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生活隨筆|夏遊舜耕山

文|張瑞安

-

淮南生活隨筆|夏遊舜耕山

酷熱炙火的盛夏把人逼進空調屋不敢出來。時間一長,悶得人憋氣。總算蒼天憫人,一連幾天的小雨將暑熱消了大半,又給了半天多雲的天氣。天賜良機,豈能錯過?趕緊打電話約了幾位好友,下午爬舜耕山去。

公交車只花了20分鐘就把我們送到了亭子山下。我們腳踏花岡岩石板鋪就的山路拾級而上,不一會就登上了山頂。清爽的山風象是賓館的服務員,熱情地歡迎我們冒暑登山,柔柔地幫助我們拂去額頭的汗水,讓人頓覺心曠神怡。遠眺山下,汛期中的淮河泛著白光,蜿蜒的身軀變得豐腴多姿。市區的高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一派欣欣向榮。圓柱形的廣播電視大樓、挺拔的電信大樓以及剛落成的理工學院學生公寓樓,一座比一座高,透發著淮南的蓬勃生機。古人云:“山生靈,水生秀。”我們淮南有山有水,依山傍水,真是一塊風水寶地!一位朋友由哀地感嘆。

淮南生活隨筆|夏遊舜耕山

放眼山北,電廠的煙囪如嫩竹指天,市區的高樓接踵挨肩;極目山南,長豐的農田綠氈鋪地,其間的湖塘如明鏡閃閃,又是一番迷人的景象。山坡上,羊兒咩咩,在樹叢草窩中時隱時現。山腳下,牛群漫撒,牧牛人放開嗓子喊山。“退休後我真想也買一群羊來山上放放。”一位朋友由衷感嘆。

順著山間小道東行,有一片不大的平坦地。靠邊處,有人就樹綁了一根鐵管,架成一副簡易單槓。看得出,這是住在附近山下的人們早鍛鍊的地方。一位中年女士翻身一躍,矯捷地在單槓上來了個“倒掛金鉤”,引得旁觀者一陣喝彩。單槓旁,一位白髮銀髯的老者身著白衣白褲在打太極拳。只見他閉氣凝神,旁若無人,一派道骨仙風。

淮南生活隨筆|夏遊舜耕山

我是俗人,從未有過長生不老成神成仙的奢望。這不,眼前一對翻飛的美麗蝴蝶立即把我的眼球引向了路邊石後刺叢間一簇簇鮮豔怒放的山花。啊,那不是我魂牽夢縈的“山君子”嗎?八月酷暑,百花紛謝,惟她怒放。我顧不得荊棘刺臂,也不理會朋友們“路邊的野花不要採”的笑謔,在山石上上竄下跳,在刺叢中東奔西跑,終於採了一大把。當我把她們分給朋友們一人一束時,他們也一個個被其豔麗傾倒變得愛不釋手了。

我對中草藥一直感興趣。三十年前我曾看到過一本《淮南中草藥》,書中所列中草藥,有300多種。舜耕山上,隨處可見丹參。現在正值盛夏,丹參們正在茂盛地生長著。我隨手拔出一棵,鮮紅的主根己有手指般粗。還有隨處可見的藤生的青木香和威靈仙。山棗叢中岩石旁邊常常可以看到百部。它的根下聚生著十來個小指般大小的白色塊根,樣子象紡錘,十分可愛。山坡上,我們遇見象是兄妹的兩個青年,每人背個絞絲袋在尋採草藥。我湊上前去一看,是一種與馬鞭草很相象的草藥。他們說是受人之託採了治肝炎病的。我問能採到翻白草和龍頭鳳尾草嗎?他們隨手往遠處一指說,那邊山上有…說真的,我們淮南的舜耕山真是個天然的中草藥寶庫。要說數量最多,要數山棗樹了。山上山下,路旁石中,幾乎到處都是山棗樹。山棗樹高不過兩米,矮僅過膝,都己掛滿了果實。山棗也是一味中藥,可安五臟,輕身延年。記得上個世紀中葉的困難時期,不少人專門上山採摘山棗,幫助他們度過了那段難捱的歲月。

淮南生活隨筆|夏遊舜耕山

舜耕山南麓山腳下有一座小廟曰“古觀音寺”。寺對面的山坡上長滿了矮樹。我們遊覽過古觀音寺,橫穿小叢林準備登山返回時,樹叢中竟撲楞楞地飛出了六隻半大的山雞。山雞色彩斑爛,長尾飄逸,一溜兒展翅低飛,美不勝收。一位山農告訴我們:舜耕山上無狼無虎無猛獸,滿山的樹叢,正是山雞的棲息的好處所。近年來政府嚴禁捕獵山雞,山雞們迅速繁衍,己成了舜耕一景。

舜耕山雖沒有天柱山的雄偉、黃山的挺拔,但她卻象個發育豐滿的小家碧玉,有著自己俊美和秀色。登頂遠望,你能看到她從東向西一個山頭連著一個山頭,起伏的山頭猶如少女曲線優美的胴體。坐在山坡綠草地上小憩,你能聞到發自她身體的醉人氣息。山上的松柏,恰如她的秀髮,坡上的山花,便是她面頰的紅暈。當我們下山時,夕陽正從雲縫中透出萬道霞光給白雲鑲上了金邊,給舜耕化了晚妝。化了晚妝的舜耕山,更加粉黛生輝,眉目傳情,愈發迷人醉人了。

淮南生活隨筆|夏遊舜耕山

-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今日頭條“八公山視界”,歡迎交流!

(點擊右上角“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