏡頭製造商。

2.適馬工程師對全套工序的製作(包括相機和鏡頭)充滿了熱情,也算滿足員工的願望和好奇心。

3.這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這是山木和人先生的父親,也就是適馬創始人的夢想——成為一個相機制造商。如果他們停止製造相機,按山木先生的原話來說,“他可能會變成一個殭屍,回來找我算賬。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1、適馬公司目前為止規模有多大?

山木和人:現今我們有1600名員工。上一財年營業額是430億日元,約4億美元,這算一箇中等規模的公司。然而,我並不準備擴大,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規模,用最先進的技術生產最高品質的產品。我們的子公司分佈在中國大陸、德國、美國、英國、法國、比荷盧經濟聯盟和香港地區。我們也採用Foveon傳感器生產相機。

適馬總部設在川崎(Kawasaki),工廠建在會津。這是我們公司的哲學:小型辦公室和大型工廠,這也是我父親反覆給我們強調的內容。我們在Kawasaki總部設有行政、財務、會計、人力資源、銷售、市場營銷和客戶支持各部門。我們的大多數員工都是工程師,同時還有幾個團隊涵蓋光學、機械、電子設計、產品開發設計和產品規劃。

我們不做單獨的電子元件。我們從供應商那裡購買半導體,內存和CPU,但是自己做金屬零件的表面處理:陽極氧化、噴漆、印刷和電鍍。

很多廠家不會自己拋光,他們的資源來自供應商。但適馬不依賴外部供應商。我們更喜歡保留我們的技術和工程師。在較低的成本下,保持高產率和高質量。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2、適馬現有多少名光學設計師和機械設計師?

山木和人:我們的總部大約200人,超過70%是工程師,大約160人。其中,光學設計團隊涵蓋了不同專業的工程師。有我們稱之為專攻鬼影和炫光的“幽靈摧毀者”,他們參與整個產品的設計過程,從最初的設計模擬運行、全程指導或配合光學設計師、機械設計師工作。我們還有一個經驗豐富的首席設計師,要知道為各式數碼相機制造適配轉化鏡頭需要協調各個團隊協作進行,比如需要電子設計師負責驅動鏡頭內的馬達對焦,光圈選擇和變焦功能。所有團隊都必須密切合作,因為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參數都有可能影響到最終產品的大小、重量和光學性能。

我們的大多數產品開發是在總部進行的,但是在這裡我們也有工程和研發團隊。這些工程師致力於開發過程。我們使用的工具都是我們自己的工具製作團隊生產的,當然還是有一些東西來自於當地的供應商。

我們主要選擇北部的供應商,以便突發事件發生時,我們能更好地面對面進行溝通。很多廠家的供應鏈接非常的廣,已擴展到了海外,比如說中國或者泰國,越南或許它們可以以更優惠的價格購買到這些零件,或者說有更加低廉的勞動力。但是我認為這是相當複雜的,語言的障礙和地理的距離使他們很難和供應商聚在一起進行商討。為了保證產品質量,我認為我們的系統結構是好的。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3、適馬將有可能擴大其DN系列鏡頭的產品群嗎?基於這系列現有的微距鏡頭較少,之後會增多微距鏡頭嗎?

山木和人:是的,這在計劃之中!現在的微單產品佔市場份額較大,所以我們在現有的4款DN系列鏡頭基礎上,將會準備擴產。我們準備擴充的鏡頭類型中,微距鏡頭很可能就是其中之一。但在實施前,我們肯定會做好市場調查,再決定最先擴充哪一類。

4、索尼之前發佈了APS-C畫幅的套機鏡頭18-250mm。這算不上一款極好的鏡頭,只是很多人為了搭配自己的相機而選擇購買。針對這個情況,適馬後續有可能會發布一些比索尼體型小、畫質高的變焦鏡頭嗎?

山木和人:我們有興趣去嘗試。但一般來說,壓縮鏡頭的尺寸意味著會降低鏡頭的成像質量和畫面清晰度。當然,可以製造出小尺寸和高畫質集一身的鏡頭是我們的追求,也是所有工程師面臨的一大挑戰。

5、有人說適馬有很多鏡頭只為追求高畫質,而不太重視尺寸相對較大的問題,至少新近發佈的鏡頭是這樣,您對這個情況怎麼看?

山木和人:這跟我們的鏡頭定位有關。目前,我們有C(contemporary)、A(Art)和S(Sports)三個系列的鏡頭,C系列的定位同大多數廠家一樣,平衡考慮到了鏡頭的尺寸、重量、性能表現以及成本來設計製造鏡頭,這算是一種傳統的方式。而A系列的鏡頭是強調畫質表現,畫質表現的重要性導致鏡頭的尺寸和重量相對會大一些,成本也較高。所以新近的Art系列鏡頭個頭都比較大。

深入適馬工廠一探究竟,高素質的鏡頭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


6、之前有采訪提到適馬將發佈E卡口全畫幅鏡頭,現在是在進行中嗎?

山木和人:是的,但現在還不方便透露細節。

7、尼康發佈的300mmF/4 PF鏡頭,首次採用了PF(菲涅爾相位)鏡片,而且鏡身較為袖珍。佳能最近也採用了相似的技術,用在他們的DO系列鏡頭上,儘管這系列鏡頭也沒發佈幾款。那適馬有沒有可能生產500mm F/5.6的鏡頭,結合這種技術來使鏡頭更為輕巧?

山木和人:這的確是一種高科技技術,我們也將致力研究。現在的問題是它的研發成本太高,而且在市場中處於此消彼長的現狀,不過將來我們還是很有信心做到的。

8、相機行業似乎經過2012年的全球大蕭條後,就一直不怎麼景氣。但適馬卻能適應並做得如此成功,跟我們分享一下適馬的成果經歷吧?

山木和人:據日本統計,如果這一不景氣的現象持續到年底,相機的市場容量將減少40%。實際上,適馬在這四年間,營業額大約增加了25%-30%,總銷售支數沒有很大的變化,而是隨著新產品的成功,我們的高端產品的銷售佔比有很大提升,從而提升的營業額。適馬將繼續創新產品。新產品和新技術才可能帶去市場動力,再次讓整個相機市場充滿活力。所以我們的策略就是不斷生產高品質的革新產品。

加群

→ 影像狗 · 視頻影像從業者討論群 ←

添加影像狗微信(13212309126)拉你進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